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爽
2023年,大宗商品在跌宕起伏中度过了震荡的一年,部分商品蓄而后发,出现结构性上涨行情。除了黄金“一骑绝尘”,有色、黑色板块相关品种表现也可圈可点。
进入2024年,部分机构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及中国基建需求成全年主线,在美联储预期降息、中国基建复苏等预期下,2024年大宗商品市场不乏结构性行情。
需求恢复弹性
2023年,大宗商品弱势震荡,文华商品指数全年累计跌超5%。纵观全年,豆粕、黄金期货两品种价格均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在宏观与产业逻辑阶段性背离、市场预期快速转换以及外部扰动冲击下,有些大宗商品品种乘风破浪,也有些品种举步维艰。
据正信期货统计,以主力连续合约的收盘价为计算基准,2023年年度涨幅前三位的期货品种依次是集运指数(欧线)(113%)、红枣(48%)、氧化铝(23%);跌幅前三位的期货品种依次是碳酸锂(55%)、沪镍(46%)、菜油(26%)。此外,从大宗商品品种资金流向来看,与2022年年末相比(不考虑2023年新上市品种),2023年资金流入最多的品种依次是沪金(69.16亿元)、玻璃(45.12亿元)、焦煤(31.61亿元);资金流出最多的品种依次是螺纹钢(154.64亿元)、沪铜(93.31亿元)、棕榈油(75.27亿元)。
“2023年,疫情对经济的负面拖累边际退出后,商品市场的核心驱动由供应瓶颈转为需求恢复弹性。”东证期货商品策略资深分析师吴梦吟表示,海内外经济周期的错配,以及不同经济周期的共振,驱动2023年大宗商品出现跌宕起伏行情。
市场聚焦美联储降息预期
步入2024年,市场将目光转向了美联储降息预期,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基建复苏。
中信期货宏观与大宗商品策略资深研究员张文表示,2024年大宗商品策略包含两条主线。从海外市场来看,美国通胀调控进入后半程,此时服务业价格趋于走弱,而商品端价格将因海外补库周期逐渐触底回升,具体体现在铜、铝等有色价格或将触底形成多头交易机会。从国内市场来看,在政策驱动下,黑色和建材板块容易出现多头机会,但政策扩张与国内补库周期的互动将决定价格节奏。
从宏观角度看,多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提出,从地缘局势影响、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及货币宽松等多个维度来看,贵金属仍然值得进行中长期多头配置。
招商期货分析师赵嘉瑜认为,在美联储降息确认前后,市场大概率有“内上外下”的结构性行情出现,黑色建材和有色板块会强于原油系商品,而降息后的宏观环境对市场偏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