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

  二零二二年度信息公告

  (本信息公告,所属期间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止,依据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编制并发布。)

  第一部分 公司简介

  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由中国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联合发起创建。目前,中信保诚人寿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23.6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达2,166亿元。

  秉承“聆听所至,信诚所在”的经营理念,中信保诚人寿在产品开发、业务发展、机构拓展、渠道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以完善的内控和公司治理机制、优异的市场表现、杰出的专业化运作活跃在中国寿险市场。

  顺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监管要求,中信保诚人寿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速度与深度兼济的地域发展战略。

  截至目前,公司已设立了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山东、浙江、天津、广西、深圳、福建、河北、辽宁、山西、河南、安徽、四川、苏州、湖南、无锡、陕西、宁波、青岛等23家分公司,共在100个城市设立了超过200家分支机构。全资子公司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0年,以服务全面、创新发展、经营稳健、特色突出为目标,致力于打造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自成立以来,中信保诚人寿倾心聆听客户心声,不断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公司提供覆盖传统险、疾病、医疗、意外、财富管理等多个领域,充分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多层次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时代,中信保诚人寿敏锐地捕捉到客户需求,通过官方微信、官方网站及业务人员服务终端系统,提供全业务环节电子化服务,让客户体验全天候、足不出户的便利保险服务。凭借专业的业务运作经验、成熟的管理机制,以及客户为尊的服务理念,中信保诚人寿正为全国逾160万个人客户及1.44万家企业客户提供丰富、周到、快捷、优质的保险服务。

  中信保诚人寿坚持寿险行业基本经营规律,注重将价值导向注入风险管理流程。近年来,中信保诚人寿将偿二代实施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提升至风险战略层面统筹安排、整体部署,从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

  在信用评级方面,2023年3月,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分别发布的跟踪评级信息公告,均维持对中信保诚人寿的AAA主体信用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上述评级反映了中信保诚人寿在公司治理及风险控制能力、市场竞争力及资本实力、保险产品及期限结构、渠道多元化及差异化、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等方面的优势。

  在经营评价方面,2023年1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2021年度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结果,中信保诚人寿获评A类。

  近年来,中信保诚人寿的营销、银保、团险、网销、经代等多渠道实现协同发展,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动内含价值及规模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中信保诚人寿一直用心聆听社会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倡导“聆听·关怀”的公益主题,积极支持中国教育、救灾、健康事业的发展。迄今,中信保诚人寿已为公益事业累计捐款4500多万元,累计派出近7300名爱心志愿者,参与到免费为公众提供爱心帮扶、义务教育、志愿服务和咨询讲座等工作中去。

  中信保诚人寿将用心聆听各方的心声,竭诚服务客户,努力回报社会,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股东介绍

  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控)成立于2022年3月,是首批获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和持有金融行业牌照齐全、业务范围广泛的综合金融服务企业,隶属于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由荣毅仁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创办的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集团)。

  作为中信集团旗下综合金融服务板块的平台公司,中信金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政策要求,坚持“以资本管理为纽带、以公司治理为平台、以风险管理为底线、以财富管理为驱动”的总体思路,按照“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原则,加强对所属金融机构的资本、风险、关联交易和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管控,提升 “全面风险防控、综合金融服务、统一客户服务、先进科技赋能” 四大功能体系,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不断提高金融科技实力,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美好生活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控股公司。

  中信集团按照“践行国家战略、助力民族复兴”的使命要求,以“打造卓越企业集团、铸就百年民族品牌”为发展愿景,以“深化国企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和融入区域战略”为工作主线,深耕综合金融、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五大业务板块,致力于成为践行国家战略的一面旗帜,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型卓越企业集团。2022年,中信集团连续第14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位居第102位。

  英国保诚集团

  英国保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诚集团”)于1848年在伦敦成立,是极具规模的国际金融集团。保诚集团旨在通过提供便捷及实惠的健康保障和资产管理,帮助人们活出丰盛人生,保障客户财产,协助资产增值,成就客户迈向人生目标。目前,保诚集团主要提供人寿、健康保障及资产管理服务,在全球拥有超过1830万名寿险客户,其中超过50%的客户购买了健康及保障计划。保诚集团在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四地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保诚亚洲总部设在香港,业务范围横跨人寿保险和资产管理。保诚集团在亚洲经营已达百年,业务表现卓越。保诚在亚洲及非洲布局多元并占据领先地位,业务遍及亚洲及非洲24个市场,触达人口达40亿,拥有超过100,000名活跃代理及逾190个银行保险合作伙伴,专注于为亚洲及非洲客户提供健康、保障及储蓄解决方案。

