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1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A13版)

  1)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哌嗪衍生物生产厂商,已组建了一支知识型、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团队,相关技术成果获得了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等多个科技奖项,具备较强的哌嗪衍生物领域的科研能力。公司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优势具体如下:

  自主研发多种纳米复合催化剂:公司通过在哌嗪领域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开发了纳米铜系复合催化剂,能够实现哌嗪联产N-烷基哌嗪的生产。

  哌嗪的传统生产工艺为二氯乙烷与乙二胺/乙醇胺的胺解,会产生大量的含盐和有机胺废水,且哌嗪为联产品,选择性差。公司根据自身生产工艺特点,自主研发了纳米型铜系复合催化剂,使得原料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哌嗪系列产品的选择性高达95%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N-羟乙基哌嗪为例,在精馏过程中可以实现脱水、脱色和N-羟乙基哌嗪的提纯。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核心工艺体现在专用催化剂,其可以提升N-羟乙基哌嗪的品质。在医药、电子化学品等对N-羟乙基哌嗪质量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公司通过添加专用催化剂优化生产过程,使得N-羟乙基哌嗪的生产效率、品质及稳定性大幅提高。

  另外,公司自主研发了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建立了以N-羟乙基哌嗪为原材料连续化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使得原子利用率提高,并显著降低三废产生。

  上述催化剂的研发,使得公司生产工艺具有收率高、废物产生少、能耗低、易分离的优点,提升了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优势:精细化工行业由于产品种类多,生产规模较小,通常采用间歇式单釜操作生产方式,具有安全生产压力大、生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能耗大等缺点。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已实现哌嗪系列产品连续化生产。由于采用了连续化、自动化生产技术,公司的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生产环境更加清洁、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提升、能源和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原材料消耗同比降低,连续化生产技术使得公司在行业中获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2)多种工艺路线和循环经济优势

  公司在哌嗪衍生物上技术的积累,使公司实现了以哌嗪为核心的物料循环体系,即大多数产品都有多种生产工艺,可实现多种原料的相互替代,使公司可以在原料市场波动时,可以选择最为廉价的原料生产,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具体如下图所示:

  ■

  图示:①以乙二胺为原料生产羟乙基乙二胺,或以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催化胺化生产无水哌嗪联产N-甲基哌嗪;也可以六八哌嗪为原材料通过精馏生产无水哌嗪;

  ②以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催化胺化生产无水哌嗪联产N-甲基哌嗪;也可以六八哌嗪为主要原材料通过还原胺化生产N-甲基哌嗪;

  ③以六八哌嗪为主要原材料通过还原胺化生产N-乙基哌嗪;

  ④以六八哌嗪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烷基化生产哌嗪系列产品并复配成为脱硫脱碳剂;

  ⑤⑥以六八哌嗪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烷基化生产N-羟乙基哌嗪联产N,N’-二羟乙基哌嗪;

  ⑦以N-羟乙基哌嗪为原材料通过催化胺解生产三乙烯二胺,副产无水哌嗪、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也可以乙二胺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催化胺解生产三乙烯二胺,联产氨水、六八哌嗪。

  哌嗪是物料循环的基础,公司可以六八哌嗪为原料脱水生产哌嗪,同时开发了以乙二胺和环氧乙烷为初始原料,经羟乙基乙二胺来生产哌嗪的工艺,使公司可以在六八哌嗪、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三种原材料之间选择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进行生产。然后,公司以哌嗪(六八哌嗪)为原料,生产N-甲基哌嗪、N-乙基哌嗪、N-羟乙基哌嗪、脱硫脱碳剂等一系列哌嗪衍生物产品。发行人上述技术已于2015年2月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号2014-181),并取得了“一种2-羟乙基哌嗪的制备方法”、“一种催化加氢制备哌嗪或烷基哌嗪的方法”、“一种二(2-羟乙基)哌嗪的制备方法”等多项发明专利。

  在哌嗪的基础上,公司开发了以哌嗪的副产品为原料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了以N-羟乙基哌嗪为原料和以乙二胺为原料生产三乙烯二胺的工艺,可以实现多种原料的切换。掌握多种三乙烯二胺的工艺路线使得公司不但可以根据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情况选择成本更低的工艺路线,同时还可以提高哌嗪生产工艺的物料利用率,降低哌嗪生产成本,在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公司基于完整的物料循环产业链,建立了水、热等能源的综合利用,不仅节约了能源,且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行业领先的产品性能

  凭借多年的研发投入和生产实践,发行人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同时依托自主研发的多种纳米复合催化剂,发行人生产的多项产品已具有行业领先的产品性能,N-羟乙基哌嗪、N,N-二甲基丙酰胺、羟乙基乙二胺、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等产品已达到电子级的纯度要求,即金属离子浓度达到ppb级别,远高于工业级精细化学品。以发行人生产的N-羟乙基哌嗪为例,其金属离子浓度均小于20ppb,能够满足光刻胶剥离液等超净高纯试剂对精细化学品的纯度要求。

