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宇露 王雪青
8月30日,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耐心生态 科创未来——2024股权投资创新会议”在南京市建邺区举行。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正在经历突破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逐步成为行业共识,科创投资的新范式已经开启。在新发展模式之下,投资者有哪些新的理解和感悟,股权机构又要以怎样的“姿势”应对,参会嘉宾展开了热烈讨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重要导向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全行业的焦点,对此决策层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国寿股权投资董事总经理陆海表示,新质生产力算是2024年的“热词”,但新质生产力并不是一夜之间出来的,只是现在有了更明确、更精细的定义。投资未来、投资创新、投资价值是国寿股权的投资标准。对于如何定义新质生产力,陆海表示,投资者需要精准判断,一是新质生产力一定要打破传统技术的路径和思维;第二,在性能和效率方面,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要有显著差异;第三,新质生产力要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扩散效应。
国新基金董事总经理王海涛表示,国新基金自成立伊始就坚持落实国家战略,以支持科技创新和国资央企改革发展为导向,对新质生产力有着深刻的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密不可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家战略层面已经上升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也是投资机构必须要履行的使命和责任。另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既包括新赛道、新领域涌现出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也包括通过绿色技术、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这两方面一直是国新基金主要的投资方向。
“新质生产力跟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除了关注新技术的质量、高效,还应重点关注新技术的可持续性。”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表示,“在投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各项指标都满足,但存在持续性不够、无法商业化、产品一致性较差、维修难度高等问题。因此,对于新技术的投资,我们比较关注可持续性,要看这项技术能否逐渐通过研发降低成本、提高品质,能够商业化落地,并不断做大做强。”
长期耐心资本助力“投早投小”
近两年,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逐渐成为行业主流共识,股权和创业投资机构也将此理念充分纳入各自的投研体系中。在实际操作中,股权投资机构如何响应这一趋势号召?行业中是否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王海涛介绍,国新基金为更好落实关于央企基金要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的要求,通过优化考核指标,引导各基金加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从机制上把投资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内在的驱动因素。投早、投小需要长期耐心资本,在基金的筹设方面,尽量争取将基金时限拉长到10年以上,以适应长周期的要求。另外,在人才储备上,国新基金不断加强行研队伍的招募,优化整体人员结构,具备产业背景和技术背景的人员比例不断增加。在退出渠道上,努力开拓多元化的退出方式,并积极争取能够得到更多部门和机构的支持,有了通畅的退出渠道才能更好地促进募资和投资、促进基金可持续发展。
当前,科创投资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投早、投小的实践中也考验着投资者的智慧。对此,CPE源峰董事总经理唐柯介绍,CPE源峰长期以来践行投资向新、向质,已投资多家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企业。在唐柯看来,在投早、投小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面临技术研发失败、技术转移、政策调整等各类风险,需要更具包容性的容错机制。陆海也表示,市场要给企业家更多的耐心,把内功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