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14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暂停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

  公告送出日期:2023年8月14日    

  1 公告基本信息

  ■

  注:本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限额调整为2,000,000.00元,机构投资者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限额调整为10,000,000.00元。上述限额如有变化,本基金管理人将另行公告。

  2 其他需要提示的事项

  (1)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交易申请,限制起始日为2023年8月14日,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8月11日15:00后提交的基金交易申请将视为2023年8月14日的交易申请,同样受上述申购限制。投资者成功提交申请的时间以本公司系统记录的时间为准。

  (2)自2023年8月14日起,本基金个人投资者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限额调整为2,000,000.00元(不含2,000,000.00元,A类、C类及E类基金份额的申请金额合并计算),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请金额高于2,000,000.00元(不含2,000,000.00元,A类、C类及E类基金份额的申请金额合并计算)的,本基金管理人有权全部或部分确认该笔申请失败;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多笔累计申请金额高于2,000,000.00元(不含2,000,000.00元,A类、C类及E类基金份额的申请金额合并计算)的,则对申请按照申请金额从大到小排序,逐笔累加至符合不超过2,000,000.00元限额的申请确认成功,其余笔数本基金管理人有权全部或部分确认失败。

  自2023年8月14日起,本基金机构投资者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限额调整为10,000,000.00元(不含10,000,000.00元,A类、C类及E类基金份额的申请金额合并计算),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申请金额高于10,000,000.00元(不含10,000,000.00元,A类、C类及E类基金份额的申请金额合并计算)的,本基金管理人有权全部或部分确认该笔申请失败;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多笔累计申请金额高于10,000,000.00元(不含10,000,000.00元,A类、C类及E类基金份额的申请金额合并计算)的,则对申请按照申请金额从大到小排序,逐笔累加至符合不超过10,000,000.00元限额的申请确认成功,其余笔数本基金管理人有权全部或部分确认失败。

  (3)在上述期间的交易日,本基金赎回、转换转出业务仍照常办理。本基金恢复正常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的具体时间将另行公告。

  (4)如有疑问,请拨打本公司客户服务电话400-805-8888,或登录本公司网站www.maxwealthfund.com获取相关信息。

  风险揭示: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敬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

  特此公告。

  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3年8月14日

  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关于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增设E类基金份额并修改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部分条款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的约定,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经与基金托管人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协商一致,决定自2023年8月14日起,对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在现有A类基金份额、C类基金份额的基础上增设E类基金份额(E类基金份额代码:019068),同时对《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简称“《基金合同》”)和《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协议》(以下简称“《托管协议》”)进行了相应修改。具体事宜如下:

  1、基金份额类别

  本基金在现有A类基金份额、C类基金份额的基础上增设E类基金份额。

  本基金根据申购费、销售服务费收取方式的不同,将基金份额分为A类基金份额、C类基金份额和E类基金份额。A类基金份额在投资人申购时收取申购费用,而不从本类别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C类基金份额和E类基金份额在投资人申购时不收取申购费用,而从本类别基金资产中计提销售服务费。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C类基金份额和E类基金份额分别设置代码。由于基金费用的不同,本基金A类基金份额、C类基金份额和E类基金份额将分别计算基金份额净值和基金份额累计净值。

  投资者可自行选择申购的基金份额类别。除非基金管理人另行公告开通相关业务,本基金不同基金份额类别之间不得互相转换。目前已持有本基金A类或C类基金份额的投资人,其基金账户中的本基金份额余额仍然保留为对应的A类或C类基金份额。

  2、E类基金份额的费率结构

  本次增设的E类基金份额的销售服务费年费率为0.25%。

  E类基金份额不收取申购费。

  本次增设的E类基金份额的赎回费率具体如下:

  ■

  3、投资管理

  本基金将对A类基金份额、C类基金份额和E类基金份额的资产合并进行投资管理。

  4、信息披露

  基金管理人分别公布A类基金份额、C类基金份额和E类基金份额的基金净值信息。

  5、E类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转换、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自2023年8月14日起,投资者可通过销售机构办理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转换、定期定额投资业务。

  6、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适用的销售机构

  6.1 直销机构

  1)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直销中心

  住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山东路466号

  办公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10号21世纪大厦27层

  联系人:施筱程

  联系电话:021-51690103

  客服热线:400-805-8888

  传真:021-68878782、68878773

  网址:www.maxwealthfund.com

  电子邮件:service@maxwealthfund.com

  2)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网上交易系统

  网址:www.maxwealthfund.com

  3)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微信交易系统

  官方微信服务号: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永赢基金”并选择关注

  投资人可通过本公司直销机构办理本基金的申购、赎回、转换等业务,并可通过线上直销渠道办理本基金定投业务。本公司直销机构柜台暂未开通定投业务。

  6.2 代销机构

  代销机构名单请详见基金管理人网站。

  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情况变化、增加或者减少销售机构,并在基金管理人网站披露最新的销售机构名单。各销售机构提供的基金销售服务可能有所差异,具体请咨询各销售机构。

  7、其他重要事项

  (1)本次对本基金增设E类基金份额的事项系《基金合同》约定的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事项,且对原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无实质性不利影响,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2)《基金合同》具体修改详见附件,本公司对《托管协议》涉及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3)本次修改后的《基金合同》、《托管协议》于本公告发布之日在本公司网站发布。本公司将在更新的《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以下简称“《招募说明书》”)中对本次修改涉及内容进行更新,并披露本基金E类基金份额的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投资者可登陆本公司网站(www.maxwealthfund.com)查询相关信息或拨打客户服务电话(400-805-8888)咨询相关事宜。

  (4)上述对《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的修改已履行了规定的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约定。上述修订自2023年8月14日起生效。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有风险,敬请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敬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前认真考虑、谨慎决策。特此公告。

  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23年8月14日

  附件:《永赢华嘉信用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修订前后对照表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