  保诚旗下的瀚亚投资是亚洲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2214亿美元的资产,其业务遍及亚洲11个市场,并在北美和欧洲设有分销办事处。

  2022年9月5日,保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港交所代号:2378)已被纳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名单并生效,同日亦正式加入恒生综合指数。此后,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可直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买卖保诚股份。保诚拥有稳健的资本状况及能力,善于发掘各项相关的增长机遇,致力实现内含价值的长远增长。

  保诚集团一向致力于环境保护,旗下所有市场均支持气候转型及负责任投资等策略。截至目前,保诚已为社区投资出资现金1220万美元,并招募员工志愿者为所在社区提供义工服务,服务时长超过18000小时。

  第二部分 中信保诚人寿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2022年度报告

  一、投资账户简介

  中信保诚人寿以实现各个投资账户的投资目标为宗旨,在保险合同条款约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及各种投资工具的特点,运用专业技术和经验,精细化管理每个投资账户,努力为客户提供高水准的专业投资服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本公司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资账户分别为:

  优选全债投资账户(原债券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优选全债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01年5月15日

  账户特征:债券型账户,收益波动小于权益型投资账户。主要投资于各类可投资债券和债券型基金,以获取持续、稳定的回报。

  投资限制: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比例不低于资产总值的70%,最高可达95%;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债券市场、资金利率、信用风险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稳健配置投资账户(原增值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稳健配置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01年5月15日

  账户特征:混合型偏债类账户,收益和波动性在混合型投资账户中处于偏低水平。主要投资于各类可投资债券以及证券投资基金,以在较为稳定的投资组合中获取较高的回报。

  投资限制:①投资于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的比例不高于资产总值的30%;

  ②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比例不低于资产总值的60%,最高可达95%;

  ③投资于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基金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利率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成长先锋投资账户(原基金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成长先锋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01年9月18日

  账户特征:权益型账户,收益和波动性在所有投资账户中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投资于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充分利用证券投资基金较高的成长性,以获取账户资产长期稳定较高增值。

  投资限制:投资于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资产总值的70%,最高可达95%;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基金市场、资金利率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现金增利投资账户(原稳健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现金增利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05年3月25日

  账户特征:现金管理工具,收益较低、波动较小,安全性较高、流动性较高。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投资工具和各类可投资债券和债券型基金,以获取风险低而又稳定的收益。

  投资限制:①投资组合平均久期不得长于1年;

  ②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比例不高于资产总值的30%。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债券市场、资金利率、信用风险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积极成长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积极成长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07年5月18日

  账户特征:混合型偏权益类账户,收益和波动性在所有投资账户中仅次于成长先锋投资账户。主要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各类可投资债券,以获取账户资产的长期较高增值。

  投资限制:①固定收益类资产不高于资产总值的30%,最低为零;

  ②权益类资产不低于资产总值的70%,最高95%;

  ③投资于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基金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利率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平衡增长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平衡增长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07年5月18日

  账户特征:混合型平衡账户,收益和波动性处于权益型投资账户和债券型投资账户的中间水平。主要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各类可投资债券,以获取账户资产长期稳定增值。

  投资限制:①权益类资产不高于资产总值的50%,不低于20%;

  ②固定收益类资产不高于资产总值的80%,不低于40%;

  ③投资于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基金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利率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策略成长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策略成长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07年5月18日

  账户特征:混合型平衡账户,收益和波动性处于权益型投资账户和债券型投资账户的中间水平。主要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各类可投资债券,以获取账户资产长期稳定增值。

  投资限制:①权益类资产不高于资产总值的70%,不低于50%;

  ②固定收益类资产不高于资产总值的50%,不低于20%;

  ③投资于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基金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利率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季季长红利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季季长红利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10年6月25日

  账户特征:权益型账户,收益和波动性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投资于分红型股票基金,以获取账户资产的长期较高增值。

  投资限制:权益类资产不低于资产总值70%,最高95%;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主要风险来源于基金市场、资金利率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打新立稳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打新立稳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10年6月25日

  账户特征:混合型偏债类账户,收益波动小于权益型投资账户。主要投资于包括增强型债券基金、打新基金在内的各类证券投资基金,以获取持续、稳定的回报。

  投资限制:包括打新基金、增强型债券基金的基金资产不低于资产总值的80%,最高95%;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基金市场、债券市场、资金利率、信用风险等方面,并可能受政治、经济、证券市场、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优势领航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优势领航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15年3月16日

  账户特征:通过精选股票以及动态调整高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为客户提供稳健回报。本委托资产投资范围包括权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与货币类产品、回购、金融衍生产品等。

  投资限制:①投资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无任何限制;

