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15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

  ■

  ■

  (2)半导体封装及基板行业

  半导体封装是指将制造完成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装入特制的管壳内,并通过管脚与外部电路进行连接,以达到保护芯片、实现电气连接以及散热等功能的过程。

  半导体封装行业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不仅对提高芯片性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根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发布的《中国先进封装产业链分析与展望》报告,全球封装测试市场在2022年的总营收达到了815亿美元,随着5G、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可穿戴设备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先进封装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将推动全球封测市场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全球封测市场的规模将达到961亿美元。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封装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基板作为电子制造业的核心基础材料,在多个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同类型的基板,如玻璃基板、陶瓷基板、金属基板和塑料基板,因其独特的性能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多个行业。目前,基板行业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的基本态势。据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基板市场规模估计为41.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52.4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88%。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基板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公司子公司天和嘉膜生产的介质胶膜主要包括高导热介质胶膜和低膨胀介质胶膜两大类,高导热介质胶膜主要应用于金属基覆铜板和导热型玻璃基板;导热型玻璃基板主要用于光电玻璃幕墙模块的生产。低膨胀介质胶膜主要用于半导体封装领域,目前在研产品主要包括载板增层材料、固晶材料和封装材料。公司高导热介质胶膜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金属基覆铜板和导热型玻璃基板均开始批量正常销售,其中金属基覆铜板下游行业主要下游包括功率模块、计算模块、LED显示等具有较高功率密度场景下PCB板的生产,目前随着功率型电池技术日趋成熟、成本日趋降低,电动力替代燃油动力的趋势愈加明显,并且逐步向效率更高、安全性也更高的高电压平台发展,这就对相关部件的绝缘导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FR4材料导热性能差,绝缘性能劣化较快,难以适应动力电时代功率组件的需求,因此电动时代金属基板具有较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同样伴随着GPGPU技术的发展,算力已逐步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算力芯片的发热水平可与功率器件相比拟,并且与功率器件相比,其承载的线路板或载板对膨胀系数、绝缘能力、环境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高导热金属基板发展的重要市场背景。

  公司生产的导热型玻璃基板目前主要应用于户外高可靠玻璃显示模组,用于建筑外立面幕墙的升级替代,通过自主研制的全套生产工艺,已经实现P8-P40全系列高可靠玻璃模组的批量生产。相对于传统户外LED显示屏从P3向P1以下发展趋势不同,具有80%以上透光率的玻璃显示器在满足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具有光污染小,环境融合性好、超低功耗、维护成本低等优势,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有望在每年数千亿规模的户外商用显示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半导体材料方面,公司同时开展了三条产品线上若干型号的研发和测试工作,目前主要型号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得到了下游用户的认可,目前公司仍在积极投入,配合用户持续开展相关产品的技术攻关,实现对进口产品的完全替代。特别是在塑封张料上,已经初步获得客户认可并实现小批量出货。公司半导体材料的主要下游为先进封装,从方向上主要包括高集成度的2D/3D封装用材料和WLP/PLP等低成本封装技术,先进封装是算力引导下半导体时代的必然需求,一方面单芯片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晶体管尺寸的下降带来的投资量呈现几何级数增长,良率也在不断下降,为满足算力需求,通过封装来提升芯片集成度是可行性最高的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先进封装正在晶圆厂与晶圆制造技术的加持下与载板技术相互融合,一方面推动载板材料从单一的有机材料向玻璃/硅/有机增层材料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持续降低芯片厚度、降低损耗、提高强度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推动增层工艺向超细线宽和超大规模精细通孔方向发展,提高IO密度。同时通过堆叠的方式,借用载板增层的思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大的处理或存储能力。目前先进封装领域仍然以台系、韩系和美系封装厂为主,材料则为以日本为主的发达国家所垄断,但随着我国封装企业在先进封装市场的不断拓展,将会为材料国产化带来巨大机遇。

