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万亿元,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83%……国资央企正以空前力度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推进重组整合
中国一汽、南方电网等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进行集中签约,中国船舶拟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中国五矿拟入主盐湖股份……近期,国资央企整合浪潮澎湃。
锚定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央企正奋力下好整合重组“先手棋”。
一方面,聚焦新领域、新赛道,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明显提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9%,占总投资的37.5%。王宏志表示,要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开展更多高质量并购,腾挪更多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
多家央企在行动。今年3月,中国电信所属量子科技集团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国盾量子23.08%股权,成为国盾量子的第一大股东,加快开辟量子技术新赛道。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高起点布局聚变未来能源产业,成立聚变专业化公司,联合34家央企、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聚变创新联合体,推动聚变产业加速培育。
另一方面,围绕高端化、智能化,传统产业专业化整合纵深推进。一个典型案例是,中国石油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成立“1+8”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石油技服、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8项业务重组,涉及净资产规模超过500亿元、人员超过10万人。目前,大庆油田数智公司、中油电能等未上市单位已重组至中油股份,有效促进油田数智化转型、绿色化发展。重组成立昆冈先进制造公司,着力打造催化剂拳头产品;重组设立昆仑物流公司,推动运输物流业务归核化发展;将大庆钻探重组至中油技服,进一步巩固提升在全球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的综合实力。
业内人士预计,2024年下半年,国资央企的整合重组将继续提速、扩围,将更积极地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整个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与强化。
这波国资央企重组浪潮,将强化核心功能与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塑造形成新质生产力。
机制更加完善
一轮接一轮的改革,瞄准短板,聚焦痛点,敢啃硬骨头,国资央企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成为面向市场竞争、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新国企。
“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王宏志日前表示,要防止只有制度、没有动作,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尚未开展该项工作的企业,原则上都要在年底前真正行动起来。
一家家企业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加快推进,一个个案例不断涌现:兵器装备集团通过深化“三能”机制改革,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比例为64.3%、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例为3.9%;南方航空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已普遍推行;华润集团经理层薪酬能增能减正深入推进;中粮集团“没有铁饭碗,没有高级大锅饭,有为才有位”等理念已深入人心,以“上”的动力和“下”的压力共同激发“干”的活力……
体制机制的变革激发了企业活力。一大批脱颖而出的国有企业,不仅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24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我国有91家国有企业上榜,其中央企有44家。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国资央企改革蹄疾步稳,不断突破发展桎梏,改出了新活力、高效率、好机制,已成为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