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报库检索
2012年05月1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降准“锦上添花” 资金价格“再下一层”
□本报记者 张勤峰

 □本报记者 张勤峰

 

 随着央行多手段增加流动性供应表态的陆续兑现,5月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暖意渐浓,尤其是央行宣布降准之后,资金价格水平中枢下移明显,短端已相继创出一年来的新低。本周五(18日),市场将迎来准备金的正式退款,资金价格或有继续下行的空间。但是,考虑到资金面减项仍在、通胀隐忧尚存,且存贷基准利率尚未松动,回购利率继续走低的空间已经有限,七天回购利率底部区间维持在2.5%-3.5%区间的概率较大。

 成交屡创天量

 利率频现新低

 5月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回暖之旅,因为年内二度降准的落地而换挡提速,不仅资金价格回落速度加快,下行空间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本周初,隔夜回购利率跌破2%,7天回购利率跌破3%,基本宣告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已暂别“紧平衡”,回归适度宽裕格局。

 站在市场的角度,成交屡创天量,而利率频现阶段新低,无疑是当前资金充裕的最直观的反映。以交易最活跃的质押式回购市场为例,在央行宣布降准之后,其成交规模可谓是逐级上台阶,14日突破6000亿元,16日便站上7000亿元,当日7242亿元的成交总额创出银行间质押式回购的成交天量,到17日这一纪录又被改写为7617亿元。至此,本周前四个交易日日均成交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而前一周约为5600亿元。

 成交放量可解释为资金供需两旺,而利率水平全面走低,则进一步印证了资金供需格局的改善和流动性预期的好转。同样以质押式回购为例,本周一隔夜回购利率(R001)即跌破2%关口,改写年内新低;7天回购利率(R007)亦在次日下破3%,16日则打破了3月12日创出的2.80%的前期年内低位。到本周四(17日)收盘,R001报1.8179%,R007报2.69%,双双回落至去年4月中旬以来的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4月份隔夜及七天回购利率运行均值分别为3.15%和3.83%。迄今为止,5月份已分别降至2.39%和3.34%,资金价格中枢下滑明显,且接近去年4、5月份水平,这表明货币市场流动性的确有较大幅度改善。

 “组合拳”出手

 资金成本中枢下移

 虽然降准是促成短期内流动性大幅改善的关键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上周宣布降准之前,流动性实际上已经处在渐进回暖的过程中。据统计,5月前两周R001和R007均值利率分别为2.66%和3.59%,较4月份水平已有一定幅度的回落。

 这主要得益于央行持续释放公开市场到期流动性,并适时通过逆回购投放资金。为缓解4、5月份季节性的税收清缴给资金面带来的压力,央行自3月最后一周开始连续7周开展公开市场净投放操作,累计释放资金4300亿元。不仅如此,央行还在5月前两周连续实施公开逆回购,主动投放资金近900亿元。

 应该说,在银行体系流动性正渐进改善的情况下,此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降准,不仅是前期央行官员有关“采取多种方式”“稳步增加流动性供应”言论的具体兑现,更显露出货币当局进一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提振实体经济融资意愿,以缓冲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的用意。

 市场人士指出,相对逆回购或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下调准备金率不仅可以一次性释放较大规模可用资金,而且这部分资金的机会成本(法定准备金利率只有1.62%)很低,有助于进一步拉低市场资金价格水平。这也是短期回购利率得以突破3月份低点的关键所在。

 回购利率或已进入目标区间

 目前来看,18日法定准备金将正式退款,本周五至下周初资金价格可能仍有一定的下行余地。不过,考虑到公开市场净投放与逆回购操作可能暂告段落,加之5月下旬依然面临财政存款上缴压力,回购利率继续走低的空间已经有限,R007的底部区间维持在2.5%-3.5%区间的概率较大。

 首先,5月份以后到期量急剧缩水,这不仅意味着投放资金来源减少,更可预期的是,央行很可能利用当前时机,加快公开市场滚动操作,从而平滑未来两月的到期资金及准备金率下调的影响,换言之,公开市场净投放可能会暂告段落。其次,5月份财政存款季节性增长动力犹存。尤其是,中下旬可能成为财税清缴窗口,从而具有行政性资金回笼的效果。再者,4月份外汇占款重现负增长,鉴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化,短期内仍需面对“热钱”外逃的压力。最后,由于机构预期改善已导致降准效果提前“兑现”,18日实际退款对资金面的推动作用可能不会太明显。

 有市场人士认为,考虑到通胀反复的隐忧尚存,当前的银行间利率水平或已经达到央行的短期目标,本周正回购利率均无变动既是例证。短期内,7日回购利率R007底部区间维持在2.5%-3.5%区间的概率较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010042号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