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管时代·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20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熨平资金面扰动
央行调控“锁短放长”

  (上接A01版)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后会减少其在货币市场的资金融出,从而给资金面造成收紧压力。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期,公开市场操作到期量较大,以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银行加大实体信贷投放、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改善等因素对资金面构成短期扰动,尤其是跨季和中秋国庆临近,机构融资意愿略微转弱。

  防范资金套利风险

  为有效缓解流动性扰动影响,近期央行多措并举,不仅于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还重启14天期逆回购操作,以及超额续做本月到期MLF。

  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央行一方面需要合理满足市场流动性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防范债市加杠杆的风险。此外,需兼顾稳汇率。

  “近期央行灵活操作,适度加大14天期流动性投放,满足机构流动性需求。但同时,央行并未大举‘放水’,释放出防范非理性加杠杆套利等风险的清晰信号。”周茂华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进一步表示,央行近期“锁短放长”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两点用意:一是控制短端流动性“水位”,避免资金在银行间流动性体系空转,脱实向虚推升债市杠杆;二是补充中长端流动性“水位”,在缓解银行负债压力的同时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修复。

  逆周期调节加码

  在降准落地之后,专家认为,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经济复苏动能增强、实体融资需求改善,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等因素,均将影响后续市场流动性。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政府债发行和信贷发力在9月下半月仍可能导致资金缺口加大、流动性分化加剧。

  王一峰认为,当前央行通过中长期资金投放基本能够弥补跨季资金缺口,但银行体系超储率依然偏低,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14天期逆回购操作力度的可能性。

  此外,从总量和价格型工具看,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年内央行仍可能再次降准,以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为进一步扩内需、宽信用、稳预期、稳地产,总量货币金融工具仍有发力空间。此外,四季度仍有可能通过降息的方式助力经济基本面修复。”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