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1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2023年度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465,032,880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6,503,288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38.36%。本年度不进行派送红股、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1.行业基本情况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发展工业自动化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大国博弈进一步聚焦工业自动化,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战略新高地。

  (1)工业自动化产线业务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的重要落地环节

  工业自动化是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根据工业生产的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对工业生产设备和部件如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传感器等进行针对性地开发和集成,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或较少干预的情况下,按节拍、技术标准、工艺水平、自动化程度、空间布局等订单需求特点为客户设计集成并交付自动化、智能化、非标准化、个性化成套工作站或生产线,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现代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关键。

  (2)工业自动化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竞合焦点,政策支持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世界先进制造业强国都以工业自动化作为发展核心,不断提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美国、德国、英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了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以“工业自动化”为主题的国家战略。美国发布《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提出的未来优先关注技术方向包含智能与数字制造、先进工艺机器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制造业网络安全;德国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2030》,深化“工业4.0”战略,推动德国工业全方位升级;英国推出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希望通过发展工业自动化实现“高价值制造”战略。

  工业自动化行业作为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先进行业,是我国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鼓励的行业。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提出加快制定智能装备标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则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国家清晰的政策导向和充分的支持力度,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未来政策层面将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市场化和普惠式帮扶力度,工业自动化产业将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机遇。

  (3)技术进步叠加人力成本上升带动工业自动化需求增长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技术的进步使工业机器人价格下降,“机器代人”性价比凸显;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在恶劣危险工况下工作,完成大量繁重、重复的作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目前工业自动化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仓储物流、工业机械、3C电子、航空航天、军工、食品饮料、医药等多个领域,赋能千行百业,应用广度深度加速拓展。

  2.行业特点

  工业自动化产业链上游为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中游为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下游则是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作为工业自动化产业的核心,工业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下游系统集成则是工业机器人工程化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系统集成为终端客户提供应用解决方案,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二次开发和周边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工业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发挥何种功能及价值,系统集成是重中之重。由于工业机器人最终广泛运用于汽车制造、仓储物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的产品生产,且下游应用领域随自动化水平提高而不断扩展,因此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图1. 工业自动化产业链示意图

  从市场规模来看,受益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根据行业研究机构 Zion Market Researh的调研数据,全球范围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将达到3,219.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5%。

  从行业维度看,汽车、3C等行业的自动化程度高、流程标准性强,是工业机器人应用较为成熟的行业;新能源中,锂电、光伏市场需求大,生产制造流程中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高,是较为典型的潜力行业。从场景维度看,搬运、上下料、焊接等通用场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中,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如机器视觉)的应用,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催生更大增量市场需求。从应用成熟度看,非标性的、对环境和技术要求较高的场景自动化替代程度较低或升级改造需求大,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工业自动化产业链角度看,系统集成商由于面临不同行业设备的功能、结构、技术参数等需要,具有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特征,不同厂商基于各自的生产场地条件、生产规模计划、生产节拍要求、新材料、新工艺等限制条件,对供应商的生产工艺技术提出了差异化要求,系统集成商需要掌握不同客户的不同生产工艺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造,具有非标式、高度定制化生产的特点。

  3.行业竞争壁垒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产品对于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供应商基于自身对客户需求及产品工艺流程的深刻理解,利用成熟工艺与项目管控经验,综合运用各项技术手段,提升硬件作业设备与软件信息系统之间的协作联动,因此造成该领域存在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横跨多个学科应用领域,涉及计算机软件、电气工程、机械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编程、布局设计、仿真模拟等多个设计环节,新进入企业较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技术门槛较高。

  (2)人才壁垒: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往往要求设计研发团队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工艺攻关,需要企业有一批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项目管理经验的团队,因此新进入企业通常很难快速地培养出一批能承担复杂、大型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和管理的专业团队。

  (3)品牌及客户壁垒:行业内企业品牌的建立需要下游客户对供应商所提供设备的稳定性、精确性及性价比等内容进行多方面的长期考察。此外,下游客户更换产品供应商可能会造成生产质量无法保障、技术服务无法延续等风险。因此长时间积累的品牌力以及高昂的供应商转换成本产生的客户认可与依赖,对新进入企业构成较高壁垒。

  (4)行业经验壁垒: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客户还可能反复提出设计变更的需求,系统集成商则需在短时间内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将由部分设计变更导致的其他生产环节的影响进行迅速调整,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和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往往依托于深厚的行业经验积累,也是保证投资金额较大、生产设计复杂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4.行业发展趋势

  (1)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持续提升

  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需要将仿真技术、控制技术、电机技术、传感器技术、IT技术等集成到一个系统中,还需兼容系统包含的软硬件设备,并满足各子系统的特殊技术要求,从而发挥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精确性及高效率,其本质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

