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49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是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分红派息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1)  公司业务与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从事铜管、铜棒、铜箔、铜管接件、导体材料、铝型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海水淡化、舰船制造、核电设施、装备制造、电子通讯、交通运输、五金机械、电力等行业领域。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原材料价格+加工费”的销售定价模式,严格执行净库存管理制度,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从而实现“赚取加工费”的盈利模式。

  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铜管、铜棒制造企业,在全球设有22个生产基地,其中国内基地主要位于浙江、上海、安徽、广东、四川、重庆、甘肃等省市,海外基地主要分布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公司在国内外积累了大批优质稳定的客户,与超过130个国家或地区的近万家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同众多在上下游相关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省级创新型企业、省级“三名”示范企业、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省级绿色企业、省级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首批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亮铜加工技术开发实验室”、省级重点创新团队。

  (2)  2023年公司主要经营工作情况

  2023年,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以2019年为基期,近四年平均增速为4.7%;以2021年为基期,近两年平均增速为4.1%。分季度看,2023年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实际同比增速分别为4.5%、6.3%、4.9%、5.2%,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较前三年明显减小。国家经济的的稳定运行支撑铜加工行业的持续增长,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铜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283.4亿元,实现利润234.2亿元,利润率为1.53%,比2022年的1.48%有轻微的增长。

  在此形势下,公司积极推进百舸、千帆计划,招聘国内外顶级名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卓越后备力量储备齐头并进,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公司推动全面、精细化考核管理模式升级,通过重视绩效应用、细化过程管理、内卷关键队伍和丰富专项激励四方面设计方案,并积极推动数字化项目进入深水区,进一步实现公司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铜及铜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工材销售数量85.7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755.8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7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8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经营举措开展如下:

  1)持续提升管理团队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推进百舸、千帆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卓越后备力量储备齐头并进,人才结构呈高学历、多专业、年轻化趋势。2023年,公司合计引入70余位博士(其中铜箔产业引入12位博士),均来自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康奈尔大学等顶级高校,专业涉及材料学类、环境科学类、能源工程类、信息科技类、管理学类等。公司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建设一支认同海亮文化和价值观,有战略思维、国际视野、科学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的复合型优秀青年管理人才队伍。

  报告期内,公司以人为本,持续推进蓝领工程建设,构建蓝领社会生态。公司组织各基地成立蓝领培训教材编制小组,通过完善知识点、岗位应知教材培训、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蓝领知识技术水平,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的蓝领队伍。同时,公司通过海亮蓝领图鉴、蓝领风采录、蓝领员工活动、蓝领员工表彰大会等方式,充分调动蓝领工作激情,提升蓝领工作体验,促使蓝领保持活跃的工作干劲。在公司各项举措的推动下,蓝领工程理念和文化深植人心,蓝领团队各有所长、敢于争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促进公司迸发工匠活力,全面激发公司内生动力。

  2)调整优化组织架构及组织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在机构设置、组织架构、职能体系上实现了顺利转换及有机融合。为加强股份总部“战略、赋能、管理”的定位,公司重新整合股份总部组织,新建、重组、升格各职能中心;为实现产销分离与营销集约化管理,公司成立营销总部,根据地理区位设立不同营销区域;为专注资源属地化有效配置,新设北美总部、欧洲总部,提高管理决策效率、助力实现更好经营结果;为加强各生产基地的管理,统一规范了基地组织设置,理顺了职责权限,形成了生产基地与股份中心基本对应的组织管理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岗位职级标准化,从组织定位、岗位序列、命名标准、行业对标、岗位价值、人才成长等角度建立新岗位职级体系方案;推动全面、精细化考核管理模式升级,从重视绩效应用、细化过程管理、内卷关键队伍和丰富专项激励四方面设计方案,深化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联动;梳理优化现行薪酬结构,消除监控盲区,梳理当前薪资模式与考核办法,打通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症结。

