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8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000626                证券简称:远大控股                公告编号:2024-014

  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重要内容提示:

  1.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声明: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3.第一季度报告是否经审计

  □是 √否

  一、主要财务数据

  (一)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

  (二)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三)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适用 □不适用

  ■

  二、股东信息

  (一) 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股份2,313,600股,占总股本0.45%,在前10名股东中位列第8位,在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位列第6位,未纳入列示。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二)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三、其他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四、季度财务报表

  (一) 财务报表

  1、合并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03月31日

  单位:元

  ■

  ■

  法定代表人:史迎春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苏原      会计机构负责人:苏原

  2、合并利润表

  单位:元

  ■

  法定代表人:史迎春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苏原    会计机构负责人:苏原

  3、合并现金流量表

  单位:元

  ■

  (二) 2024年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 审计报告

  第一季度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是 √否

  公司第一季度报告未经审计。

  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四月三十日

  证券代码:000626            证券简称:远大控股           公告编号:2024-016

  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获取补助的基本情况

  截至到2024年3月31日,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下属子公司2024年度累计获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共计41,839,519.02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1.45%,明细情况如下:

  ■■

  ■

  二、补助的类型及其对公司的影响

  1、补助的类型。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一政府补助》的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上述政府补助不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故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一政府补助》的相关规定,公司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公司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时,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

  3、补助对公司的影响。

  上述政府补助对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预计增加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903,953.04元。

  4、风险提示和其他说明。

  以上数据未经审计,最终会计处理将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三、备查文件

  1、有关补助的政府批文。

  2、收款凭证。

  特此公告。

  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四月三十日

  证券代码:000626        证券简称:远大控股        公告编号:2024-015

  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4年第一季度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本次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概述

  为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4年3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24年度一季度经营成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等相关规定,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各类资产进行了清查、分析和评估,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及资产减值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

  公司2024年3月31日(以下简称:本期)计提各项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具体情况见下表:

  单位:万元

  ■

  二、本次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说明

  (一)信用减值准备

  1、公司根据信用风险特征对应收款项进行分组,单项评估信用风险或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单独评估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如:与对方存在争议或涉及诉讼、仲裁的应收款项;已有明显迹象表明债务人很可能无法履行还款义务的应收款项等。

  除了单独评估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外,本公司基于共同风险特征将金融工具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在组合的基础上评估信用风险。不同组合的确定依据:

  ■

  对于划分为账龄组合的应收账款,本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1.1应收国内款项:

  ■

  1.2应收国外款项:

  ■

  2、公司对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应收款项进行相应的信用减值测试,本期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1,959.29万元;对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19.51万元;汇率折算差额-0.87万元。以上各项共计入“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1,977.93万元。

  (二)资产减值准备

  1、存货跌价准备

  公司存货主要为库存商品,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单个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公司对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存货进行相应减值测试,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22.16万元;汇率折算差额-0.45万元。 以上各项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921.71万元。

  2、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本期末,公司对长期股权投资逐项进行检查,判断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存在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减值迹象的,估计其可收回金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再转回。

  本期长期股权投资未发生减值。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本期末,公司对固定资产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当存在减值迹象时应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其可收回金额,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提减值准备。

  本期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

  4、商誉减值准备

  本期末,公司对商誉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减值的迹象,当存在减值迹象时应进行减值测试确认其可收回金额,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提减值准备。

  本期商誉未发生减值。

  三、本次计提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

  本次计提减值准备,计入“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1,977.93万元,计入“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921.71万元,减少公司本期利润总额2,899.64万元。

  特此公告。

  远大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〇二四年四月三十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