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必选:
人形机器人产业需要耐心资本
● 本报记者 张兴旺

  ● 本报记者 张兴旺

  

  近日,优必选与东风柳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将进入东风柳汽“实训”。今年2月,优必选发布Walker S进入蔚来汽车生产线实训的视频,在网络刷屏。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优必选调研了解到,目前有多家新能源汽车、3C行业客户正在与该公司洽谈合作,需求非常乐观。

  优必选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仍需要长期持续投入,产业需要耐心资本,加快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逐步实现商业化进程。

  进入车厂“实习”

  在深圳南山智园优必选展厅,熊猫机器人优悠每天要接待约10批参观者。记者看到,在讲解员下达指令后,优悠能够做出打太极、与参观者握手、取可乐等一系列动作,驾轻就熟、动作连贯。

  优必选总部位于深圳,成立于2012年,致力于人形机器人创新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2023年12月,优必选在港交所上市。2024年4月,优必选宣布牵手百度,Walker S接入文心大模型进行任务调度应用开发,首次完成了叠衣服这样的复杂柔性材料操作。

  万联证券称,目前,人形机器人通过接入机器人大模型,驱动AI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动作执行的准确度和连续性均在持续进步。随着技术进步、产品创新、成本控制、产业链完善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将逐步落地。

  今年2月,优必选发布Walker S在蔚来汽车工厂实训的视频。“Walker S今年1月已进入蔚来生产线实训。我们有十多名工程师驻厂服务,涉及步态算法、视觉等领域研发人员。实训是真正进入产线的最关键一步,就像汽车在真正投入到市场之前,要进行大量测试。”据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对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人形机器人进入到汽车工厂生产线,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双方确认对人形机器人工位的具体要求;第二个阶段,要在实验室进行仿真模拟操作训练;第三个阶段,去工厂实训,类似实习;第四个阶段,是真正进入生产线。

  仅三个月,优必选又牵手一个合作伙伴。5月31日,东风柳汽与优必选签署人形机器人应用战略合作协议,Walker S将进入东风柳汽实训。万联证券认为,Walker S可与工厂系统互通,获得产线状态及信息,实时回传采集数据并传输至工厂系统,实现信息的即时共享。东风柳汽与优必选的战略合作,是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场景深化应用迈出的重要一步。

  据优必选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剑透露,目前有多家新能源汽车、3C行业客户正在与该公司洽谈合作,需求非常乐观。

  持续投入研发

  谈及优必选的核心竞争力,周剑表示,公司深耕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投入研发。

  2023年,优必选实现营收10.56亿元,同比增长4.7%;研发投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4.5%,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为46.4%。公司在研发上保持高强度的投入,2020年-2022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4.2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7.9%、63.3%、42.5%。

  据谭旻补充道,从2016年推出Walker原型机,到2018年和2019年发布Walker第一代和第二代,再到2021年推出Walker X以及2023年发布Walker S,优必选在大型人形机器人领域构建了“护城河”。2023年11月底,人民网研究院发布报告称,以申请人所持有的有效专利数分析,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的有效专利储备量为763件,排名全球第一,高于本田、丰田、波士顿动力等企业。

  周剑表示,优必选很早就意识到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行业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只有脚踏实地地研发、持之以恒地投入,才能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东北证券认为,优必选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的第一梯队企业,依靠多年来深厚技术积累,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浪潮,未来有望开拓更多的下游领域,率先享受行业红利。

  4月27日,由优必选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小米机器人、京城机电等行业企业和机构共同成立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发布由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据介绍,“天工”已实现6km/h的稳定奔跑。

  优必选首席技术官、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友军表示,“天工”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可以实现开放调用通讯接口,灵活扩展软、硬件等功能模块,充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

  探索商业化路径

  据谭旻介绍,优必选聚焦于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三大应用场景。其中,智能制造场景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商用服务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快应用的市场,而家庭服务场景则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

  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表示,当前,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的物料成本约为4万美元至5万美元,但这并非静止的数字,据高盛分析,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从2023年5万美元-25万美元降至2024年3万美元-15万美元,降幅达40%,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也会随着技术发展、产业链成熟而实现成本的下降。

  在焦继超看来,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是要完成重复、简单、枯燥、具有危险性的工作,人形机器人参与工厂工作的社会效益同样值得关注。

  周剑认为,现在美国顶尖科技公司对人形机器人的投入非常大。当前,国内科技企业和机构开始重视人形机器人赛道,但需要耐心资本,长期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产业。“现在人形机器人行业谈盈利还为时尚早,我们要保持投入,探索商业化路径,迎接产业蓬勃发展时刻的到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