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管时代·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对称性是投资隐含的秘密
文/兴证全球基金 翟秀华

  投资中隐含着诸多不对称性:净值涨跌的不对称,盈亏规模的不对称,最重要的是心理体验的不对称,这些不对称性通常在市场底部的时候才会被注意。

  具体来说,假设有两只风格迥异的基金,A偏好成长风格,追逐热点,弹性很大;B偏稳健风格,弹性较小。它们一起出生,一起经历市场的牛熊考验。

  T年牛市,高弹性的A基金净值上涨了50%,从1变成1.5,而稳健派B仅上涨到1.2;合理推测,A基金一定收获了鲜花、掌声和规模,而B的管理人会略有压力,持有人可能也会感到不满意,但是B基金管理人还保持了相对稳健的风格。

  到T+1年,市场转熊,A和B分别回调50%和20%,两个基金净值却并不会回到1,分别为0.75和0.96(简单的数学乘法)。 这就是净值的不对称性,尽管两年的涨跌幅一致,净值却并不会回到相同的起点。

  假设我们来到T+2年,周期很快轮回,市场又开始上涨了,弹性大的基金再次上涨50%,而稳健的基金再次只上涨了20%,那么两只基金的净值又是多少呢?A:1.125和B:1.152。有点意外,弹性小的B在波动市场中反而跑的更好一些,尽管净值相差不大,个中体验却大相径庭。

  倘若某位投资者从发行之初开始持有A基金,相较于B基金持有人,他在过程中得到的多,失去的也多,但这两类"多"也许无法相互抵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卡尼曼曾提出:"同样价值的事物,失去它所带来的痛苦远比获得它所带来的快乐来得强烈",这就是心理的不对称性。

  另一方面,无论是基金规模,还是个人投资金额,往往在乐观的时候逐步增长,因而在上涨过程中的基数往往较小,而回撤之前的基数则往往较大。盈亏规模的不对称性,使净值的涨跌和金额的盈亏出现了很大的背离,基金的期末净值也许较期初更高,但持仓的绝对金额却缩水了,许多投资者都受困于此。

  长期来看,不同的投资方法似乎都会向社会的平均回报率回归,但均值回归过程中无处不在的非对称性,也许是普通投资者需要识破的谜题和考验。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

  -CIS-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