  3)注重技术迭代,提高创新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创新领域硕果累累、再创新高。“年产10万吨再生铜合金棒材”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获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1500万元,并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十大技术攻关资助项目”; “精密铜管低碳智能制造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铜及铜合金加工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斩获“标委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一等奖;《空调制冷精密铜管低碳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此外,公司旗下研究院、山东海亮和甘肃海亮同时入选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基地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铜加工和滑动轴承工艺” 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入选浙江省“2023年度十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攻坚克难,实现降本增效。公司铜管类产品开发项目共计24项,全年新品替换销售7.8万吨。2023年管件类产品开发项目共计8项,装备研发项目共计38项,涉及上海、山东、安徽等国内外8个基地。为响应公司模具内供,公司研究院打造了多元化制造平台,开创性制定了模具约定成本增量合作的模式,为生产基地降低模具成本,提升模具中心配套供货量。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金额82,365万元,申请了《一种线坯对焊装置及线坯对焊方法》《用于铜的防氧化胶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易切削黄铜棒自动送料装置及黄铜棒磨铣设备》等102项专利(其中发明40项,国外发明13项);获得了《一种铁青铜管的制备方法》《一种用于铜板的自动加料系统以及一种自动加料方法》《滚字机的压料机构及滚字机》等专利证书125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专利775件,其中发明专利98件。

  4)推行数字化改革,赋能产业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秉持着集团数字化转型理念,将夯实基础作为工作方向。以“转变意识、转变组织、转变文化、转变方法、转变模式”五转为核心,数字化中心主动转向,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数字支持。公司启动了营销数字化分析项目和财务共享项目,通过打通“产供销研服”价值链数据,实现了财务组织的功能转型,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释放了组织潜力,增强了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公司也成功推广了飞书全球办公协同平台,推动了海亮步入高效协同办公的新时代。另外,公司还建立了SAP全球化模板,提升了端到端的流程协同能力,并同时建立了数据标准,奠定了数据基础,解决了诸如一物多码等问题。

  5)履行社会责任,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秉持“成为全球有色行业绿色智造引领者”的公司愿景,不断加强节能环保投入,加快研发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积极参与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始终坚持与环境和谐发展,履行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司凭借在碳减排、清洁能源利用、绿色产业创新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荣获2023年度财联社致远奖·环境友好先锋企业奖。公司子公司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入围2023年度省级“绿色工厂”,实现全周期、全环节节能减排。

  2023年5月,公司海亮有色智造园5.4MWp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次送电成功,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一年可节约标准煤737.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86吨。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总容量约68.91MW,报告期内发电量6,819.12万kW·h(其中自用6,347.95万kW·h),可减少36,919.10吨二氧化碳排放。

  (3)  公司2024年经营计划

  在“成为全球有色行业绿色智造引领者”的企业愿景以及“为材料发展增色,为社会进步添彩”的企业使命引领下,公司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1)积极投入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

  铜箔方面,在原有普抗铜箔产品系的基础上,公司将着力扩展新产品类型,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超过10种新产品布局:一方面,做深做透产业链,围绕重要客户有特殊要求的高模量铜箔、高达因值铜箔、低碳铜箔、无铬防氧化铜箔、高耐疲劳铜箔进行专项开发,增强客户粘性及合作深度;另一方面,积极拥抱新技术,围绕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无锂负极高能量密度电池等新型电池路线开发三维多孔铜箔、超高抗铜箔、双面毛铜箔等新类型铜箔产品,其中超高抗铜箔、双面毛铜箔已具备量产能力;同时积极拓展业务板块,加快推进复合铝箔、高端标箔(RTF/HVLP等)的量产能力打造,进一步拓宽新能源材料赛道,布局更多潜在增长点。

