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钢股份总经理熊小明:
深化提质增效
今年锚定扭亏为盈目标
● 本报记者 张军 张鹏飞

  ● 本报记者 张军 张鹏飞

  

  柳州,因柳江而有其名。沿着柳江大桥往北驱车不到十公里,便来到柳钢股份柳州本部。柳钢股份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上市公司中位列第170位。

  近几年,在钢铁行业供需失衡,钢企普遍亏损的局面下,得益于紧扣“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工作主线,柳钢股份2023年大幅减亏12.71亿元。“今年公司定位提质增效深化年,经营目标是扭亏为盈。”柳钢股份总经理熊小明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说。

  力争扭亏为盈

  柳钢股份成立于2000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产品品种丰富、覆盖面广,涉及冷轧卷板、镀锌卷板、热轧卷板、中厚板、带肋钢筋、高速线材、圆棒材、中型材8个大类、210多个钢牌号。

  近年来,原燃料成本高企,钢材价格震荡走低,钢企普遍面临如何改善亏损的局面。2022年,柳钢股份陷入亏损困境。

  面对持续下行的行业形势,柳钢股份紧扣“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工作主线,深化精细管理、精益经营理念,紧抓生产、采购、销售、物流、管理等方面工作,全面极致降本,2023年大幅减亏。

  熊小明告诉记者,公司今年的经营目标是扭亏为盈,且已有清晰的工作方案。

  从采购环节看,公司铁矿石成本显著优化,在国内同行中排名较前。未来,在稳定优化煤炭采购方式的基础上,公司将重点针对铁矿石品种结构、区域布局进行优化,争取更大降本空间。

  熊小明透露,今年以来,柳钢股份对部分高炉进行了检修减产,以控制铁水产量。

  同时,柳钢股份发挥毗邻广东,废钢资源相对充足的优势,通过添加废钢减少亏损。熊小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长流程生产钢材每吨大概亏损200元,而采用废钢生产钢材每吨成本大概少200元,正好抵消长流程每吨约200元的亏损。

  “尽管添加废钢可以减亏,但柳钢股份深刻认识到,核心还是要通过产品优化实现可持续盈利。”熊小明表示,目前螺纹钢市场低迷,因此公司减少了螺纹钢产量。而汽车、家电等领域用钢需求相对较好,公司相应加大了冷轧产品产量。“经过公司内部测算,这样调整后对我们的整体效益很有帮助。目前,公司冷轧产品基本上满负荷生产。”

  熊小明告诉记者,“公司将努力做好生产经营,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及管理改革,争取今年实现扭亏为盈。”

  实行精益化管理

  熊小明告诉记者,当前公司首要任务是求生存,核心是降成本,长远看要力争活得好。

  除了降成本,柳钢股份还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管理改革,调整组织架构。熊小明介绍,公司将烧结和炼铁两个厂合并成一个炼铁总厂。

  对于这样整合的原因,熊小明告诉记者,“对标国内先进钢铁企业。为强化工序协同,大部分钢铁企业对铁前工序进行了整合。子公司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本次改革浪潮中先行先试,对烧结、炼铁工序进行整合,成立广西钢铁炼铁总厂,整合后在成本把控、产品质量、运行效率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公司实行精益化管理,对不必要的流程做“减法”;根据行业水平制定经营目标,把经营目标分解到各个环节,员工收入与效益挂钩,激发员工活力。

  记者了解到,柳钢股份实行管理改革后,目前下属防城港基地的铁矿石采购成本已经排在国内钢企的前列。

  打造“拳头”产品

  按照“风光绿电高效应用的领跑者、极致用能钢化联产的推动者、绿色循环协同降碳的引领者、低碳冶金科技创新的践行者”思路,柳钢股份致力于打造低碳冶金引领企业、全产业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标杆企业、全能源介质钢化联产集成示范企业。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熊小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建筑类用钢需求会保持下降趋势。因此,板材业务是柳钢股份的一个发展方向。公司板材业务未来将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目前,柳钢股份正积极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升级,紧盯技术前沿和下游市场,着力打造形成适销对路、附加值高、创效能力强的拳头产品。

  公司对四个一百万吨项目充满期待,即控股股东柳钢集团提出的打造“4+X”钢铁创效品种集群战略。其中,“4”指“四个百万吨工程”创效钢铁品种,主要包括汽车用钢、新能源用钢、船舶及海洋用钢、工业长材。

  目前,四个一百万吨项目由柳钢集团管理经营。按照柳钢集团此前承诺,会择时将集团钢铁板块资产注入柳钢股份,以实现柳钢钢铁资产整体上市。

  据柳钢集团披露,2023年,四个一百万吨项目品种产销累计超过170万吨。柳钢集团去年投资超60亿元,实施提档升级、节能降耗提效类重大项目36个,为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蓄动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