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3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券代码:600977 证券简称:中国电影 公告编号:2023-032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12月26日上午召开了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召开时间:2023年12月26日(周二)上午10:00-11:00

  召开方式:网络文字互动

  网络直播地址:上证路演中心(http://roadshow.sseinfo.com)

  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先生,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任月女士,董事、财务总监王蓓女士,董事、副总经理卜树升先生,独立董事李小荣先生出席本次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在线互动交流,并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予以答复。

  二、投资者提问及公司回复情况

  本次业绩说明会中投资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情况整理如下:

  (一)问题:明年上映哪些进口影片?

  答复:目前已定档于明年上映的影片包括《阿盖尔:神秘特工》《沙丘2》《养蜂人》等。还有部分经典IP影片确定明年在海外上映,国内上映时间待定。具体影片情况您可通过“中国电影通”APP查询。

  (二)问题:元旦档公司有哪些影片上映?

  答复:跨年档期间,公司主出品、发行影片《非诚勿扰3》将于12月30日上映,参与出品、发行影片《年会不能停!》《一闪一闪亮星星》分别于12月29日、12月30日上映,发行影片《金手指》《舒克贝塔·五角飞碟》将于12月30日上映。欢迎您节日观影。

  (三)问题:此前公司推出的青年电影人计划,目前的进展如何?

  答复:公司“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首期投资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从300多个剧本中筛选立项青年电影作品15部,其中《大场面》《没问题》等7个项目已投入创作生产,与十余位青年导演、编剧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四)问题:志愿军系列亏本是真消息吗?对业绩的拖累有多大?

  答复:今年上映的为《志愿军》首部,后续还有两部待映。公司将按照会计政策确认相应收入及成本,具体情况公司将按照信息披露规定在定期报告中披露。

  (五)问题:中影参与了功夫熊猫前几部的制作,请问有没有参与功夫熊猫4的出品?快过年了,春节档,中影有什么影片主出品么?

  答复:公司未参与《功夫熊猫4》项目投资。春节档公司将主导或参与多部影片发行,具体业务进展请您关注公司定期报告,影片情况您可通过“中国电影通”APP查询。

  (六)问题:公司最近推广的预约放映是哪个业务板块的?哪些影院能看?

  答复:中影“预约放映”是公司开发更贴近消费者习惯、符合细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能够形成对首轮放映和影院非黄金时段经营的有效补充。该产品业务属于公司发行板块。目前,《铃芽之旅》《独行月球》等影片正在预约放映中,您可通过“中国电影通”、猫眼、万达电影等平台预约购票,影片达到放映标准人数后即可放映。

  (七)问题:目前分线发行的新闻经常见到,中影以后会全面转向分线发行么?政策这块有无推进分线发行的具体时限和指标要求?对中影影响如何?

  答复:公司会根据影片特质及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推进分线发行业务。今年跨年档上映的《非诚勿扰3》已按分线发行模式开展。公司将根据实施效果进一步调整业务策略,在给市场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拓展经营空间。

  (八)问题:今年是影视行业的大洗牌,万达、星轶影投都被互联网企业或者私募基金收购,中影集团作为中影股份的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有意向出让一部分股权给互联网企业吗?

  答复:控股股东中影集团坚定持有中国电影股票,目前未有任何减持或股权转让意向。如有相关事宜,公司将按照信息披露规定予以公告。

  (九)问题:请问根据营收数据来看,中影三季度利润为何与横店万达等同行相比明显偏少,造成利润增长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复:公司为全产业链属性,放映端业务只是公司整体经营的一部分。暑期档影院盈利情况较好,对放映业务占比大企业的阶段性影响更显著。

  (十)问题:部分中小影院退出市场,行业处于推陈出新、优胜劣汰的状态中,中影有收购或者关闭一些影院的计划吗?

  答复:公司持续关注优质影院资源,如有合适标的将评估决策是否收购。

  (十一)问题:请介绍一下中影融资租赁的情况,CINITY现在全国已经多少家了,今年目标是多少台?