  3.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天融工程)业务领域

  (1)行业大数据行业

  行业大数据业务在当今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涉及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更关键的是通过分析和挖掘这些数据,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商业洞察、决策支持和运营优化方案。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企业对数据驱动决策的依赖加深,这一领域正在经历快速的增长。根据2023年V1版IDC《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指南》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规模超过1.5万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迈过3万亿美元大关,2021-2026年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7%。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蓬勃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

  ■

  ■

  1)低空空管保障业务

  2024年3月2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要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分阶段提出2027年和2030年的发展目标,为推动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规模画出路线图。低空基础设施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空管系统是国家实施空域管理、保障飞行安全、实现航空运输高效有序运行、捍卫我国空域权益的战略基础设施,也是国土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公司所布局的低空空管保障业务正是针对低空经济建设的中游市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行之路。在国家推动低空经济政策的加持下,为公司低空空管保障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力的支持。

  公司早在2001年就承担军委某部城市和要地防空型号研制任务,在低空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实力。2010年,公司由军事技术牵引向民用方向拓展布局切入低空空管保障业务领域,在中国民用航空局领导下,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民航协同空管技术综合应用示范”之“通用航空综合运行支持系统”课题,至此,公司按照空管空防一体化思路,深入开展低空领域与空地安全方向的技术、产品研发,探索实践基于军航、民航、通航协同运行“生产安全”“空域安全”“公共安全”协调保障的运行典范标杆建设,围绕低空(无人机)领域产业需求,着力实现低空目标“看得见、管得住、管得顺畅、管得高效、管得有效益”的低空运行管理模式并进行了长期布局。2015年公司已初步形成低空监视雷达、场面监视雷达、光电监视系统、基本型飞行服务站、应急型飞行服务站、增强型飞行服务站等通航产品系列,部分产品取得了通航、民航领域的意向性协议,为公司进入民航、通航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受制于军民航低空管制体制等政策因素影响,通航以及民品市场的发展尚需时日。现阶段,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拥有满足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软硬件产品,并立足航空应急救援需求,着力云平台、大数据、5G等新技术应用,形成了北斗/ADS-B/4G机载终端、航空应急移动塔台车、航空应急服务平台组成的军民两用、空地协同、实操可用的航空应急救援平台,解决航空应急的指控难题,有效提升应急救援空地一体化能力。核心产品包括:对空监视指挥的低空雷达、通航综合运行支持系统、通航飞行服务站、通用机场移动塔台车、通航公司运营平台、无人机飞行协管系统等系列产品。伴随着我国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应对快速发展的低空经济市场,公司将从自有技术优势出发不断打磨自身产品,向外吸收新兴技术,向内提振研发能力,聚焦高效协同、新质战力,致力于服务保障低空飞行安全。

  ■

  2)算力中心业务

  算力中心,也称为数据中心或计算中心,是指集中大规模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为各类应用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计算服务的场所。算力中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算力中心通常包括高性能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中心等多种形式。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906EFlops,同比增长47%,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将超过3ZFlops,至2030年将超过20ZFlops。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算力中心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规模将不断扩大。

  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公司投资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为陕西军工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带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打造5G+大数据产业应用标杆。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规划建设总规模1.76万机柜的超大型IDC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和数字工厂。结合“东数西算”国家战略,规划建设西北空天资源大数据综合中心、西安市实时感知大数据工程中心、天和云脉生命健康数据中心、应急区域算力中心等,推动公司“天融大数据”“十分平安”“天和云脉”系统在智慧城市、健康医疗、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应急指挥、国防动员等领域应用。

