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09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小微到小巨人 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量体裁衣
●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草坪上,飞行的无人机牵着长达数十米的“风筝线”,与地面上打印机大小的仪器相连。

  “这是系留供电系统,通过白色线缆能一直给无人机供电,整晚飞行都不用换电池。”广州成至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廖科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无人机搭载的热红外相机、大范围应急照明灯等设备在应急救援中不可或缺。在特大暴雨夜晚救援中,它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作为一家无人机行业应用开发商,成至智能主要针对无人机平台开发应用功能负载,配套提供无人机安防、应急等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在这家企业从“小微”成长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一路为其“量体裁衣”,提供适配金融服务。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多家科技企业,探寻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总局广东监管局指导下,金融机构助力企业搞研发的故事。

  为企业铺平研发路

  “第一次接到中国银行要给我们贷款的电话时,还以为遇到骗子。”说起和中国银行“相识于微时”,廖科文不胜唏嘘,“当时实在是太难贷到款了,都是按一分利(年化12%)向朋友借,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落在我们身上。”

  中国银行广州越秀支行副行长柯煜铭介绍,在了解到成至智能技术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需求后,该行通过“中银广知贷”产品,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为其核定授信总额500万元。记者了解到,“中银广知贷”从市场交易维度评判企业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价值,对科技企业展开综合创新评价后给予资金授信,解决了公允价值评估难的问题。

  拿到贷款后,廖科文就迫不及待地投入研发,按广州话说他甚至有点“硬颈”。“拿到贷款的时候正好做出了一款产品,我打算继续投入研发(不投产),当时是有反对声音的,说让我先解决‘有没有’,再解决‘好不好’。但我觉得只能让声音传一百多米在无人机应用中是不够用的。”廖科文说,“也是中国银行这笔贷款给了我底气,坚定了做好产品再投产的信念,才有了现在1000米扩音的设备。”今年,广东中行为成至智能追加授信到1000万元,继续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成至智能只是中国银行广州越秀支行通过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服务的科创企业之一。在为企业铺平研发路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压路机”运转不停。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高级经理邝渠崇表示,从2012年起,广东中行就开始进行科技金融探索,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由初期的“科技支行+政银风险分担+投贷联动”,逐步发展成“政银合作+服务平台+支持体系+特色方案”。截至今年10月末,广东中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较年初增加近500亿元。

  锤炼“做早做小”内功

  科技企业往往存在投入高、产出周期长的特点,需要金融机构深入理解行业企业,才敢于支持。(下转A03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