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7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23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300073              证券简称:当升科技    公告编号:2023-044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全体董事均出席了审议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2023年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2、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 否

  单位:元

  ■

  3、公司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单位:股

  ■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 适用√ 不适用

  4、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 适用  √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

  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5、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公司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6、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 适用 √ 不适用

  

  三、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面对锂盐价格大幅波动、产业链去库存、产品市场结构调整的行业环境,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全体员工锚定经营业绩目标,公司围绕“抢量爬产保供,布局资源产能,铁钴钠固突破,协同作战制胜”的年度经营方针,聚焦主业,聚力创新,聚势谋远,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在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战略客户开发、国际化产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553.24万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6,476.73万元,同比增长9.28%。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1、构建多层次新品研发体系,积极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创新发展,构建了以市场前沿需求为导向的高效研发体系,持续引领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技术进步。公司持续推进高镍产品迭代升级、前瞻性新品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打造了全面的多元产品序列。其中,公司在超高镍NCM/NCA、NCMA等多元材料研发上持续取得突破,开创性地采用“海绵结构”设计、特殊微晶结构设计、多元素协同修饰等先进的设计理念,实现续航、安全、寿命、效率以及低温性能全面提升并广泛应用于全球高端电动汽车,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性能。Ni90、Ni93等超高镍多元材料和中镍高电压多元材料,技术性能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配套用于国际著名电池生产商、车企的前沿产品中,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同时,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公司多元产品在技术性能、产能效率、盈利水平、制造能力、单机产线效率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结合相关先进经验不断优化磷酸(锰)铁锂产品研发及工艺制造,针对电动车和高端储能市场专项开发出更高性能的磷酸(锰)铁锂材料,进一步提升产品能量密度、稳定性、性价比、循环性等性能。

  在巩固现有技术及市场领先优势的同时,公司在固态锂电材料、钠电正极材料与富锂锰基等电池材料领域取得突破进展,积极抢占下一代电池材料技术制高点。公司研发的双相复合固态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产品,解决了正极与电解质固固界面难题,技术指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钠电产业新产品,采用特殊微晶结构前驱体以及材料结构调控解决了钠电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瓶颈,突破层状氧化物体系钠电正极材料技术,推进聚阴离子体系钠电正极材料开发。同时,公司通过高强度多孔道前驱体结构设计,结合体相掺杂、表界面协同修饰工艺和均匀锂化烧结工艺,开发的新型富锂锰基产品容量、循环等综合性能优异,已送样国际主流电池生产商并完成中试工艺定型。

  2、持续加快国内外市场开拓,下一代新品实现批量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主流市场、优质客户、关键产品,持续推进“做大中国市场,做强欧洲市场,做优美国市场”的市场开发策略,深度、全面融入国际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助力客户打造国际领先竞争力。国际市场方面,作为全球同时向日本、韩国、欧洲、美国出口动力正极材料的领先企业,公司与SK on、LG新能源、AESC、Murata、欧美大客户等全球一线品牌的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在产品、技术、交付与服务方面持续获得海外客户认可。其中,公司NCM811高镍产品在海外持续处于快速放量的过程,在主要国际著名电池生产商、车企客户处均保持较高的占比,具备生产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优势。国内市场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客户覆盖并深化客户合作,在高端动力电池客户保持主力供应商地位。公司9系以上的超高镍产品已导入多家客户圆柱电池项目,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同时,公司多款高能量、高安全、长寿命的磷酸(锰)铁锂材料成功导入国内一流动力及储能电池客户,并实现批量销售。公司加快推进固态锂电正极材料、新一代钠电正极材料产业化进程,积极抢占下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公司已与赣锋锂电、卫蓝新能源、清陶、辉能等固态电池客户建立了紧密战略合作关系,上半年超高镍产品销量同比实现数倍增长。在钠电正极材料方面,根据市场商业化应用最快的层状氧化物技术路线,公司推出了性价比更高、电化学性更优的层状氧化物体系钠电正极材料,产品出货量持续稳定增长,累计出货超百吨。