  ②投资金融企业债,总量比例无限制;

  ③投资权益类总量比例为总资产的0%-95%,单只股票投资比例不得超过该股票发行总量的10%;

  ④投资流动性资产投资余额不低于账户价值的5%;

  ⑤对利用现金进行新股/新债申购的投资比例不设上限;

  ⑥对债券久期不做限制;

  ⑦投资衍生品须以避险为目的,不得用于投机。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并可能受政策、经济周期、利率汇率、上市公司经营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盛世优选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盛世优选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18年6月9日

  账户特征:非标混合型账户,投资以非标产品为主,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增加债券类资产和股票类资产,以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投资限制:投资于不动产类及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合计为账户价值的0%-75%,权益类占账户价值的比例为0%-40%;固定收益类占账户价值的比例为0%-80%。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资金利率方面,并可能受债券、股票,以及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盛世华彩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盛世华彩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20年12月3日

  账户特征:非标混合型账户,投资以非标产品为主,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增加债券类资产和股票类资产,以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投资限制:投资于不动产类及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合计为账户价值的0%-75%,权益类占账户价值的比例为0%-30%;固定收益类占账户价值的比例为0%-70%。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资金利率方面,并可能受债券、股票,以及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盛世嘉享投资账户

  账户名称:盛世嘉享投资账户

  设立时间:2022年4月20日

  账户特征:非标混合型账户,投资以非标产品为主,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增加债券类资产和股票类资产,以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投资限制:投资于不动产类及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合计为账户价值的0%-75%,权益类占账户价值的比例为0%-40%;固定收益类占账户价值的比例为0%-80%。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资金利率方面,并可能受债券、股票,以及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年金策略精选2号账户

  账户名称:年金策略精选2号账户

  设立时间:2022年5月13日

  账户特征:采用类养老金投资策略,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动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的比例,辅以细分组合构建,优选个券、个股或金融产品,力争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投资限制:权益类占账户价值的比例为0%-40%;固定收益类占账户价值的比例为0%-95%。

  投资风险:本账户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资金利率方面,并可能受债券、股票,以及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等多项风险因素的影响。

  二、中信保诚人寿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管理人报告

  (一)市场回顾

  经济方面,受超预期因素影响,2022全年经济增长3%。根据国家统计局与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具体分项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9.4%,制造业投资增长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0%,出口增长10.5%,基建、制造业和出口是经济的主要贡献项,消费和房地产则构成了明显的拖累。物价方面,全年CPI同比上涨2.0%,受猪肉价格变动影响,节奏上呈现先上后下的走势;全年PPI同比上涨4.1%,受高基数效应影响,节奏上呈现趋势性下滑。融资方面,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有所加强,政府债券净融资保持平稳增长。总体来看,2022年经济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疫情反复、房地产持续下行,海外俄乌冲突加剧、美联储加息加快、原油价格高企等均对我国经济形成了较大的制约。二季度我国推出6方面33项稳增长措施,各部委、各地方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最终二季度经济实现了正增长;随后三季度又推出19项接续政策,以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务限额等政策,助力经济进一步恢复;四季度又根据疫情发展的特点,及时调整了防疫政策,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房地产行业恢复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加大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工作,在国际油价和粮价上升、以及海外发达国家深陷高通胀的背景下,实现了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虽然并未实现年初两会定下的5.5%的经济增速目标,但年末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充分肯定了2022年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这是在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内部环境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股市方面,2022年权益市场总体上表现较差。2022年权益市场主要受到疫情反复、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中概股退市、人民币汇率贬值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全年,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恒生指数分别出现了-15.13%、-21.63%、-29.37%、-15.46%的下跌。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阶段性机会,4月底政治局会议召开后,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出台,疫情形势也有所好转,市场连续2个月反弹;11月两会召开后,防疫防控政策逐步优化,房地产相关政策也密集出台,市场对经济恢复的信心逐渐增强,同时海外美国通胀见顶回落,美联储加息速度放缓,这使得股票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反弹。行业层面,2022年全年仅有煤炭(+10.95%)和综合(+10.57%)取得了正收益;跌幅较小的行业包括社会服务(-2.23%)、交通运输(-3.41%)、 美容护理(-6.74%);跌幅较大的行业包括电子(-36.54%)、建筑材料(-26.13%)、传媒(-26.07%)等。

  债市方面,2022年债券收益率整体上呈现区间震荡态势。从年初至7月,基本维持在2.7%-2.85%的区间之内;从7月中旬开始,随着疫情的再度反复、经济金融数据的下滑、以及央行超预期降息10BP,债券收益率出现了明显且迅速的下行,最低下降至2.58%;从8月中旬开始,随着海外收紧预期的发酵,收益率止跌回升,进入11月后,随着疫情优化和房地产政策的出台,经济恢复预期明显强化,债券收益率迅速上升,甚至引发了理财产品的赎回潮。截至2022年12月3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353%,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1952%。信用利差方面,全年信用利差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