  随着新传感、新工艺、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无人工厂、智慧工厂等逐渐成为先进制造的代表,全生产流程的无人化、智能化对智能制造数字化、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对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环节的研发设计、模拟仿真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要求愈发提高,需要更多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3D视觉技术等技术提升集成设计和研发水平,以尽可能在设计研发阶段通过仿真达到客户需求的技术指标和产品功能,降低后续设备生产、安装环节的施工时间,提高设备和产品的稳定性。

  (2)自动化系统趋于智能化、集成化、一体化

  随着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工业自动化领域将会逐步建立起一个集数据传输、信息管理和设备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与此同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产品会向集成化方向发展,“控制+驱动”集成产品,“驱动+执行”集成产品会越来越普及,甚至会朝着“控制+驱动+执行”集成产品方向发展,最终具备打造贯穿全流程生产、全供应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控的一体化智能制造方案解决商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

  (3)智能制造行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也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其供应链开始采取更加环保的技术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将能源和生产动态管理进行整合,通过自动化的控制和调节,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最优化使用和节能减排。同时深化循环经济理念,通过设计可再生、可回收、可再利用的产品和生产系统,降低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实现对废弃物的高效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工业整体发展质量。

  (4)汽车行业转型提振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

  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工业自动化最早和最主要的应用市场之一,随着新能源化、网联化、智能化潮流和趋势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因核心结构和部件创新、新材料应用等行业变革,需要在汽车制造端持续迭代智能制造工艺新标准,对企业在灵敏度、精细度、灵活性、柔性化等各功能表现上均提出了新挑战,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在各国优惠政策扶持和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不断增加。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显示,包括纯电动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在内,基于现有政策和汽车行业目标,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辆以上,中国、美国和欧盟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总销量的平均份额预计将上升到60%。

  此外,在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以飞行汽车为重要载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望提速,汽车产品形式的变革将在未来释放更多工业自动化制造产线需求。2023年5月,我国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3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重点任务之一是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摩根士丹利预测,至2050年,飞行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9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2.1万亿美元。

  (5)应用场景不断增加,从汽车行业向一般工业延伸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场景愈来愈广泛,从汽车工业不断向仓储物流、消费电子、食品加工、器械设备等一般工业延伸,由于这类企业自身的自动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自动化改造需求旺盛,自动化设备的行业应用边界逐渐拓宽。

  以仓储物流为例,在成本上升、土地受限、经济转型升级等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开始以仓储物流为切入点实现降本增效。智慧物流仓储通过大量应用自动化设备、激光扫描器、RFID、MES、WMS等智能化设备与软件,融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整个仓储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商、零售等诸多行业。根据LogisticsIQ市场报告,预计到2027年全球仓储自动化市场将达到410亿美元,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6)非标产线逐步提升标准化程度

  对于工业自动化集成商来说,由于不同产品、设备、工艺路线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差异,每一条自动化线都是高度定制化的项目,决定了响应客户需求需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周期长、服务成本高,案例也不能完全复制,规模效应不明显。

  未来集成商将提炼共性关键技术,将各细分领域内具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定制化产品做成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通用产品,或基于对行业内生产工艺的深刻理解,提炼出可复制性的行业解决方案,逐步实现非标产品的标准化,提高企业利润率,形成规模效应。

  (7)智慧工厂建设加速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发展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将信息化、数字化贯通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生产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缩短产品设计到生产的转化时间,并且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成功率。系统集成商的业务向智慧工厂的发展,将不仅仅做硬件设备的集成,更多是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方面的集成,通过集成、控制等手段,为制造工厂的生产全过程提供全面管控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整个生产线流程的无缝对接,助力工厂生产的智能化、无人化建设。智慧工厂的建设也将加速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及房地产开发业务。其中,公司房地产业务已通过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完成整体剥离,公司主营业务全面聚焦智能制造。

  (一)主营业务情况

  一、工业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业务

  1.业务基本情况

  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公司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线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支持和咨询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式建筑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工厂解决方案和服务等。同时,公司基于在汽车制造自动化领域80多年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项目经验,不断将相关产品扩展到各工业制造行业,为客户交付定制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

  (1)车身焊装自动化生产线

  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舱、侧围、地板及四门两盖件焊装分总成及合装主焊。汽车车身又称为白车身,是整个汽车零部件的载体,是以金属结构为主的支撑部件。公司根据不同厂商、不同车型在焊接工艺、技术标准、经济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化要求,对车身加工焊装自动化产线进行全模块化设计,并为客户提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以达到夹具、工装、机器人系统等装备部件的自主柔性生产。

  ■

  ■

  图2. 车身焊装自动化生线

  (2)结构件焊装自动化产线

  主要用于汽车车架、发动机架、传动轴与排气系统等底盘部件的焊装。由于汽车底盘是整个汽车的基体,需要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包括车架的汽车底盘焊接总成产品对焊接质量非常高。公司对汽车底盘、车架类焊接工艺下的形变特征进行了大量数据统计并已基本掌握其形变规律,通过对结构件焊接形变结果的有效预测以有效降低焊接形变。此外,基于焊接变形反馈控制技术,公司通过多机协调机器人系统来平衡和弥补焊接变形,进一步保障结构件焊接作业的精准、稳定。