  3)数字健康业务

  数字健康,也被称为电子健康或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改善、促进和优化医疗服务的过程。数字健康涵盖了多个领域,如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移动健康、健康数据分析等,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质量和可及性。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在2021年预计超过80,000亿元,其中数字健康管理行业核心市场规模达到2,160亿元,并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2,418亿元;2024年中国数字健康管理带动市场规模估计超1.2万亿元。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互联网+健康”“互联网+体育”以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国家倡导和执行方针落实,数字健康管理市场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人作为天融工程重点感知的关键环节,公司积极投身在数字健康领域,与北京正气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了天和生命,将“天融工程”栅格化传感网从“天空地水”提升至“空天地水人”,推出“天融大数据”的“十分平安”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天和云脉、云脉优+、云脉心语、云脉能+等产品,云脉优+、云脉心语、云脉能+几款产品即将面向市场上市销售。在数字健康领域,天和生命通过融合5G物联网、智能穿戴、大数据分析、航天系统医学等关键技术,创造性地采用天人合一的人体系统健康工程理念,坚持用现代数理方法和定量技术解读发展传统中医健康理论,根据内经脏腑理论创建了可视化的人体“五脏平衡评估模型”,运用航天系统工程技术研发出24小时把脉的“智能医生”(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和在线实时计算处理的AI系统,并从精神、脏腑、睡眠、运动、环境和基本生命体征等6个方面,对人体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标定,以“关口前移,科技支持、综合施策”为原则,为个人用户提供准确健康报告、及时的健康预警、连续的健康保障、紧急医疗救援服务等功能,为行业用户提供群体健康保障、安全监督、人员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打通全产业链数据合作,对数据进行价值再造,打造多层次数据应用能力,实现数据价值提升。

  4)语言服务业务

  语言服务是指以语言为核心,提供翻译、口译、本地化、语言技术解决方案等服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语言服务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成为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根据恒州博智发布的《2022-2028中国语言服务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作为经济与文化沟通的重要纽带,语言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推进,促进了经贸的迅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涉及50多种语言,覆盖44亿人口,占全球63%。现阶段,“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的辐射效应日渐增强,国内语言服务需求持续增加。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年翻译需求量为2,500亿字,而目前我国翻译业务涉及语种中排名第一的仍是英语,其次是日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

  基于我国多语言、多领域的特点,丰富“空天地水人”感知体系人的感知维度,公司与新译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天译信息,充分利用西安及其周边城市的语言服务生产资源,布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情报分析系列关键技术,在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的算力支持下,以机器学习大模型为基本算法,重点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及国家其他领域重要工作中亟需克服的语言障碍,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外国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语言服务和多语种情报分析服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和“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需求。

  目前,依托大模型相关技术能力支撑,天译信息已初步具备多语种机器翻译、海量科创核心数据、多语言多模态数据处理、算法训练引擎、军事技术情报引擎、产业知识图谱、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大语言模型等核心能力,并利用自身积累的海量数据,深度学习平台、跨语言多模态语言处理能力,开发面向具体应用领域的大语言模型,为包括科技、能源、知识产权、教育、军事、医疗、政企等领域,提供专业、高效、高性能、高可靠的专业领域服务,提升传统模式的精准化、人性化服务能力。同时形成了面向科技领域的科研创新加速平台、全球科技发现与价值评估系统、科技情报大脑系统、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系统、产业硬科技图谱平台、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和军事领域多语情报信息管理平台等一系列旗舰产品和方案。

  (2)物联感知行业

  物联感知,即通过传感器、RFID、GPS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智能识别、高效处理,并将这些信息与互联网相连,构建起一个全面互联互通的智能网络。这一技术不仅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家居等众多行业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缝连接,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物联网领域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分析数据,2023-2028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8年市场规模超过7.5万亿元。同时,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加速物联感知的发展,推动物联网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物联感知业务领域,公司围绕5G行业应用,结合智能感知技术、边缘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和先进通信技术,推动以“5G物联+天和边缘云”为核心技术的灯联网落地实践,进一步拓展公司物联感知产品谱系;围绕感知人、研究人、保障人,融合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体质体能评估以及心理服务系列产品落地,持续推动“云脉”的系列化产品拓展,为政府、行业、个人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管理及业务协同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5G智慧城市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物联感知需求,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综合传感器产品。公司结合自身在5G元器件配套、5G灯联网和智慧照明、通用航空、高端安防等相关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以国防和军事应用需求为牵引,按照平战结合、军民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十分平安”的产品体系,推出了针对国防动员、应急指挥的“基层武装智慧动员管理服务平台”,针对机场突发事件救援升级优化了原有“应急飞行服务站”,增加场面机组与人员动态实时感知与规划调度。通过典型实践项目“智慧秦保”和“数字澄迈”,推动了“全域栅格化立体感知和军民两用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逐步打造出支撑公司下一个发展周期的核心优势板块。