  答复:CINITY已在国内建成影厅超160个,在欧洲签约落地10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融资租赁业务累计签约客户133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2.04亿元。

  (十二)问题:公司ip开发及与游乐场开发的怎么样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这些年也都在500,600亿左右,对于非票务市场周边板块还是一片蓝海,公司可不可以成立ip发展部,出点影视相关的周边,流浪地球2周边卖这么好,其他影片也可推出电影明信片、纪念票根、扇子、衣服联名款之类。

  答复:“中国科幻电影乐园”项目正在规划筹建中。公司已设立专门的版权经营部门,今年在2023全球授权展·上海站亮相,欢迎您下次到公司展台参观。

  (十三)问题:最近传媒行业政策变动比较大,上周末《网络游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之前还有文化事业单位税收政策变化,对公司是否有影响?

  答复:公司主营电影业务,目前暂无游戏业务,也不涉及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情况,上述政策对公司没有影响。今年以来电影行业性政策主要是财政部、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关于阶段性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具体内容您可以查阅公司定期报告。

  (十四)问题:2023年是数字经济爆发的一年,请问公司是否在数字化方面有所布局,例如将元宇宙、虚拟现实、AIGC等技术与现有业务结合,或者投资相关的企业?

  答复:公司高度重视新技术发展,在研发应用领域已有筹划。如涉及经营布局的事项,公司将按照信息披露规定予以公告。

  (十五)问题:作为独立董事,在您眼里,中影与民营影视企业有何不同,中影作为唯一一家全产业链国有上市公司,对于如何增长利润,您有何建议吗?

  答复:不同之一在于中影一直稳健经营,对于如何增长利润,其实目前公司已有很好的利润增长,如果要更好的话,建议紧跟时代需求,进一步做好市场调研。

  (十六)问题:请问公司目前流动资金非常充足,是否有回购股份,提高分红,并购等开支计划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答复:截至目前公司未有回购或并购计划。未来如有相关情况,将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公司实行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上市以来,除因疫情影响致业绩亏损而不具备利润分配条件的情况外,公司已实施5次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21.99亿元,平均分红率超54%。

  (十七)问题:影业复苏的好气象是否会在明年继续?明年公司预计会有更好表现吗?

  答复:电影行业复苏发展趋势不变,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望转型升级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公司将为明年取得更好成果不断努力。

  (十八)问题:这几年中影综合发展越来越好,但是对于公司利润,离18,19年有较大差距,公司对于提升利润有什么方法,对于长期亏损的业务,中影会考虑关闭吗?

  答复:对于长期亏损业务,公司会详细研究其亏损原因及未来趋势,并分类施策制定相应调整方案。

  (十九)问题:贵公司从2019年8月起有13亿股解禁,如此大的股本解禁,是否已经全流通?公司是否可以将结果公告?

  答复:公司按照信息披露规定已分别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公告》(公告编号:2017-021、2019-019),详请查阅。截至目前控股股东未有任何减持。如涉及股权变动,公司将按规定予以公告。

  (二十)问题:股价跌跌不休,公司是否有市值管理的理念?

  答复:上市公司股价受宏观经济、市场行为以及投资者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近期行业指数处于深度调整状态,公司股价也相应受到影响。公司将专注于做好自身主营业务,致力于为公司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二十一)问题:业绩说明会,机会难得,公司有没有可披露的能让中小投资者振奋的成果?

  答复: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露相关规定,请您关注公司公告信息。

  (二十二)问题:中影也是华夏的股东,华夏有机会上市吗,中影有无意向增加购买或者出售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公司的股权?

  答复:公司董事会暂无相关决策意向。如果涉及重大交易事项,公司将按规定予以公告。

  (二十三)问题:中影在影视圈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是在互联网端,比如中影发行,在微博上、抖音上粉丝量是其他影视公司的零头,中影股份官方也未在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公司是否注意互联网端的品牌建设,建议公司也在互联网端投入些力量,开展直播带货,售卖一些纪念品、电影票。

  答复:谢谢建议,公司会予以研究。

  (二十四)问题:电影作为文化时尚引领者,消费者大都是年轻人,是否考虑和高端消费电子化妆品类公司合作开展推广促销分成增加收入。

  答复:谢谢建议,公司会予以研究。

  本次业绩说明会内容详见上证路演中心。投资者如有意见和建议,欢迎通过公司投资者电话、邮箱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互动平台沟通交流。

  特此公告。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12月27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