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焦点·北交所宣布设立三周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2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券商加大力度布局北交所
● 本报记者 杨洁

  ● 本报记者 杨洁

  

  9月2日,北交所迎来宣布设立三周年。经过三年发展,北交所实现优质企业初步聚集、市场交投逐步活跃、产品体系不断丰富。随着高质量建设持续推进,诸多券商进一步加大对北交所的资源投入和业务布局。

  多家券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践行“普惠金融”理念,持续服务成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坚定投入北交所相关业务,持续深度参与北交所市场建设,助力北交所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生态优良的市场体系。

  多项业务成效显著

  北交所设立三年来,累计上市251家企业,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过一半。申万宏源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北交所开市以来,申万宏源累计保荐21家企业上市融资,位居全行业第二。“我们见证了大量企业从初创到挂牌新三板再到北交所上市的完整发展历程,深感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明确将北交所作为我们的重点战略方向。”

  在投行业务承压的背景下,多家券商以北交所市场作为重要发力抓手,不断提升执业质量,严格筛选拟在北交所上市的优质企业。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马尧介绍,中信证券组建北交所专业服务团队,推动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增量覆盖,为北交所筛选符合国家战略、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企业。“目前,公司北交所项目储备充足,重点推荐项目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核心零部件、航空零部件、智能激光加工设备、稀土永磁行业先进真空装备、特材压力容器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优质企业。”马尧说。

  银河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致力于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发展,始终将北交所业务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紧跟北交所改革步伐,全力配合北交所创新发展,财富管理、投资银行、投资、做市和研究等条线均将北交所业务作为重点,成效显著。2023年,银河证券新开北交所权限账户数达到9.6万户,累计培育北交所权限账户35.1万户,行业排名第一;2024年上半年,新开北交所权限账户2.7万户。

  在债券业务方面,2024年,银河证券成为全市场第一家开通北交所债券交易单元的券商,参与投资北交所信用债4只;今年5月,银河证券助力北交所牵头的全市场首单20年期特别国债成功发行。

  做市交易是北交所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自2023年北交所做市制度上线以来,在提升流动性、平抑波动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证监会分别于2024年7月、2024年8月批复了国元证券、财信证券的北交所做市资格。截至目前,已有19家券商获得北交所做市交易业务资格。同时,开源证券、上海证券、首创证券等券商的北交所做市资格申请已获得证监会的反馈意见。

  马尧表示,中信证券搭建并优化了做市交易平台,可以同时满足策略交易、风险管理、监控统计等功能,支持多类型品种交易。北交所设立以来,中信证券累计为54家北交所公司提供做市服务,做市数量位居市场第二。

  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

  申万宏源前述负责人表示,公司累计服务超过3000家中小企业,构建了“研究+投行+投资”的中小企业服务产业链,普惠金融理念根植于公司的企业文化。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大投入,长期布局北交所业务,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一方面,通过设立专精特新基金,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拥抱北交所市场,增加人员投入,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服务的频次和质量。

  “除了北交所上市业务,公司还将关注挂牌及上市企业后续的并购重组需求,帮助客户实现纵向产业链做长做专、横向整合做大做强的目标。”该负责人说。

  银河证券有关负责人表示,看好北交所后续发展,将加大力度发展北交所各项业务。后备企业方面,北交所已受理企业中有很多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经营业绩良好,对北交所未来的估值提升将起到提振作用;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积极布局北交所,二季度共有43只基金前十大持仓名单中包含北交所公司。投资北交所的公募基金逐步增多,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板块的信心。

  马尧表示,下一阶段,中信证券将继续把北交所业务作为公司层面的重要战略方向,不断增强行业理解能力、价值发现能力、尽职调查能力及资产定价能力,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聚焦新质生产力企业,积极推动优质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中信证券将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北交所投资者数量,丰富北交所投教专栏内容,帮助投资者进一步掌握政策和规则,引导理性投资,促进市场平衡健康发展。此外,公司将继续提升北交所做市参与度,扩大做市规模,完善北交所做市报价策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