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资便利性提高 机构力量壮大 执法震慑增强
全面注册制落地半年 A股生态不断优化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今年4月10日,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交易,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今天,全面注册制落地迎来半年节点。

  半年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188家,首发募集资金2483.12亿元,融资便利性提高;A股市场机构化程度加深,其中二季度证券机构、养老金、保险机构持股市值均实现环比正增长;67家公司被立案调查,“零容忍”执法震慑不断强化。

  展望未来,专家认为,在“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预期下,注册制各项配套制度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融资渠道更加通畅,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也将持续加大,投资端等改革或迎来“加速度”,重点构建“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新股发行包容性提升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全面注册制改革首批企业上市以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188家,首发募集资金2483.12亿元。其中,50家科创板公司募集资金1207.4亿元,80家创业板公司募资835亿元,两大板块占据募集资金总额超八成。分行业板块看,高科技板块IPO融资额乘势而上。信息技术、材料、医疗保健等行业募资额排名居前。

  “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主板上市更具包容性,A股的市场化程度和IPO的审核及发行效率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

  受益于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包容性提升,今年以来,科创板新上市近10家未盈利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已有格灵深瞳等多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首次实现盈利。

  实施注册制不等同于放松要求。近期,IPO和再融资的募资额、数量相比去年均出现放缓,严监管下的企业撤回IPO申请数量有所增加。Wind数据显示,4月10日以来,共有107家拟IPO公司撤回申请,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一方面,证监会坚持‘申报即担责’原则,严惩‘带病闯关’,并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不断督促交易所提升审核质量,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另一方面,近期IPO数量减少也与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有关。”有投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市场机构化程度加深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措施陆续落地,包括公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力量不断壮大,A股机构化程度加深,注册制下的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