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投资风险特别公告

  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欣新材”、“发行人”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2,2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主板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的申请已经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已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证监许可〔2023〕2120号)。

  本次发行的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保荐人(主承销商)”、“主承销商”或“国盛证券”)。发行人的股票简称为“兴欣新材”,股票代码为“001358”。

  经发行人与保荐人(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2,20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发行人股东不进行老股转让。本次发行的股票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特别提请投资者关注以下内容:

  1、本次发行采用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询价配售(以下简称“网下发行”)和网上向持有深圳市场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凭证市值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以下简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发行不安排战略配售。

  2、初步询价结束后,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根据《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以下简称“《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规定的剔除规则,在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投资者报价后,协商一致将申报价格不低于51.41元/股(含51.41元/股)的配售对象全部剔除,以上过程共剔除99个配售对象,对应剔除的拟申购总量为39,950万股,占本次初步询价符合条件的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3,957,560万股的1.0095%。剔除部分不得参与网下及网上申购。

  3、发行人与保荐人(主承销商)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综合考虑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剩余报价及拟申购数量、发行人所处行业、市场情况、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协商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41.00元/股,网下发行不再进行累计投标询价。

  投资者请按此价格在2023年12月12日(T日)进行网上和网下申购,申购时无需缴付申购资金。本次网下发行申购日与网上申购日同为2023年12月12日(T日),其中,网下申购时间为9:30-15:00,网上申购时间为9:15-11:30,13:00-15:00。

  4、发行人与保荐人(主承销商)协商确定的发行价格为41.00元/股,不超过剔除最高报价后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剔除最高报价后通过公开募集方式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公募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金”)、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以下简称“年金基金”)、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等规定的保险资金(以下简称“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投资者资金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孰低值。

  5、本次发行价格为41.00元/股,此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

  (1)13.07倍(每股收益按照2022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前总股本计算);

  (2)12.95倍(每股收益按照2022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前总股本计算);

  (3)17.43倍(每股收益按照2022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

  (4)17.27倍(每股收益按照2022年度经会计师事务所依据中国会计准则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

  6、本次发行价格为41.00元/股,请投资者根据以下情况判断本次发行定价的合理性。

  (1)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3年),公司所属行业为“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截至2023年12月6日(T-4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14.86倍,请投资者决策时参考。

  (2)截至2023年12月6日(T-4日),可比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情况如下:

  ■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3年12月6日(T-4日)。

  注1:市盈率计算如存在尾数差异,为四舍五入造成;

  注2:2022年扣非前/后EPS=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母净利润/T-4日总股本;

  本次发行价格41.00元/股对应的发行人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摊薄后市盈率为17.43倍,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平均静态市盈率18.33倍,但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14.86倍,超出幅度为17.29%,存在未来发行人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提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审慎研判发行定价的合理性,理性做出投资决策。

  相较于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公司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1)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哌嗪衍生物生产厂商,已组建了一支知识型、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团队,相关技术成果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等多个科技奖项,具备较强的哌嗪衍生物领域的科研能力。公司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优势具体如下:

  自主研发多种纳米复合催化剂:公司通过在哌嗪领域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开发了纳米铜系复合催化剂,能够实现哌嗪联产N-烷基哌嗪的生产。

  哌嗪的传统生产工艺为二氯乙烷与乙二胺/乙醇胺的胺解,会产生大量的含盐和有机胺废水,且哌嗪为联产品,选择性差。公司根据自身生产工艺特点,自主研发了纳米型铜系复合催化剂,使得原料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哌嗪系列产品的选择性高达95%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N-羟乙基哌嗪为例,在精馏过程中可以实现脱水、脱色和N-羟乙基哌嗪的提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核心工艺体现在专用催化剂,其可以提升N-羟乙基哌嗪的品质。在医药、电子化学品等对N-羟乙基哌嗪质量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公司通过添加专用催化剂优化生产过程,使得N-羟乙基哌嗪的生产效率、品质及稳定性大幅提高。

  另外,公司自主研发了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建立了以N-羟乙基哌嗪为原材料连续化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使得原子利用率提高,并显著降低三废产生。

  上述催化剂的研发,使得公司生产工艺具有收率高、废物产生少、能耗低、易分离的优点,提升了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优势:精细化工行业由于产品种类多,生产规模较小,通常采用间歇式单釜操作生产方式,具有安全生产压力大、生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能耗大等缺点。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实现哌嗪系列产品连续化生产。由于采用了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公司的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生产环境更加清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提升、能源和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原材料消耗同比降低,连续化生产技术使得公司在行业中获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2)多种工艺路线和循环经济优势

  公司在哌嗪衍生物上技术的积累,使公司实现了以哌嗪为核心的物料循环体系,即大多数产品都有多种生产工艺,可实现多种原料的相互替代,使公司可以在原料市场波动时,可以选择最为廉价的原料生产,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具体如下图所示:

  ■

  图示:①以乙二胺为原料生产羟乙基乙二胺,或以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催化胺化生产无水哌嗪联产N-甲基哌嗪;也可以六八哌嗪为原材料通过精馏生产无水哌嗪;

  ②以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催化胺化生产无水哌嗪联产N-甲基哌嗪;也可以六八哌嗪为主要原材料通过还原胺化生产N-甲基哌嗪;

  ③以六八哌嗪为主要原材料通过还原胺化生产N-乙基哌嗪;

  ④以六八哌嗪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烷基化生产哌嗪系列产品并复配成为脱硫脱碳剂;

  ⑤⑥以六八哌嗪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烷基化生产N-羟乙基哌嗪联产N,N’-二羟乙基哌嗪;

  ⑦以N-羟乙基哌嗪为原材料通过催化胺解生产三乙烯二胺,副产无水哌嗪、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也可以乙二胺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催化胺解生产三乙烯二胺,联产氨水、六八哌嗪。

  哌嗪是物料循环的基础,公司可以六八哌嗪为原料脱水生产哌嗪,同时开发了以乙二胺和环氧乙烷为初始原料,经羟乙基乙二胺来生产哌嗪的工艺,使公司可以在六八哌嗪、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三种原材料之间选择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进行生产。然后,公司以哌嗪(六八哌嗪)为原料,生产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N-羟乙基哌嗪、脱硫脱碳剂等一系列哌嗪衍生物产品。发行人上述技术已于2015年2月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号2014-181),并取得了“一种2-羟乙基哌嗪的制备方法”、“一种催化加氢制备哌嗪或烷基哌嗪的方法”、“一种二(2-羟乙基)哌嗪的制备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

  在哌嗪的基础上,公司开发了以哌嗪的副产品为原料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了以N-羟乙基哌嗪为原料和以乙二胺为原料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可以实现多种原料的切换。掌握多种三乙烯二胺的工艺路线使得公司不但可以根据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情况选择成本更低的工艺路线,同时还可以提高哌嗪生产工艺的物料利用率,降低哌嗪生产成本,在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公司基于完整的物料循环产业链,建立了水、热等能源的综合利用,不仅节约了能源,且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下转A14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