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机构成纾困行动重要支持力量 解决纾困基金落地难需多方合力 2019-01-23

  □本报记者 李惠敏 吴娟娟 

  

  当前,市场各方对纾困问题逐渐形成共识,纾解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困境的氛围正逐渐形成。随着各类纾困基金陆续成立,相关纾困项目正不断落地。据统计,目前已有6700亿元纾困基金宣告成立。在纾困行动中,创投机构发挥专业能力成为重要支持力量。不过,业内人士坦承,目前纾困基金存在落地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也需参与机构遵循投资规律、保持耐心。

  创投加速推进纾困项目

  一场为纾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的行动拉开序幕。

  部分地方政府及国资平台、机构等纷纷牵头设立纾困基金,以帮助民营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化解流动性风险和股票质押风险。据华泰证券统计,截至目前,各类纾困基金宣告成立规模总额约6700亿元,已宣告成立的纾困基金可分为两大类,专项资管产品约3100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约3600亿元。其中,具有专业投资能力的创投机构成为当前纾困行动的重要支持力量。

  “我们已完成十余个项目的投资,总计投资额超150亿元。”浙商创投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落地的项目多以股权投资基金备案,因此均以股权投资模式运作。在保证项目估值合理的前提下,主要以增资扩股辅以少量老股东股权转让的方式持有标的企业股权。对标的企业持股比例普遍控制在20%以内。”

  上述负责人表示,近期浙商创投设立的纾困基金出资5.5亿元参与荣盛石化的定增,用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每年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此外,基金将出资约15亿元入股顾家家居的控股股东顾家集团。

  据了解,近期陆续有上市公司公告获得创投机构的参与。例如,麦捷科技公告,控股股东动能东方拟以总价12.5亿元,向深圳市远致富海投资出让其所持麦捷科技的26.44%股份及由此衍生的所有股东权益;英唐智控计划通过定增及大股东转让股份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人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胜利精密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玉根已与东吴创投代表的纾困基金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等。

  救“急”不救“穷”

  救急不救穷是纾困基金选择标的一般原则。

  当被问及在选择纾困标的时如何做到“救急”,某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纾困标的需为细分行业龙头、负债率较低、大股东债权清晰、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保持增长、2018年ROE水平正常、非ST、*ST股票、股票未处于停牌阶段。行业方面,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现代制造服务业等领域更容易获得纾困基金的青睐。

  “创投机构主要以财务投资方式,帮助上市公司解决流动性和债务风险,(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