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资管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3资本市场回眸:夯基垒台筑实根本

  (上接A01版)一些持仓个股的股价波动很大,多家公司及时推出股份回购、增持计划,给市场吃下‘定心丸’。”最近,回购和分红双双迎来新规,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内在的稳定机制和动力。

  全面注册制奠定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基础。在IPO、再融资、分红、回购、减持、并购重组、退市等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一项项改革措施的“点”不断汇聚成市场生态持续改善的“面”。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注册制制度规则的建立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这场牵动全局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必须持续不断地走深走实。

  所谓“走深”,就是要根据改革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梳理评估并不断优化、细化具体规则、标准和指引,努力使各项制度规则更加精准合理、细致明确、成熟完备。所谓“走实”,就是要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制衡约束机制,督促发行人、中介机构、机构投资者等各方切实归位尽责,进一步加大“零容忍”监管执法力度,实实在在提高投资者满意度、获得感,有效提振市场信心,确保改革行稳致远。

  法治化保障越筑越牢

  2023年,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持续加力,法治供给继续加强,监管转型稳步推进,依法治市效能得到提升。

  在上海,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国首创大宗股票司法协助执行机制、批量不动产司法处置机制,有效提升金融审执质效与群众满意度;在北京,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由投保机构支持起诉的内幕交易民事案件,更好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成渝地区,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12月18日揭牌,将建设立足重庆、保障成渝、服务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东盟,辐射“一带一路”的现代化、国际化、跨域型法治平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资本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来自法律执行。2023年,从严监管形成常态化机制。通过从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全面加强监管执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长期以来证券违法成本过低的情况。 

  ——事前严把发行审核“入口关”,严惩发行上市“带病闯关”。2023年,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一批欺诈发行、上市后持续造假的典型违法案件得到严惩,对心存侥幸、带病申报的企业形成强大震慑。

  ——事中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对“忽悠式回购”的责令继续实施回购,对违规减持的责令购回。2023年,我乐家居股东违规减持被罚没近5000万元,东方时尚控股股东违规减持被予以监管警示,均彰显监管部门遏制违规减持的决心。

  ——事后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上百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司或相关方被立案调查的公告,被立案、处罚数量明显增多。

  “在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严格监管下,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代价更高,促使企业充分披露信息,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执法更加严厉,也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加大对资金占用等背信行为以及第三方主体配合造假的追责力度;加大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着眼长远,还需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坚持严格执法,增强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持续净化市场生态。

  从加大法治供给到严格执法再到增强监管合力,各方愈发认识到,走好市场化法治化的创新之路,方能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

  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进步,不断以实际行动证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

  这一年,新批准渣打证券、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期货等一批外商独资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机构加速入市展业。

  这一年,跨境投资渠道不断拓宽,沪股通、深股通标的数量和市值覆盖率持续提升。

  这一年,海外机构申请QFII/RQFII提速,也表明中国在对外开放领域的改革和努力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就资本市场开放发声的频率越来越高,声量越来越大。”

  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相关制度规则,完善负面清单,科学划定监管范围,自3月31日起实施;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于4月24日实施,开放因不满足结算安排而关闭的沪深港通交易日;11月10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就修订《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拟取消QFI-I/RQFII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资金登记的行政许可要求、不再区分用于证券交易或衍生品交易的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等……“政策包”接连落地,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铿锵。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现代金融一定是开放和国际化的,其中最重要的除人民币可持续交易和国际化外,即为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领域高质量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更多务实开放举措将研究推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向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证监会近期重申,将积极支持境外优质主体依法投资入股境内证券基金经营机构,鼓励外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发挥专业化、特色化优势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业界期待,围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这一主线,进一步增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底色”,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有序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构筑与开放程度相匹配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体系。我们相信,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过程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质变的力量也在不断积蓄。你见或者不见,它都在那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