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投资者为本 夯实中国资产信心之锚
● 本报记者联合报道

  ● 本报记者联合报道

  

  “星期日(1月28日)又宣布一项重大政策: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管机构、券商人士在复盘近期政策“组合拳”时感慨:降准、“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优化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超预期的政策力度、显著增强的政策取向“一致性”让投资机构感受到了政策暖意,政策积极效应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投资者信心将得到明显改善。

  当然,信心的稳固还需政策持续发力。“市场定价一定是以资本回报率为中枢的,夯实中国资产信心之锚的关键是提升资本长期回报率。”投资机构人士普遍认为,这离不开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改革措施的落地见效,以及中长期资金稳步流入。

  政策“暖意”持续释放

  “对于‘政策底’,很多投资者误解为政策是一次到位的。实际上,我们复盘过往的市场筑底过程发现‘政策底’往往是好几波政策的不断累积,第一波政策发力时市场走势往往不会被立刻扭转,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分析师何盛研究多轮政策周期后认为,当前正迎来市场走势和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拐点。

  实际上,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以来,稳经济、稳市场的政策连番出台。比如,阶段性收紧IPO、再融资节奏,以及规范实控人、控股股东减持行为。再加上最近的加强融券业务监管、超预期降准、市值管理成效将被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以及金融监管总局和住建部推进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广州放开120平方米以上住房限购等,政策“暖意”持续释放。

  特别是“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在投资者中反响热烈。“这是一个重要指引。它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提供了市场的一个定价坐标。在市场的年均复合回报率能更好反映名义GDP增长的情况下,投资者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会更有获得感。资本市场会逐渐走向一个更为理性的定价,更能行稳致远。”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说。

  “最近市场变化主要是受政策超预期驱动。这对于市场必然是利好因素,短期有助于情绪逐步回暖;长期来看,政策发力将助力经济企稳向上,对股市形成支撑。”路博迈基金首席策略师朱冰倩说。

  从造成投资者信心不足的内部因素来看,经济复苏及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较大、部分行业政策出台未考虑“一致性”问题等被投资机构人士多次提及,但从最新情况来看,这些制约因素已在逐步改善。知名私募基金星石投资认为,我国经济在2023年基本完成了周期性触底,积极的逆周期政策将有助于提振微观主体信心、促进需求释放,经济好转也将逐渐由量变转为质变。前期对市场信心影响较大的部分行业政策正在修改,预计后续政策将采用对短期影响更加温和的方式推出。

  “2023年末增发国债陆续下达、新一轮PSL启动,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会有增量支撑,房地产政策继续因城施策进行调整,海外无风险利率也有所回落。所以,金融市场存在预期企稳和预期修复的基础。”郭磊说。

  从影响市场的外部因素来看,海外降息存在变数、百年变局下大国博弈的复杂性等被投资机构视为影响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但其总体上处于改善进程中。在朱冰倩看来,大国之间的互动开始增多,各领域沟通在加强;海外加息周期基本结束,外部扰动因素减弱。

  “简单观测‘政策底’的经验可能已经失效,投资者更为关注政策出台落地效果及其在宏观经济数据和微观体感层面的验证。”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姚佩提醒,投资者信心回升是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对经济数据的不断验证,逐步认识到市场已经度过了基本面、流动性最糟糕的时刻。

  积极因素不断累积

  “应该说,政策对于市场情绪、市场信心的影响已经来到了质变的拐点。”星石投资认为,当前股市环境出现诸多积极变化,但信心的持续恢复仍需要政策端和监管层持续呵护。其预计后续将有更多稳经济、稳资本市场的政策密集公布和落地,政策效果将继续显现,市场信心的恢复具有持续性。

  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政策组合效应不断发酵正提升A股市场低估值优势的吸引力。星石投资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极低水平。从市盈率角度看,各宽基指数均处于2010年以来30%分位数以下水平,创业板更是接近历史估值最低点。从市净率角度看,宽基指数估值分位数水平更低,国证A指、上证指数、中证1000指数、中证500指数市净率分位数都在2%以下。与国际比较,中国股票市场估值也处于偏低水平。截至1月2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日经225指数市盈率分别为26.3倍、43.6倍、25.4倍、10.12倍、21.1倍,(下转A03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