  传统产品方面,公司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及迭代:升级精密铜管低碳智能智造生产线,在现有铜管产线基础上重新设计开发并不新进行优化,使得生产线工艺平面布置更合理,改善熔铸、硬态大散盘复绕、成品退火工艺与装备升级等技术;绿色低碳铜及铜合金产品开发、设计与产业化,根据市场对于低碳节能的迫切需要开发产品,占领新市场;绿色低碳短流程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针对高耗低效等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减少碳排放。

  公司目前与顶尖院校新能源材料团队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分别与清华大学化工系、机械系,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等顶尖院所围绕新产品开发、联合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提升组织效能,打造战略组织能力

  2024年,公司将持续完善组织管控模式,从组织设置标准化、组织岗位职责梳理、干部管理等方面落实组织管控,支撑权责对等的组织管理体系。公司将持续深入进行人力资源领域授权体系梳理确定,对人力资源流程进行全方位重构,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此外,公司将针对不同部门设置不同的绩效模式,将经营目标拆解至最小单元、经营责任传导至最小单元、经营结果核算至最小单元,促进每一层组织活力提升。

  2024年,公司将重点引进国际化人才、(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新业态要求的人才、满足公司梯队建设的未来储备人才、满足智能制造发展要求的知识型蓝领人才。同时,公司将立足已搭建的人才培养体系方向,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任职资格与职级体系、培训发展体系、组织文化体系,有效形成“能力标准-人才评价-人才盘点-人才培养”的人才发展与培训闭环。

  3)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2024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建立检验标准化、体系常态化、人员专业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技术方面,深挖数据潜力,通过财务数据分析找出提升空间并及时改善;通过数据统计、质量改善项目收集、各基地技术交流等方式,持续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并通过卓越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及合格率,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及产品市场竞争力。

  同时,公司将继续重视客户服务,聚焦问题解决率、投诉响应率等关键指标,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客服系统,有效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公司将在人员及组织管理、建章立制、服务文化、成果达成等方面采取适当举措,进一步完善从总部到基地和区域的客户服务体系,做到“制度健全、贴近一线、有所作为、总体可控”。同时针对重点客户,公司将实时进行跟踪拜访,保证其需求专项落实。

  4)数字化革新落地,人工智能提质智能制造

  2024年,公司将承接2023年的项目规划,以支持公司业务的战略升级为目标,以价值交付为引领,力争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新飞跃,显著提高数字化成果感知度与满意度。2024年,公司ERP项目群第一期的会陆续上线交付验收,将大大提高采购、销售、大宗商品套保等多领域的数字化协同能力,为公司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能。此外,公司还将在自动化工厂的基础上建立以MES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软件App群,通过智能化管理提升库存周转率,降低能耗,减少人工投入。

  此外,公司还将与国内头部AI大模型厂商将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行业AI垂直大模型,基于头部厂商“盘古”大模型等先进AI技术,共同研发、应用和推广有色金属材料行业AI垂直大模型,进一步以AI大模型驱动公司生产流程再造和企业价值链创新,全面赋能升级公司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领域,打造行业新质生产力标杆。

  5)秉持绿色智造理念,助力“双碳”战略推进

  2024年,公司将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各项经营指标,引领铜加工行业迈向更加绿色和健康的未来。公司将采取以下关键举措: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资源的更加有效利用;积极采购再生铜,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负荷,通过优化再生铜的利用方式,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建立绿色生产体系,采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减少废物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加大对新能源材料的研发力度,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工艺和材料,为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更多支持和创新;公司将积极向甘肃等各生产基地属地政府申请新能源电力建设指标,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公司将始终秉持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探索绿色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有色金属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单位:元

  ■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前十名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十名股东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债券基本信息

  ■

  (2) 公司债券最新跟踪评级及评级变化情况

  2023年6月19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3年度跟踪评级报告》(信评委函字【2023】跟踪0583号),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维持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该级别反映了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违约风险很低。

  (3)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近2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