  (3)数字海洋行业

  数字海洋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海洋环境、资源、生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分析和管理,旨在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海洋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是当今世界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环洋市场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海洋数字平台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29年,全球海洋数字平台市场的收入将达到761.3百万美元,2023至2029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7.8%。《“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数字海洋建设的目标,强调了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了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政策的利好将持续推动数字海洋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数字海洋业务领域,公司主要以子公司天和海防、天蛟智海为业务平台,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发展路线,致力于提升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坚定巩固市场地位,扩大产品应用规模,形成公司品牌价值。公司致力于海洋高科技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一支涵盖水声、控制、导航、信号处理等领域的专业化研发团队,业务涉及海洋环境探测、智慧海洋大数据服务、涉海安防、水下无人平台、水声探测传感器和系统集成等军民两用产品领域。作为总体单位,曾承担并完成了“十二五”多项国家海洋领域863重大项目,十余项“十三五”“十四五”涉海预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国家重点产业化项目。公司长期致力于自主研发,已取得各类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百余项。公司将牢牢把握行业机遇,形成持续动力提升数字海洋业务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竞争格局及行业地位

  随着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军事应用,民参军企业发展环境愈发广阔,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将会有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到军工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公司面临的主要竞争格局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跨行业竞争已经出现。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战略发展布局及产品发展规划,形成了具有应用于军民两用不同领域的系列产品,可以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在以5G技术为支撑的大数据应用领域,公司定位以军事需求为牵引的大数据应用开发,做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以便能面对行业的竞争;同时公司积极推广在具有军民两用属性的装备和安防系统解决方案,应对跨行业竞争;在通信电子领域,竞争较为激烈、国产替代风起云涌,不断有新的团队与技术方向加入进来,公司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精心布局,从材料端做起,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为确保我们能够满足下游用户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围绕核心市场和核心产品加强技术投入和人才引进,在做深做细的同时适度扩大产品范围,形成较为综合的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射频器件与材料的综合解决方案,进一步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稳定提升盈利能力;在军工装备领域,鉴于军工装备行业投入大、行业准入门槛高、技术壁垒、体系认证壁垒、安全保密等壁垒,公司拥有完整的军工科研生产资质,这些资质使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随着公司军工装备产业线的不断丰富、完善及技术不断创新,逐步从之前的单一低空近防系统产品向边海防、数字军营、海洋探测、军事大数据等系统产品发展,同时,围绕军品国产化替代,围绕材料、器件、芯片、模组和智能传感的产业链布局,军工配套领域也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公司已具备完备的技术和产品体系,已构建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创新链和较为健全的产业链,可有效支撑公司军工装备业务的快速发展需求,巩固公司在军工装备领域的行业地位,确保公司在军工装备业务领域持续稳健发展。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追溯调整或重述原因

  会计政策变更

  单位:元

  ■

  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会计差错更正的情况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规定,对在首次执行该规定的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因适用该规定的单项交易而确认的租赁负债和使用权资产,以及确认的弃置义务相关预计负债和对应的相关资产,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照该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一所得税》的规定,将累积影响数调整财务报表列报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及其他相关财务报表项目。同时,因执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修订)》对2022年度非经常性损益金额的影响额为1,928,479.36元,对2021年度非经常性损益金额的影响额为1,649,793.66元。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前十名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十名股东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单位:股

  ■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一)关于公司投资建设西高新天和防务二期--5G通讯产业园项目相关事项

