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引领 上市公司拥抱新质生产力
● 本报记者 杨洁 董添

  ● 本报记者 杨洁 董添

  

  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42%,为推动全球5G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新一代国产CPU发布,在自主可控性和产品性能方面达到新高度;全球最大直径主轴承成功下线,强化重大装备核心竞争力;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未来时速可达600KM甚至1000KM……

  2023年,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步履不停,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全国企业前列。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上市公司数量约占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一。面对今年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上市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创新投入,积蓄发展动能。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9%。截至三季度末,上市公司共拥有发明授权26.56万件。

  专家普遍认为,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任务之首,既是对我国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深刻把握,也凸显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引擎的重要定位。展望2024年,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供给将更加完善,为上市公司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扫清障碍,提供更大舞台。

  抓机遇 迎接技术变革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12月18日就新质生产力内涵作出解读: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取得技术突破,推动全球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起点。“只有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说。

  把握住这一轮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新机遇,是不少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也是他们今年研发投入的重点方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我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发布近80个。

  科大讯飞在2023年三季报中介绍,公司正积极抢抓通用人工智能新机遇,在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大模型等方面坚定投入。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实现全面对标ChatGPT,同时升级大模型代码能力,并与12个行业龙头共同发布相关行业大模型,提供生产力工具。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百花齐放,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过去一年半时间产生了大概150亿张AI生成的图片,已经超过了摄影史一百多年来所有的影像内容。”视觉中国总裁柴继军表示,在内容产业,AIGC目前来看是不容逆转的,预计未来五年,全世界的内容可能有10%-30%为AI生成或AI辅助生成,由此估算其市场规模可能超过600亿元。

  技术变革环环相扣,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算力和算网提出新需求。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者,三大运营商持续加大算力网络技术等方面的攻关投入。

  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王晓云介绍,在算力芯片方面,中国移动重点攻关国产智算生态在卡间互联、机间互联和跨硬件架构等三大领域的堵点,同时积极布局RISC-V、存算一体等算力换道技术;(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