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资管时代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06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续两月上升 6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2.8%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2.8%,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国内经济运行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以及稳增长政策预期增强,大宗商品市场需求恢复,市场人气有所积聚,采购、生产等经营活动积极,6月份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呈现“供需双旺、稳中向好”的特征。

  终端需求有所恢复

  从供应端来看,商品供应继续增加。6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两连升至107.0%,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显示国内经济温和复苏,加之需求恢复以及生产利润有所修复,生产企业对后市预期良好,生产热情高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

  从需求端来看,终端需求有所恢复。6月份,大宗商品销售指数止跌反弹,当月较上月回升3.8个百分点,至103.7%,显示下游行业复苏迹象明显,市场订货积极性高涨。

  同期,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为99.0%,指数在上月回升后,再度下跌,且跌至2021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显示近期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两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商品库存持续减少,市场库存压力继续缓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人士表示,6月国内大宗市场需求呈现恢复性释放状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宏观经济逐步进入平稳阶段,带动大宗商品市场趋稳运行;二是基建投资仍在稳步推进,对大宗商品需求有所支撑;三是市场对稳增长政策预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大宗商品市场预期向好,投资需求有所回升。

  不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示,6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明显回升是建立在前期基数较低的基础上,实际上需求回升仍较为温和,特别是6月下旬以来,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需求淡季效应显现,市场情绪再度趋于谨慎。

  后期政策仍有加码空间

  进入7月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随着高温和多雨天气的来临,区域需求将进入传统淡季,市场格局或由“供需双旺”逐步向“供强需弱”转化,加之美联储继续加息的概率较大,中长线来看仍将利好美元,利空大宗商品市场。 

  具体而言,从需求端看,高温和多雨季节来临,全国性的需求淡季特征趋于明显,预计7月份需求将会出现回落。在供给端,商品供应整体仍处于高位状态,预计后期供应端总量即使出现回落,但供应端仍将强于需求端,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将会持续。

  “综合来看,7月大宗商品市场将会呈现供强需弱的格局,但政策托举的预期客观存在,在二者博弈下,大宗商品价格将维持区间波动,整体小幅走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人士表示,国内经济复苏较为温和,民间投资、外贸出口和房地产等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偏弱,预计后期政策仍有加码空间,将对市场信心带来提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