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6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之笔绘就
广西美食画卷
●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罗汉果、螺蛳粉,这“二罗”在广西可谓家喻户晓,在全国乃至全球,也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广西特色产品。罗汉果的种植、收购、储存、加工;螺蛳粉的原材料、初加工、门店生产……这些美食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中,都少不了金融机构的加持。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走访广西桂林、柳州等地,探索金融之笔如何绘就广西美食画卷。

  打造“金融土特产”

  “罗汉果现在还没办法做到商业性的种子繁育,因为一个果里的种子有70%左右是雄的,约30%是雌的,理想情况是100株里只有一个雄株。种子繁育是罗汉果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我们现在研发团队正在做的工作。”记者随着桂林吉福思罗汉果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蓝福生行走在育苗基地里,听他细数罗汉果发展还需取得的技术突破,望着一排排绿油油的罗汉果苗映入眼帘。

  种苗繁育只是吉福思关注的重点之一。成立于2004年的吉福思,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专注罗汉果全产业链,包括种质资源收集、种苗繁育销售、产品创新研发及加工生产、市场开发与销售等。现在,该公司已经获得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的准入许可,市场份额占据国际市场同类产品半壁江山。 

  这样一家企业的发展,背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记者了解到,桂林银行桂林分行为吉福思授信4.53亿元,授信品种包含外汇出口融资业务、供应链业务、固贷、流贷等。截至今年11月末,贷款余额达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对企业的支持覆盖了整条供应链。从2021年开始,吉福思引入银行、保险产品,创建了“政府+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的新模式。(下转A03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