  三、重要事项

  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事项

  2023年11月24日,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亮股份”或“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暨关联交易的议案》,为充分把握市场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铜箔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满足产能扩充的迫切需求,公司控股子公司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海亮”)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共增资330,000万元,其中战略投资者深创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深创投新材料基金”)与工融金投(北京)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工融金投”)分别向甘肃海亮增资150,000万元与30,000万元,公司控股股东海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亮集团”)向甘肃海亮增资40,000万元,海亮股份向甘肃海亮增资110,000万元。

  截止目前,甘肃海亮已收到海亮股份、海亮集团、深创投新材料基金和工融金投的全部增资款项,并完成了上述主体对甘肃海亮增资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证券代码:002203         证券简称:海亮股份        公告编号:2024-020

  债券代码:128081债券简称:海亮转债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关于2023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一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22〕15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印发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一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2023年12月修订)》(深证上〔2023〕1145号)的规定,将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募集资金2023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专项说明如下。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一) 实际募集资金金额和资金到账时间

  1. 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8〕616号),公司采用向特定对象发行的方式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256,860,319万股,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8.09元,共计募集资金207,800.00万元,扣除承销保荐费、律师费、审计费和股份登记费等发行费用2,841.43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204,958.57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证,并由其出具了《验资报告》(大信验字〔2018〕第4-00034号)。

  2. 2019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批复》(证监许可〔2019〕1943号),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人民币315,0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共计募集资金315,000.00万元,扣除承销保荐费、审计与验证费、律师费、资信评级费、发行手续费、材料制作费及信息披露费等发行费用2,158.86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312,841.14万元。上述募集资金到位情况业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验证,并由其出具了《验资报告》(大信专审字〔2019〕第4-00133号)。

  (二)募集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

  1. 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

  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

  [注1] 2020年4月28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2020年5月19日公司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收购诺而达三家标的公司100%股权项目”、“年产10,000吨新型高效平行流换热器用精密微通道铝合金扁管建设项目”、“铜及铜合金管材智能制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进行结项,并将四个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0年6月2日,公司已将“收购诺而达三家标的公司100%股权项目”、“年产10,000吨新型高效平行流换热器用精密微通道铝合金扁管建设项目”、“铜及铜合金管材智能制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专项账户余额38,427.02元、7,116,561.99元、46,496.97元、5,647.78元,共计7,207,133.76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相关募集资金专户销户手续。2023年8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年产7.5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信息化生产线项目”、“高精密环保型铜及铜合金管件智能化制造技改”进行结项,并将该等项目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3年10月11日,公司已将“年产7.5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信息化生产线项目”和“高精密环保型铜及铜合金管件智能化制造技改项目”专项账户余额244.15元、3,278,841.29元,共计3,279,085.44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相关募集资金专户销户手续。

  [注2] 2023年8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30,000万元(含本数,其中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超过2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前公司将及时将该部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实际用于暂时性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1,900万元。

  2. 2019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

  [注1]2020年9月30日,公司将募集资金验资户注销,补充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1,515.10元。2021年8月30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开发行可转债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有色金属材料深(精)加工项目(一期)”和“补流还贷项目”进行结项,并将两个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1年11月11日,公司已将“有色金属材料深(精)加工项目(一期)”和“补流还贷项目”进行结项,专项账户余额966.86元、8,120.48元,共计9,087.34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相关募集资金专户销户手续。2022年4月26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22年5月18日公司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开发行可转债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扩建年产5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信息化生产线项目”进行结项,并将该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2年7月9日,公司已将该项目专项账户余额31,165,143.68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相关募集资金专户销户手续。2023年8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年产3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智能制造项目”进行结项,并将该等项目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3年10月11日,公司已将“年产3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智能制造项目”专项账户余额17,011,206.92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相关募集资金专户销户手续。

  [注2]表中期末结余数据为所有账户2023年12月31日余额按照当天汇率折算数,与按照募集资金收支所计算的期末结余差异系汇率折算导致,差异金额1,233,168.14元。

  [注3]2023年8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30,000万元(含本数,其中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超过2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前公司将及时将该部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2019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实际用于暂时性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22,900万元。

