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8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添底气” 助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上接A01版)解决了货代、船代、船公司等运输企业在高频、小额付汇过程中填写资料多、流程长的痛点。

  适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外贸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围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构建的金融服务也在加速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外贸新业态金融服务需要新思维新创造,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结算和融资等基础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完善“金融+非金融”增值服务。

  “在融资产品方面,外贸新业态特别是跨境电商,由于营销活动高度集中于‘双十一’和‘黑五’等时段,企业备货资金压力较大。行业‘轻资产’的特点要求银行创新在线信用融资服务。”中国银行有关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多家大中型银行积极对接布局海外仓,通过全球现金管理、出口信贷、内保外贷、涉外非融资性保函等方式,加大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融资的支持力度。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支持传统外贸企业、物流企业参与海外仓建设,通过结构化融资等投融资方式助力企业多元化建设海外仓。

  同时,外贸领域的产业链金融也是业内积极探索的方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以产业链作为整体对象,围绕外贸企业进出口、上下游产业链,提供适当的、足够的金融支持,助力产业链运行更加平稳、更加顺畅高效,金融机构还有很大空间去探索,以提升系统服务能力。

  政策性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力

  在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出海”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进出口领域的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近五年投放外贸产业贷款年均超过万亿元。截至8月末,进出口银行外贸产业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余额的比例超过50%。

  “抓紧抓实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落实好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一揽子政策,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性金融工具,把信贷资源直接投向进出口环节和进出口企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构建贯穿整个跨境全供应链和生态圈的金融支持体系,分类别、分阶段、有侧重地加大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进出口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富林近日撰文,介绍了该机构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进行的最新工作部署。

  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信保也充分发挥防风险、补损失、拓市场、促融资的功能。

  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介绍,前三季度,实现承保金额超过6800亿美元,出口渗透率23.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支付赔款15.4亿美元,增长47.5%,较好地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服务支持客户19.8万家,创历史新高,增长12.2%;中小微企业客户数和保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7.2%、14.3%。 

  针对外贸新业态,中国信保在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供给。“传统的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承保出口企业的海外买方信用风险,承保买方拒收、拖欠、破产风险。现在,我们基于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的报关,承保货物报关出口后无法清关等风险,帮助广大跨境电商卖家防范货物无法清关等潜在风险,让电商企业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中国信保相关负责人介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