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依托毗邻港澳、承东启西的“地利”优势,与港澳血缘相亲、人文相通的“人和”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与湾区城市合作日益紧密。 2025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佛山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持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获立项批复,佛山沙堤机场启用全球首个模块化建设的航站楼,广湛高铁佛山站开工建设,广佛南环城际开通运营,广佛大桥一期主线建成,互联互通更加紧密。新制定“湾区标准”18项,新获得“湾区认证”证书25张,在广东省率先开展粤港碳标签互认工作。布设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及“智方便”自助登记站,41项特色服务进驻“湾事通”平台。佛山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佛山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盐田国际内陆港(官窑)揭牌。外贸码头实现“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通关新模式全覆盖,进出口物流效率提升60%。 接下来,佛山将锚定“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新阶段大湾区建设。 一是促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佛山将陆海空“三箭齐发”,提速珠肇高铁、深南高铁、广佛西环等项目,争取广湛高铁年底开通,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广“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通关新模式,推动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全面动工,助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二是促进规则机制“软联通”,积极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今年,佛山将围绕制造业当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工作,加快先进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湾区标准”“湾区认证”。同时,持续深化与香港科技大学的科创合作、与澳门中医药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合作,做深做实港科大(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推动建设香港(佛山)科创转化合作区、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等合作平台,推动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 三是促进人文交流“心联通”,携手共绘大湾区和谐同心圆。佛山将继续瞄准民生融合关键点,紧抓港澳长者北上养老机遇,鼓励更多养老机构加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用好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扩大职称和职业资格认可范围,支持港澳人才在佛山就业创业;积极开展武术、美食、影视、旅游等交流合作,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