  ■

  ■

  图3. 结构件焊装自动化生产线

  (3)新能源汽车焊装自动化生产线

  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主要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白车身、动力电池、底盘等关键零部件总成的自动化焊接装配生产线。新能源汽车车身由于需要考虑电池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在整体车身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焊接及连接要求更高。公司掌握高强度钢、轻量化车身如铝镁合金、镀锌板等金属材料的焊接工艺,公司与某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福特、通用、丰田、瑞维安、麦格纳等核心客户在新能源汽车焊装制造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在北美新能源汽车装备市场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

  ■

  ■

  图4. 新能源汽车焊装自动化生产线

  (4)智能仓储自动化生产线

  智能物流及仓储系统是由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输送系统、信息识别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的智能化系统。公司采用一流的集成化物流理念设计,通过先进的控制、总线、通讯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零售、仓储、物流等客户等提供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物料搬运系统、智能传送分拣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

  (5)装配式建筑自动化生产线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传统建筑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公司研发的立体运行线可满足客户生产多种建筑预制部件的需求,通过领先的机械及电气设计能力、在线视觉智能引导定位与监测技术,实现从原材料输入到最终产品完成的一系列加工工艺,满足客户装配式建筑模块的数据化、标准化需求,实现包含全屋部件自动生产设计装配产线。

  (6)数字化运营系统及技术服务

  公司充分利用在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中积累的宝贵技术数据和经验,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系统集成中相关工作的技术融合与技术开发。通过开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焊接专家判断系统,开发基于MES、数字孪生、虚拟调试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运营专家系统,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为客户实现工业4.0和黑灯工厂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规划。公司致力为不同规模的客户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柔性、简化生产流程、改善产品质量,助其走向互联、协作的未来工厂。

  2.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的业务模式,针对客户的每个项目订单实施项目管理,主要生产流程包括项目前期评估、方案设计、工程设计、采购及制造、系统集成、客户现场验收。

  (2)销售模式

  公司作为系统集成商为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公司通过客户招标或商务谈判的方式获取订单,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开发及定制,并在整体方案交付后提供安装、调试及售后等一系列配套的“交钥匙”工程服务。

  (3)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具有较强定制化属性,最终产品所需的设备和零部件差异较大,因此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凭借在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领域80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公司在北美市场细分焊装技术领域中,与KUKA、柯马等知名国际汽车自动化巨头位于第一梯队。公司领先的技术工艺及项目实施经验优势使公司成为北美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可以为客户提供大型、复杂工艺和技术要求的汽车工业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工艺技术优势,在系统设计、机械设计、控制设计、机器人模拟仿真等关键生产环节,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积累,服务的客户包括某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丰田、本田、瑞维安、麦格纳、蒙塔萨、塔奥、玛汀瑞亚等多家国际知名汽车整车厂商和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1)在汽车结构件自动化焊装领域,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汽车结构件焊装主要采用电弧焊焊接工艺,在弧焊的焊接变形控制上公司具有在北美市场领先的技术优势,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公司基于积累的大量形变数据,综合采用数字化焊接弧长控制、焊接变形反馈控制、数字孪生建模等技术手段,在提前预测不同结构件在整体焊接后所产生的变形结果后,精准控制工具中心点(TCP)即焊丝端头的运动轨迹、焊枪姿态和焊机参数,进而保证产品的精度,在结构件焊装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2)在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自动化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精准把握未来全球汽车行业转型趋势,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了全面布局,先后为瑞维安等多家国际知名新能源车企完成了其首条电动汽车产线的设计及建造,并与福特、通用、丰田等战略客户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方面积极开展合作。由于电动车白车身自动化焊装项目的复杂程度要高于采用传统整体冲压工艺的白车身点焊自动化集成线,其技术要求和集成思路实际上更偏向于Paslin的传统强项车架焊接领域,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装备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3)拓宽新赛道,积极布局其他工业制造业务

  公司充分运用在工艺技术、项目管理、品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率先将业务领域扩展至非汽车产业,采用一流的集成化物流理念设计,通过先进的控制、总线、通讯和信息技术应用,协调各类设备动作实现自动出入库作业,为诸如零售、仓储、物流等客户等提供自动化立体仓库、智能物料搬运系统、智能传送分拣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自动化解决方案,同时助力装配式建筑企业完成实现全屋部件自动生产设计装配产线,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

  二、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业务

  公司房地产业务主要在长春经开区及周边区域具有刚需及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个体为主。报告期内,公司为推进主营业务全面转型,一方面积极推动现有房地产库存产品销售;另一方面组织实施了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整体出售。公司已于2023年7月完成本次重大资产出售,实现房地产相关业务的全面剥离,主营业务全面聚焦智能制造。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股东情况

  4.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