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现在划转国有股权现金分红并对其进行有效运作,是未雨绸缪的战略举措。”郑功成说。
郑功成认为,《办法》的出台与实施,必定更加有利于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进一步增强社保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
投资品种丰富 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办法》明确了社保基金会持有的现金收益可以进行投资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利率类产品、信用类产品、股票类产品、对划转企业及其控股企业的增资,以及股权投资。
业内人士关注到,《办法》对现金收益投资的安全性和长期性做了充分考量,对不同类别投资品种的比例作出详细规定。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在投资品种上,《办法》所规定的投资品种范围均是细分市场中相对成熟、底层资产相对透明、易于监管并且社保基金会有长期投资经验的产品。在投资比例上,固定收益类等相对低风险投资品种占比高。在风险准备金的设置上,明确规定“投资管理机构从当期收取的管理费中提取20%的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委托投资资产出现的投资损失”。
“投资品种几乎涵盖了金融市场上绝大多数金融工具。股票、债券,以及衍生品的分散配置有助于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比,助力组合投资的平稳运行,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说。
郑功成表示,《办法》规定现金收益投资限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时基于安全有效原则规定了投资范围与投资比例,为社保基金会等承接主体开展现金收益的运作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法规依据。
备受关注的是,《办法》明确,社保基金会开展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的范围还包括对其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
高善文认为,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可以在获得投资回报的同时,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
在考核周期方面,《办法》明确,对投资管理机构的考核应当体现鼓励长期投资(3年以上)的导向。
“这与社保基金的长期定位相匹配。”高善文说,一直以来,社保基金充分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的作用。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取得良好的投资业绩,重要原因在于其根据长期资金性质和较强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资产配置,着眼于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成果。长周期考核也对做大做强社保基金,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保基金会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公开数据显示,从成立以来到2022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7.66%,不仅大大跑赢了通胀,而且其业绩在全球同类机构投资者中处于前列。”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办法》规定由社保基金会作为现金收益运作管理的主体,并鼓励以长期投资作为考核导向,有利于增强长线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对促进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入市也能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