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围绕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北交所将研究制定创新性评价标准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北交所总经理隋强5月23日在2024年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交流活动上表示,推动北交所在赋能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他说,北交所将优化基础制度,提高对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适应性,将围绕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创新性评价标准,进一步优化发行上市等基础制度安排,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赋能新质生产力有条件有基础

  隋强认为,北交所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条件、有基础。

  一是初步聚集了一批新质生产力特征突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所现有上市公司24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2%,战略新兴和先进制造产业占比79%,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9家、占比近半,9家企业获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15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95项专利,平均研发强度5.01%,约为规上企业平均水平3.5倍。

  二是初步构建了一套适应性基础制度安排。针对中小企业类型多、发展阶段各异的特点,设计四套上市标准,引入授权发行、自办发行等便捷融资机制,将股权激励涉及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上限提高至30%,推出相对灵活的减持制度安排。着眼更好促进中小市值股票价值发现,(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