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10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证金融市场化转融资业务
试点转常规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月9日消息,经证监会同意,6月13日,中证金融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转常规。转融资期限范围为1-182天,中证金融按1-28天、29-91天、92-182天期限区间确定转融资费率上下限,并根据市场状况动态调整。

  转融资累计融出逾1.8万亿元

  市场化转融资业务采取灵活期限、竞价费率交易方式,证券公司可以自主选择期限,自行申报费率,转融资交易通过竞价方式完成。转融资业务试点转常规后,中证金融将全面开放1-182天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转融资期限为92-182天的,证券公司可以到期申请再借。

  市场人士指出,融资融券业务是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交易机制,转融通业务是其配套性制度安排。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实效,证券公司筹资渠道日益多元,对转融资资金期限、金额和费率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差异化,固定期限、固定费率的交易方式难以适应证券公司新的资金需求。为更好服务证券公司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中证金融改革转融资交易机制,推出了市场化转融资业务。

  2012年8月,经证监会批准,中证金融推出转融资业务,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配套提供资金支持。为确保启动初期转融资业务平稳顺利推进,采取了“固定期限、固定费率”的交易方式,设立7天、14天、28天、91天和182天共五个期限档次,每个档次对应一个固定费率,证券公司有资金需求时,按照固定的期限和费率向中证金融申报借入资金。截至2023年5月,转融资累计融出资金逾1.8万亿元。

  2月21日,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上线。截至5月23日,共开展市场化转融资交易13次,投放资金合计220亿元,单周投放最大30亿元,最小10亿元,平均17亿元,投放资金均于竞价当日全额成交。证券公司踊跃参与,根据需求自主决定并申报资金的使用天数和费率。从成交情况看,182天期成交金额占比约九成,成交费率稳步下降并趋于平稳,略低于证券公司同期短期融资券和一年内公司债发行利率。

  降低证券公司融资成本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试点期间,市场化转融资成交费率紧贴市场利率,并持续略低于证券公司同期短期融资券和一年内公司债发行利率。

  在中证金融围绕试点开展的回访中,证券公司普遍认为改革后机制更加灵活,费率波动在合理区间内,认可度较高。此外,中证金融已将转融通保证金比例由25%-20%下调至15%-5%,进一步降低了转融资综合成本。

  试点转常规后,匹配规则、费率调整、保证金管理、清算交收等交易机制和配套安排,均与试点期间保持一致。市场化转融资业务试点情况表明,改革提升了交易效率,满足了差异化资金需求,提高了证券公司资金管理便利性,有助于降低证券公司融资成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