  3、欧洲高端产能加速布局,供应链综合优势明显

  作为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公司前瞻性布局国际市场,深耕海外十余年。随着欧美各国不断推进“双碳”战略,其对新能源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欧美各国先后出台法案对电动车电池组件及原材料产地等提出了本土化的明确要求。2023年7月,为紧紧把握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历史机遇,适应欧美产业链本土化政策,满足海外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急迫需求,公司与芬兰矿业集团和芬兰电池化学品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与其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及运营。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体规划50万吨,其中多元材料20万吨,磷酸(锰)铁锂30万吨,将分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建成年产6万吨高镍多元材料生产线,生产线按照超高镍及高镍多晶、单晶的要求来设计,同时兼具生产中镍产品的能力。芬兰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公司全球化战略的落地,为公司供应欧美等全球新能源市场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推进江苏常州、江苏南通、四川攀枝花等产能基地建设,为公司后续提升市场占有率提供充足产能保障。随着上述一系列产能项目建设及投产,公司产能规模将实现大幅跃升,对于公司满足下游客户尤其是海外客户旺盛需求,抢占更多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公司在全球锂电正极材料行业竞争力与影响力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此外,公司积极打造安全可靠、快速反应、技术创新、持续降本和绿色环保的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投资参股、技术协作、签订采购长单等方式,在镍、钴、锂等上游资源领域与ALB、SQM、中伟股份、华友钴业、中信国安等优质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在确保关键原材料供应安全稳定、成本可控的同时,共同推进新技术研发和境外产能布局,并积极推进产业链纵向深度布局,与下游国内外一线品牌车企及电池厂共同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原料-前驱体-正极-电池-车企”的产业合作梯队。公司通过将技术资源优势、客户资源优势、关键原材料资源优势、资本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及有效配置,不断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强链、补链,构建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形成我国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

  4、规范治理水平不断提高,长效激励注入发展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中国证监会《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深入开展好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强化价值创造体系,激发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价值创造动力,高质量推动了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此外,公司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严谨、高效的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体系获得了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一致认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信息披露考核中连续多年荣获最高评级“A”级(优秀);同时,公司入选“中证国新央企现代能源指数”成分股,在资本市场树立了优秀的品牌形象。

  2023年上半年,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股票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同,为维护广大投资者与股东利益,充分激发公司内生增长动能,公司实施了第四期股权增持计划,通过二级市场持续增持公司股票。公司持续开展股权增持计划,展现了管理层及核心骨干与公司共发展,与广大投资者同进退的决心。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多种激励机制,将超额利润分享与长效激励相结合,从超额利润分享额中提取大部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跟投计划等激励方式,进一步深化了以公司经营效益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激励广大员工创造增量价值并分享公司成长红利,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5、全面开展ESG管理提升,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韧性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加强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优化完善公司治理,建立了组织健全、权责清晰的ESG管理架构,并不断推动公司ESG管理能力提升。公司聘请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知名ESG专业团队,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优秀实践,以国际化视角开展ESG战略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设升级等管理工作,同时公司持续加强与海内外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交流,开展产品碳足迹的核查,将ESG管理落实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韧性。同时,公司有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央企消费帮扶”平台购买消费扶贫物资,为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持续贡献力量。公司坚持“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智能智慧”理念,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仓储、运输等全生命周期,创新引入高效烧结、低露点空气回用、废水综合利用技术,将降污减排与节能降碳工作有机融合,持续建设“五位一体”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绿色、高效的智慧工厂。2023年上半年,江苏当升和常州当升先后获得ISO 14064、ISO14067双碳体系证书以及ISO 14044生命周期评价核查声明证书。未来,公司将持续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担当,深度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助力新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智能方向发展。

  四、重要事项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于2023年1月12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与四川蜀道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当升蜀道(攀枝花)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当升科技(攀枝花)新材料产业基地首期项目建设、生产及运营管理等相关业务。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00万元。具体内容详见公司2023年1月13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披露的相关公告。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合资公司已成立并按计划推进项目设计及筹备工作。

  公司于2023年8月15日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芬兰合资公司并投资建设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在芬兰建成年产6万吨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计划为77,419.66万欧元(或等值的其他货币,项目最终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公司将设立香港投资公司、卢森堡SPV公司并通过其与Finnish Battery Chemicals Oy成立合资公司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Easpring Finland New Materials Oy,具体名称以合资公司登记机构登记信息为准),负责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3年8月15日、7月29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上披露的相关公告。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双方约定的合作事项。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8月22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