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用户中心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策效能释放 经济回升向好大势明朗

  (上接A01版)“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快实现,离不开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交通“大动脉”逐步完善。

  看铁路,全国铁路日前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2690列,较现图增加205列;开行货物列车22595列,较现图增加74列,铁路客货运输效率进一步提升。

  “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明显缩短了区域间、城际间、城乡间的时空距离,大大加速了物资的高效流通和人员的便捷流动。”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健表示。

  看国际航班,中泰证券研究报告预计,民航将迎来暑运旺季,在国内国际需求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持续改善,各航司飞机利用率有望持续恢复。

  人流如织、车流如梭,绘就出“流动的中国”美好画卷,显现出生生不息的生机与活力。

  “账本”反映韧性潜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子”,“钱袋子”稳定则经济运行基本稳定。

  从财政收支数据看,表现平稳。前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912亿元,同比下降2.8%,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左右。其中,国内消费税、出口退税表现亮眼。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108359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年度支出预算的38%,高于近3年的平均水平。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说,今年安排3%的预算赤字率,折合财政赤字3.34万亿元,另将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加之上年末结转的5000亿元增发国债额度,中央财政计划支出规模较为可观。展望下半年,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判断,“下半年财政方向向上”。

  观察经济运行状况,既要看国家“账本”,也要盘点企业“账面”。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4%,延续年初以来的增长态势。从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2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占78.0%,行业增长面比1至4月扩大2.4个百分点。从企业性质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4%,私营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6%。

  “5月份,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市场需求稳步恢复,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延续恢复态势,利润继续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下阶段,要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动力源”,作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其“账面”同样值得关注。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已有2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20家公司业绩预增或略增,预测净利润同比增长上限超100%的上市公司达10家。

  不少上市公司表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是业绩大幅增长原因。下半年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蓄力长期稳健增长。

  基本面长期向好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可能维持在5%左右,经济整体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上半年,国内宏观经济延续供给型增长驱动格局,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领跑”“生产供给稳步增加,市场需求稳中有升,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多位专家表示,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延续了全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全年工作总基调。

  国际组织、外资机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也更有信心,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期。巴克莱研究团队6月24日发布报告将2024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值从此前的4.4%上调到5%;世界银行上调2024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到4.8%,比上期预测值高出0.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上调到5%,较前期预测值提高了0.4个百分点……

  “近期,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这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适应力和抗压能力,并获得了国际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高度认可。”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中国主管合伙人李瑶说。

  不过,专家也提示,当前经济恢复过程中不平衡现象仍较明显,供给端恢复步伐快于需求端,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感受之间还有“温差”,另外,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等专家表示,下半年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将适时发力,加强协同配合,更有针对性地刺激需求、改善预期。与此同时,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也有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财政政策应保持必要的赤字率水平并预留加力空间,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货币政策方面,用好用足降准降息空间,加大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此外,新质生产力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和决定力量,因此应着重加大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支持。

  “从各种因素来看,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

  刘爱华分析,从生产看,创新动能不断培育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投资规模将继续稳步扩大,国内需求有望继续恢复。从政策支撑看,随着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相关政策效能还将进一步释放,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 1分 很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非常差,太令人失望了!
  • 2分 不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不好,不能满足要求。
  • 3分 一般
    商品样式和质量感觉一般。
  • 4分 满意
    商品样式和质量都比较满意,符合我的期望。
  • 5分 非常满意
    我很喜欢!商品样式和质量都很满意,太棒了!
点击星星就可以评分了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