  二、募集资金存放和管理情况

  (一) 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

  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为了规范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保护投资者权益,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一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22〕15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一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2023年12月修订)》(深证上〔2023〕114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在银行设立募集资金专户,公司、公司之全资子公司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海亮(安徽)铜业有限公司、浙江海亮新材料有限公司,连同保荐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暨支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暨支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暨支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暨市支行签订了《募集资金监管协议》,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监管协议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公司在使用募集资金时已经严格遵照履行。

  2. 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有1个募集资金专户,募集资金存放情况如下: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

  [注1]2020年4月28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2020年5月19日公司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收购诺而达三家标的公司100%股权项目”、“年产10,000吨新型高效平行流换热器用精密微通道铝合金扁管建设项目”、“铜及铜合金管材智能制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进行结项,并将四个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0年6月2日,公司已将“收购诺而达三家标的公司100%股权项目”、“年产10,000吨新型高效平行流换热器用精密微通道铝合金扁管建设项目”、“铜及铜合金管材智能制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专项账户余额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销户手续。

  [注2]2023年8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年产7.5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信息化生产线项目”、“高精密环保型铜及铜合金管件智能化制造技改”进行结项,并将该等项目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3年10月11日,公司已将“年产7.5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信息化生产线项目”和“高精密环保型铜及铜合金管件智能化制造技改项目”专项账户余额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销户手续

  [注3]募集资金账户存储余额258,774.60元,较募集资金应结余19,258,774.60元少19,000,000.00元,系2023年8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30,000万元(含本数,其中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超过2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前公司将及时将该部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2018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实际用于暂时性补充流动资金余额为1,900万元

  (二) 2019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1.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为了规范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保护投资者权益,本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一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22〕15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一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2023年12月修订)》(深证上〔2023〕114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根据《管理办法》,本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本公司及本公司之全资子公司上海海亮铜业有限公司、重庆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海亮铜业得克萨斯有限公司、海亮奥托铜管(泰国)有限公司,连同保荐机构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暨支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暨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分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暨支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泰国)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监管协议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三方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本公司在使用募集资金时已经严格遵照履行。

  2. 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有4个募集资金专户,募集资金存放情况如下: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

  [注1]该账户是募集资金的验资户,已于2020年9月30日注销,注销时公司将账户内剩余资金101,515.10元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注2]2021年8月30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开发行可转债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有色金属材料深(精)加工项目(一期)”和“补流还贷项目”进行结项,并将两个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1年11月11日,公司已将“有色金属材料深(精)加工项目(一期)”和“补流还贷项目”进行结项,专项账户余额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销户手续。

  [注3]2022年4月26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022年5月18日公司202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扩建年产5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信息化生产线项目”进行结项,并将该项目的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2年7月9日,公司已将该项目专项账户余额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销户手续。

  [注4]公司及子公司海亮奥托铜管(泰国)有限公司在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开立的账户635-124647-011、015-177744-055于2020年5月7日注销,注销时公司将账户内剩余资金转入公司募集资金账户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诸暨店口支行1211024029202000282。

  [注5]2023年8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将“年产3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智能制造项目”进行结项,并将该等项目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及业务发展等。截至2023年10月11日,公司已将“年产3万吨高效节能环保精密铜管智能制造项目”专项账户余额转入公司自有资金账户,并已办理完成销户手续。

  [注6]该账户余额系原币余额6,435,067.62美元按照期末汇率折算成人民币的金额。

  [注7]募集资金账户存储余额50,496,165.51元,较募集资金应结余279,496,165.51元少229,000,000.00元,系2023年8月29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30,000万元(含本数,其中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超过2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十二个月,到期前公司将及时将该部分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2019年度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实际用于暂时性补充流动资金金额为22,900万元。

  三、本年度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证券代码:002203                 证券简称:海亮股份              公告编号:2024-007

  债券代码:128081                 债券简称:海亮转债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