  4)系列化产品布局及规模化优势

  公司通过对哌嗪系列产品多年的研究和生产,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竞争力和市场差异化的产品,产品种类达20余种。丰富的产品线,有利于公司全方位满足大型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便于其集中采购。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哌嗪衍生物生产商,规模化生产可有效提升产量,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同时,由于公司产品种类齐全,在产品需求发生变化时,可灵活调整生产重点,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保障公司经济效益的平稳发展。

  5)同主要供应商、客户长期稳定合作的综合优势

  供应商方面,鉴于公司在哌嗪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在行业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原材料采购规模较大,使得公司在原材料采购货源和价格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报告期内,发行人主要向全球知名企业诺力昂、陶氏、巴斯夫等采购六八哌嗪,且与上述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六八哌嗪为上述供应商在生产乙二胺时的联产品,全球可大量消化上述供应商六八哌嗪产能的企业较少,随着公司产品线的不断扩张,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未来与上述供应商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客户方面,公司凭借先进的专业生产技术、系列化的产品、良好的产品质量、稳定的供应及快速响应的营销服务,已与东进、京新药业、默克、华峰集团、壳牌、诺力昂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并进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公司在与众多优秀企业交流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管理水平,在质量控制、环保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并通过及时了解客户特殊需求,开发具有竞争能力、附加值较高的新应用领域和新产品,不断强化与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在行业中的竞争领先优势。

  6)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优势

  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覆盖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体系认证。公司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标准,依托生产设备和信息化系统来实现质量控制,保证质量控制的持久、有效。在客户服务过程中,公司紧密跟踪产品使用情况,及时获取产品质量的反馈信息。公司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树立起公司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综上,发行人在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工艺路线和循环经济、产品性能、产品布局及、客户供应商资源、产品质量和过程控制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不断优化升级产品,向电子化学品、环保化学品等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开拓,并且凭借较为强劲的研发能力、规模化的生产能力、良好的产品性能和质量以及优质的服务水平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定价具有合理性。

  (2)根据本次发行确定的发行价格,本次网下发行提交了有效报价的投资者数量为572家,管理的配售对象数量为7,247个,占剔除无效报价后配售对象总数的95.87%,对应的有效拟申购数量总和为3,800,000万股,占剔除无效报价后拟申购总量的96.02%,对应的有效申购倍数为网上网下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规模的2878.79倍。

  (3)提请投资者关注本次发行价格与网下投资者报价之间存在的差异,网下投资者报价情况详见“附表:投资者报价信息统计表”。

  (4)《招股意向书》中披露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55,000.00万元。本次发行价格41.00元/股对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90,200万元,扣除预计发行费用9,241.20万元(不含增值税)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为80,958.80万元。如存在尾数差异,为四舍五入造成。

  (5)本次发行遵循市场化定价原则,在初步询价阶段由网下投资者基于真实认购意图报价,发行人与保荐人(主承销商)根据初步询价结果情况并综合考虑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剩余报价及拟申购数量、发行人所处行业、市场情况、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协商确定本次发行价格。本次发行价格不超过剔除最高报价后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剔除最高报价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投资者资金报价中位数、加权平均数孰低值。任何投资者如参与申购,均视为其已接受该发行价格,如对发行定价方法和发行价格有任何异议,建议不参与本次发行。

  (6)投资者应当充分关注定价市场化蕴含的风险因素,知晓股票上市后可能跌破发行价,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强化价值投资理念,避免盲目炒作。监管机构、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均无法保证股票上市后不会跌破发行价。

  新股投资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新股投资及市场风险,仔细研读《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意向书》(以下简称“《招股意向书》”)中披露的风险,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审慎参与本次新股发行。

  2、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经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本次发行新股2,200.00万股,本次发行不设老股转让。按本次发行价格41.00元/股,发行人预计募集资金总额90,200万元,扣除预计发行费用约9,241.20万元(不含增值税)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80,958.80万元(如存在尾数差异,为四舍五入造成)。本次发行存在因取得募集资金导致净资产规模大幅度增加对发行人的生产经营模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财务状况、盈利水平及股东长远利益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

  3、发行人本次募集资金如果运用不当或短期内业务不能同步增长,将对发行人的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或存在发行人净资产收益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风险,由此造成发行人估值水平下调、股价下跌,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投资损失的风险。

  重要提示

  1、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2,20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主板上市(以下简称“本次发行”)的申请已经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已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证监许可〔2023〕2120号)。发行人的股票简称为“兴欣新材”,股票代码为“001358”。该代码同时用于本次发行的初步询价、网上申购及网下申购。本次发行的股票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颁布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2023年),公司所处行业为“C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协商确定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2,200.00万股,占本次发行完成后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为25.00%,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公司原股东不进行公开发售股份。本次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8,800.00万股。

  回拨机制启动前,本次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1,320.00万股,占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60.0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880.00万股,占本次公开发行数量的40.00%。网上及网下最终发行数量将根据回拨情况确定。

  (下转A15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