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谱“成长计划”
科技金融书写“皖美”答卷

  (上接A01版)人们常说的“核磁共振”检查,便是磁共振设备常见的应用场景。早些年,国内磁共振设备市场基本上被西门子等国际三巨头垄断,现如今,磁共振“国货”已经出现在不少医院、体检机构里。“我们已经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高端磁共振产品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福晴医疗财务总监李付学说。

  “在与企业对接之后,我们看到企业有技术、有市场、有规划,两周内就给福晴医疗批了1000万元授信额度。”中国农业银行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行长姚奂说,“我们愿意为像福晴医疗这样的潜在‘独角兽’或‘瞪羚’企业‘雪中送炭’,陪伴他们发展壮大。”

  “那时,公司A轮融资的钱花得差不多了,是最困难的时候,农业银行基于对公司科研能力的信任,为我们做了一笔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李付学回忆道,“这也是我们获得的第一笔银行贷款!”

  早介入,长陪伴。姚奂介绍,支行与福晴医疗已签订“共同成长计划”,后续将根据企业的经营规划持续提供金融服务。

  所谓“共同成长计划”,是指银企双方通过签署“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企业可在更长期限、更高额度、更低成本内获得稳定融资支持以及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签约银行则享有开展存贷款、资金结算、股权投资、债券承销等业务的优先权,从而实现银企共同成长。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共同成长计划”,正是为了解决科创信贷风险收益不匹配的主要矛盾,满足科创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的融资需求。

  徽商银行自贸区合肥片区支行行长张书果介绍,该行与万豪能源签订的共同成长协议,约定了银行加大对企业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则将主要日常结算账户和未来IPO上市募集资金账户优先开立在该行。

  “共同成长”并不限于银企两方,而是强调银企、部门、政策、业态“四个联动”的“大成长”理念。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专门设立了“皖美伴飞”共同成长计划专项再贷款额度80亿元,定向为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央行资金支持。

  “共同成长计划”不仅在合肥“科创圈”做出了名声,更已成为安徽省科创金融的一张名片。“‘共同成长计划’受到金融机构和企业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安徽全省90余家银行加入“共同成长计划”,签署协议户数9000多户,发放贷款1400多亿元。

  “共同成长计划”也在“成长”。上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推动“共同成长计划”提质扩面,通过实施“共同成长计划+专业能力提升、业态融合共生、零售业务拓展、政策保障赋能”等专项行动,着重在股权投资优先权可交易可变现、多业态共享合作、支持科技人才、加强履约保障等方面推深做实。

  联动“朋友圈”

  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于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上市企业而言,综合金融服务已成为一种“刚需”。

  “中信银行为我们提供的是综合金融服务,包括传统固定资产贷款、日常综合授信、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等。”晶合集成董事会秘书朱才伟说,从流动性贷款、长期贷款到进出口业务,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已深深嵌入公司的诸多业务和成长过程。

  近期,晶合集成向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由中信银行担任牵头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发行20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计划也在稳步推进。这意味着晶合集成将在债券融资上实现零的突破。

  “中信银行参与制定了发行中期票据的相关方案,用好资本市场这个直接融资渠道。”朱才伟说。

  除导入更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发动“朋友圈”也是提供“综合服务”的含义所在。“对晶合集成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不单单是一笔贷款。”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国企金融事业部总经理丁宁说,中信银行利用中信集团全牌照优势服务企业,协同证券、信托、保险、股权投资等机构,提供覆盖广泛的金融服务,还能够引入中信集团的实业板块,助力企业开拓业务、发展壮大。

  商业银行主要侧重于为科创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和信贷服务,同时,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的合作,为科创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有效降低科创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风险。证券公司、股权投资等机构通过提供上市辅导、保荐承销,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元的融资渠道。地方金融组织在提供本地化、特色化的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且以自有和财政资金为基础,在科创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对抵押物的要求低,形成对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科创企业的有力补充……

  合肥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发展科创金融时侧重点不同,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优势,通过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构成科创金融发展的多维支持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科创企业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

  此外,打造综合性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和平台,也成为科创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记者了解到,为促进科创企业融资供需两端精准高效对接,合肥市创新实施“科创出题、金融答题”工作机制,打造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政策服务、路演直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科创金融服务平台,已累计为4535户科创企业提供授信604.4亿元。

  联动“朋友圈”,构建“生态圈”,“金融圈”主动、深度服务“科创圈”,是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一项突出特征。

  “敢、愿、能、会” 建长效机制

  众所周知,科创企业普遍存在投入大、周期长、轻资产、无抵押等特点,让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和风控逻辑很难适用。从合肥的经验来看,要实现科创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双向奔赴”,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如何敢贷、愿贷?“这几年,我行将科创金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高度,不良贷款容忍度、尽职免责条款、容错机制逐步完善,大家敢做也愿意做。”姚奂介绍,截至目前,该支行累计服务近700户科创企业,综合授信约455亿元,科创属性的贷款余额占对公贷款近七成。

  何以能贷、会贷?丁宁介绍,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在行内针对每一个产业都成立了研究小组,涉及半导体、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行业,研究这些产业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信贷业务营销和风险把控的全过程。

  有针对性地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也有助于解决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科创企业融资可得性。记者调研了解到,合肥市专门设立合肥市征信有限公司,依托政务数据,运用智能化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打造出科创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研值分”。目前,“研值分”已在合肥10家金融机构接入应用,支持科技型企业获得授信64亿元。

  结构性工具的牵引、风险分担机制的完善则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成本,免除后顾之忧。

  今年4月,人民银行创设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人民银行安徽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设备更新项目清单、科技型企业首贷户名单已全量向银行推送,相关部门正在指导银行积极对接,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具体融资方案,确保实现项目、企业融资对接全覆盖、无死角,尽全力争取政策工具在安徽落地。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方面,上述负责人介绍,安徽省设立2亿元贷款风险补偿引导资金,累计撬动科技型企业贷款1638亿元,服务企业2.1万户次;同时,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合尽调、分保联保,推动担保机构提供高质量群团化融资担保服务,全省科技担保额累计达1120亿元,覆盖近50%的科技企业。

  创新不止,未来可期。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各部门将继续支持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机制和制度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授信评价、抵质押模式、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科技、产业等政策配合,促进更多制度性创新成果落地,为推动安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