第A10版:公司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6月06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用菌产能激增价格下滑
龙头企业欲靠品牌乱中称王
□本报记者 黎宇文

 □本报记者 黎宇文

 实习记者 常仙鹤

 

 随着食用菌由“山珍”走上普通大众餐桌,其消费需求稳步增长。然而,近三年来,食用菌产能急剧扩张,企业数量迅猛增加,竞争加剧致使产品售价下滑。

 食用菌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国内食用菌产量还不足700万吨,到2011年产量达到2200万吨,复合增长率达12.73%。2006年,我国食用菌企业仅为46家,2011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了652家,5年累计增长逾13倍。

 作为A股唯一一家食用菌规模化生产企业,星河生物(300143)产能由2010年的1.4万吨提高到2011年1.82万吨,同比增长28.65%;毛利率则由2010年的44.51%下降到2011年的38.17%。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产品价格下滑。

 东北证券分析师郭伟明认为,目前食用菌行业正由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竞争力强的企业将通过扩大规模、强化品牌和渠道来谋求进一步扩张,小型企业和农户生产者由于议价能力不强、产能不足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规模扩张 价格下滑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年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年产量的70%以上。八十年代初,食用菌种植作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在中国农户中得以迅猛发展。食用菌产品曾一度供不应求,卖价不菲。经过多年发展,食用菌生产企业大量涌现,产能急速增长。

 目前,国内生产食用菌的企业主要有广东星河生物、上海雪榕生物、辽宁田园实业、甘肃天水众兴菌业、上海丰科、珠海绿阳菌业等,产品主要为金针菇、双孢菇、白玉菇、杏鲍菇等300多个品种。数据显示,2011年,金针菇规模化产量最高,日产量达1348吨,其次为杏鲍菇、双孢菇和蟹味菇,日产量分别为525吨、184吨和78吨。

 在产能激升的同时,金针菇、真姬菇、白玉菇产品售价不同程度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09年、2010年、2011年,每公斤金针菇销售均价分别为10.17元、10.12元、10元,累计下降1.6%;每公斤真姬菇销售均价分别是17元、18.3元、14元,累计下降17.6%;每公斤白玉菇销售均价分别为21元、24.2元、18元,累计下降14.3%。

 尽管产品售价不断下滑,在资本助力下,食用菌企业规模化扩张步伐不减。以金针菇龙头企业上海雪榕和广东星河生物为例,2011年,上海雪榕在拿到天津天图兴华的风险投资后,其三大新项目相继投产,产能由2010年的日产43吨急速扩张到目前的143吨,预计到2015年,公司将实现日产食用菌500吨,年产18万吨。

 而星河生物的募投项目也将陆续投产。公开资料显示,星河生物目前食用菌日产能为70吨,在今后几年将陆续有新项目达产,募投项目之一韶关食用菌生产线整体技术改造已于3月31日试投产;控股子公司西充富联建设的金针菇二三期将于2013年全部达产;全资子公司新乡星河生物年底将实现部分产品试投产,2015年将达到目前产能的5倍。

 此外,上海丰科生物2011年IPO未获得通过,目前仍在积极筹备上市工作,如果成功上市,也将有条件大幅扩张产能。

 谋求经营模式转型

 目前食用菌行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化生产企业比例不到5%。为应对农户大棚菇的竞争和传统经销商模式的不足,规模化生产企业开始谋求经营模式的转变。以星河生物为例,公司正通过打造品牌和加强渠道建设,谋求经营模式转型。

 “我国食用菌生产目前仍以中小农户为主,销售渠道主要是农贸批发市场,通过代理商销售产品,这种方式对企业的弊端在于没有定价权。以金针菇为例,在农户大棚菇集中上市的春节后至3月以及夏季的6月-8月,价格下滑尤其明显。”郭伟明指出。

 星河生物董事长叶运寿介绍,一直以来,公司近九成产品通过经销商渠道销售,经销商通常采购多种品牌和类型的食用菌产品,公司如果仅向其销售自有产品,往往会因量小而受制于经销商。公司董事会在调研国内外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的发展模式后,认为必须通过打造自有品牌、提升公司产品的认知度来弥补传统经销商模式的不足。

 为此,公司创建和统一产品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有效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公司在今年4月成立全资子公司菇木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协助母公司实施市场营销战略。

 “未来星河生物的发展有两种路径,一是走食用菌系统集成商路线,逐步淡化生产;二是生产自有品牌同时销售多种品牌产品。走第一种路线,公司在品牌和营销网络方面的建设任务将比较艰巨,资金能否支持需要考虑。”叶运寿表示。

 年报显示,近三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577万元、1.68亿元 、2.08亿元,复合增长率47.22%;净利润分别为2035万元、4220万元,5885万元,复合增长率70.05%。截至2011年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3.41亿元,这为品牌运作和营销网络建设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支撑。

 星河生物的食用菌品牌营销路线能否取得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而与此同时,上海雪榕依托上海、长春、成都的生产基地,建成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丰科生物等公司也均在快马加鞭推广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经过一轮规模化生产企业的角逐,食用菌行业将由单一扩充产能的粗放式增长向注重品质的集约型增长转型,而胜负关键就在于品牌建设和渠道运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