  公司于2019年2月27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投资建设西高新天和防务二期--5G通讯产业园项目的议案》,并经2019年3月15日召开的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审议通过。公司计划投资16.9981亿元在西安市高新区建设西高新天和防务二期--5G通讯产业园项目(以下简称“5G通讯产业园项目”)。该投资项目业务范围拟包括5G通讯电子产品(隔离器、环形器、5G射频微波芯片)及军民两用相关产品的生产。就该投资项目,公司成立了项目公司一一西安天和腾飞通讯产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和腾飞”),负责该投资项目的具体建设、实施和运营。本次投资建设项目将根据实际进展分期投入,最终项目开支以实际投资金额为准。

  公司2019年8月29日以人民币8,504万元竞拍获得两宗用于建设项目的用地(分为“南地块”和“北地块”),土地总面积为266.264亩;于2019年9月11日,天和腾飞与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上述两宗地块签订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022年8月26日,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投资建设西高新天和防务二期--5G通讯产业园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的议案》,并经2022年9月16日召开的2022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审议通过。公司将在5G通讯产业园南地块投资建设西高新天和防务二期--5G通讯产业园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以下简称“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作为5G通讯产业园项目构成的一部分。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的投资建设是公司对5G通讯产业园项目进行的优化调整及“天融大数据”相关业务的提升。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将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投资预计为21.5536亿元,二期投资预计为12.0114亿元。其中,二期项目建设将根据公司届时经营情况、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另行审议决策是否进行建设投资。

  截至目前,公司5G通讯产业园项目两宗项目用地,其中北地块已完成规划、报建及施工许可等全部工作,该地块建设的是公司5G通讯产业园项目规划的5G业务相关产品线,包含募投项目的5G环形器扩产项目、旋磁铁氧体生产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公司材料业务相关产品线等,目前项目已进入后期,项目土建、消防、暖通等安装专业已完工,现场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室外工程、景观绿化等工程的施工;南地块主要规划建设天融大数据(西安)算力中心项目,该项目已经上级主管机关同意备案,取得同意该建设项目备案的通知,相关建设实施工作积极推进中。5G通讯产业园建设项目,受项目用地考古发掘、全运会、季节气候条件制约、冬防期涉土作业施工要求及外部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公司会组织协调各参建方加快推进5G通讯产业园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的募集配套资金募投项目“5G环形器扩产项目”“旋磁铁氧体生产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公司5G通讯产业园建设实施,是公司5G通讯产业园规划扩充5G业务产能相关产品线,相关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募投项目受建设计划与募集资金到账时间差异、冬防期施工要求受限、设备购置周期及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建设进度有所延迟。公司已于2022年4月22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议案》,对募投项目建设进度延期至2023年6月;2023年4月21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议案》,对募投项目建设进度延期至2024年6月;2024年4月23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议案》,对募投项目建设进度延期至2025年6月。

  (二)关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相关事项

  公司于2021年11月12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2021年12月2日,召开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实施考核管理办法〉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同意实施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公司已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在巨潮资讯网上披露了《监事会关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象名单的审核意见及公示情况说明》《关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内幕信息知情人及激励对象买卖公司股票情况的自查报告》《关于调整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相关事项的公告》《关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名单(授予日)的核查意见》《关于向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的公告》等相关事项公告。2022年1月19日,公司完成了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股票期权的授予登记工作,公司向127名激励对象授予登记1,500万份期权。公司于2023年8月25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第五届监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未成就及注销部分股票期权的议案》等议案,公司决定对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未成就的激励对象(不含已辞职人员)已获授的股票期权4,364,700份进行注销,同时注销因离职不再具备激励资格的激励对象已获授的股票期权451,000份,本次拟合计注销4,815,700份股票期权,占授予并登记的股票期权总量的32.10%,本次注销完成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由127人调整为115人,激励对象持有剩余已获授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数量由15,000,000份调整为10,184,300份。2023年8月31日,经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审核确认,公司前述股票期权注销事宜已办理完毕。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成后续相关工作、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三)关于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事项

