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服务“沉下去” 特色产业“兴起来”
● 本报记者 陈露

  ● 本报记者 陈露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的街道两侧,“吉他元素”随处可见,路灯、指路牌等都是吉他的造型。在该县吉他文化广场中央,一座高约30米的吉他雕像更是引人注目。

  “世界上每生产7把吉他,就有1把来自正安。”2013年,正安县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大金融支持等措施,吸引在外地从事吉他制造的正安人回乡创业。10年间,正安县已从深度贫困县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被称为“中国吉他制造之乡”。

  支持吉他产业做大做强,是遵义市金融机构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贵州省遵义市调研时了解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遵义监管分局推动当地金融机构聚焦地方特色产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激发当地乡村振兴新活力。

  带动吉他音符走向世界

  在正安县的贵州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加工、打磨吉他,一旁摆放着一把把已加工完成的吉他。

  2019年,娜塔莎从广州搬迁到正安县的吉他产业园区。据厂长李启旺介绍,在公司搬进园区时,正安县给予公司厂房“三年免租、两年减半”的优惠政策。同时,正安农信联社为其提供300万元纯信用贷款。“在提交申请后一周左右,正安农信联社就发放了贷款,为我们做好吉他生产提供了‘定心丸’”。李启旺说。

  和娜塔莎一样获得信贷支持的企业还有很多。据正安农信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娟介绍,截至10月末,该社信贷共支持吉他园区62家企业,贷款面达47.69%,累计贷款金额9.05亿元,贷款余额1.33亿元。

  随着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娜塔莎还准备开拓琴弦制造生产线。“琴弦是吉他的必要零部件,需求量非常大,仅园区预估每年就有约300万套的琴弦需求量,但是当前园区还没有生产琴弦的配套企业。”李启旺说,公司正在对要投入批量生产的琴弦进行防锈和张力测试,预计明年可以上线。

  受研发投入等因素影响,公司的日常经营资金曾一度比较紧张。(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