  公司于2021年11月12日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日召开了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的议案》等相关议案,同意实施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最终实际筹集资金为2,394万元,自2022年8月31日至2022年9月29日,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云南信托-云昇2022-034号单一资金信托”以二级市场集中竞价方式累计买入公司股票2,156,1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2%,成交总金额23,707,343元(不含相关交易费用),成交均价10.995元/股,公司已完成本员工持股计划标的股票的购买。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所购买的股票锁定期为18个月,自公司公告最后一笔标的股票买入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名下之日起计算,即2022年9月30日至2024年3月29日。2024年3月29日,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已届满,并于同日披露《关于公司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届满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编号:2024-005),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完成后续相关工作、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四)关于投资设立子公司相关事项

  1.西安天译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与新译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合资公司一一西安天译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译信息”)。天译信息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认缴出资1,020万元,持股比例51%,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于2023年1月18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取得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天译信息是公司在“天融工程”大数据业务方向的重要布局,主要以AI技术为核心,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多模态机器翻译技术为引擎,构建智能化、一站式智能编译服务平台,为军、民客户提供全场景、多语种、多模态的综合语言服务解决方案。

  随着时代和技术发展,语言服务行业的外延将进一步增大,更加广泛的解决语言沟通需求将得到释放。天译信息将以大规模算力为基础,以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多模态机器翻译技术为支撑,以预训练大模型技术为驱动,构建多语言智能编译服务平台,并结合多种智能硬件,多维度立体式的服务于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情报行业、会议会展、商务谈判、智慧教育等各类语言服务场景,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和“数字中国”建设需求。

  2.西安天蛟智海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海洋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核心团队共同投资成立了西安天蛟智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蛟智海”)。天蛟智海注册资本400万元,公司认缴出资240万元,持股比例60%,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于2023年12月19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取得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天蛟智海主要从事海洋技术与装备的研制、销售及技术服务,包括海洋传感器、海洋机器人、水下发电系统、水下探测系统、超结构技术应用等领域。

  天蛟智海主要依托“天和防务-西安交大海洋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不断加强校企资源共享、促进科技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数字海洋与智慧海洋领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应用于智慧海洋等产业。

  3.西安天和云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西安天和云脉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脉数科”),云脉数科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于2023年8月8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取得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云脉数科主要从事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数据运营服务、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电子产品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业务,是公司在“天融工程”相关数字科技业务重要布局,云脉数科以可穿戴设备为基础,基于个人健康大数据分析和解读,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大数据服务。云脉数科的成立将进一步增强和丰富公司现有数字健康业务与天融大数据运营与销售业务,推动公司“天融工程”业务落地应用和商业模式闭环,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五)关于全资子公司南京彼奥投资建设无线通讯专用微波旋磁铁氧体及介质陶瓷材料项目相关事项

  公司于2022年3月29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无线通讯专用微波旋磁铁氧体及介质陶瓷材料项目的议案》,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彼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彼奥”)拟购置土地投资建设无线通讯专用微波旋磁铁氧体及介质陶瓷材料项目,将原有的设备产能进行搬迁,保证现有生产持续稳定,后期扩大产能。南京彼奥的投资项目拟分期进行建设,第一期投资约1.2亿元,预计建设周期为21个月;第二期投资约3.8亿元,第二期项目建设将根据公司届时经营情况、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另行审议决策是否进行建设投资,该项目投资总额和建设周期以实际投资建设情况为准。

  2022年4月15日,南京彼奥以人民币665.00万元竞拍获得一宗用于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8,342.78平方米,并于2022年4月28日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上述一宗地块签订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截至目前,南京彼奥该项目主体及室外工程已经完成,所有单体的主体已经全部验收,厂房和综合楼的机电工程已基本完成,通电系统正式运行;道路开口、档案馆资料整理及提交、规划验收、消防验收等工作正在按序进行。

  (六)关于公司全资子公司天伟电子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相关事项

  报告期内,为了更好的拓展公司国际贸易业务,公司全资子公司天伟电子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泉州归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归嘉电子”)。归嘉电子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于2023年10月7日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并取得石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归嘉电子将借助区位优势,进行产品预研,推动公司数字海洋及智慧边海防业务,探索边海防平战结合新方法,结合院校、院所资源,寻找技术合作,利用外贸优势,发展免税区维保业务,拓展公司国际贸易业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