  (二)操作回顾

  1、优选全债投资账户

  2022年三季度,国内疫情管控持续冲击市场信心,叠加债券市场流动性宽松,收益率在9月来到了年内低位,信用利差压至历史低位。四季度市场情况陡然转变,疫情管控政策快速转向,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引起客户赎回潮,进而带动了信用债、银行永续债等理财核心配置品种遭遇巨量抛售,引起了流动性风险。信用债市场收益率大幅上行,部分品种上行幅度超过100bp。全年来看,尽管前三季度债券市场表现尚可,但四季度的大幅下跌抹掉了市场全年大部分收益。权益市场方面,尽管疫情管控转向,但市场对于疫情扩散的担忧和经济复苏前景存在较大担忧,市场下半年整体呈现震荡走势。

  展望后市,当前投资机构对于国内经济复苏的预期较为一致,因此年初以来从大类资产表现来看,权益市场强于债券市场。从基本面来看,复苏趋势确定性较强,但复苏力度不宜预期过高,在2022年低基数的情况下,预计全国经济增速目标为5%左右。政策方面,预计货币环境保持合理宽松,配合适当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目标,政策力度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市场方面,权益市场持续走强的动力不足,债券市场也不具备收益率大幅上行的条件。账户运作上,继续根据市场表现对股债比例做动态平衡,权益市场快速上涨后,将对二级债基做减持操作,并补充债券仓位增加票息收益,降低账户净值的波动性,实现绝对收益目标。

  2、稳健配置投资账户

  在账户持续营销的背景下,全年资产规模增长39.4亿元。宏观环境复杂且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的2022年,股债市场均经历了大幅波动,给绝对收益策略带来极大挑战。2022年固收配置上主要采取风格均衡的二级债基与纯债基相结合的配置策略,一季度中纯债转为防守思路,增配了存款类保险资管产品,以期提升稳定的安全垫收益,四季度在理财子赎回潮导致流动性风险提升、债市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减持纯债基替换到低波动稳健风格的二级债基,不断提升二级债基配置比例。权益配置上主要采取“仓位相对稳定,成长/价值适当均衡”的配置策略,主要以调整行业和风格结构的方式应对市场的变化,在估值总体收缩其安全边际更加重要的判断下,侧重多风格低估值策略+高低切换交易操作。在市场接连受到超预期因素扰动叠加筹码结构风险冲击之下,进行了相应的策略修正,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及流动性环境变化,做好适度通过降低仓位回避不确定性的准备。一二月主要以增加低估值稳增长配置比例来应对市场波动,基于对筹码结构风险的担忧,自2月起逐月小幅降低仓位,底仓增配了结构化保险资管产品作为绝对收益策略补充。4月底政治局会议后频繁维稳表态和稳增长政策推出后,战略上转向谨慎乐观,5月初通过提升仓位积极把握市场反弹机会。三四季度仓位保持稳定,持仓品种持续优化,增加了小盘风格、受益于疫后修复的消费医药的配置,并提高了行业ETF的止盈操作频率。

  2023年在加强各项政策统筹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预期目标的背景下,经济由底部开始逐季复苏,盈利和风险偏好都会有所提振,中美周期错位人民币汇率压力降低,股债风险溢价处于高位,权益市场机会将好于去年。但疫情形势的反复仍可能给经济带来最大不确定性,当下也仍处于弱现实和强预期的阶段,需要持续跟踪后期经济和政策的演化路径,均衡策略是较为稳妥的配置策略,同时在明确增量资金持续入场之前,保持高低切换风险控制意识。权益整体上采取“适当提高仓位中枢,风格均衡行业分散,精选基金Alpha,动态轮动调整”的配置策略。债市的交易逻辑主线切换为资金面和经济复苏,策略角度看,年度维度基于弱现实的组合风险较大,转向中期防守策略为稳健之选。固收整体上维持风格均衡二级与纯债相结合的配置策略,纯债以信用债短久期持有策略和杠杆套息策略为优先,辅以存款类保险资管产品,二级债基以低波动稳健风格、在周期制造和泛消费暴露的二级债基持股风格的品种为主。

  3、成长先锋投资账户

  在国内稳增长和海外美联储紧缩两大主线及俄乌冲突和国内疫情两大扰动因素背景下,上半年权益市场经历了三轮大幅波动,4月底随着疫情拐头,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出台,国内维持流动性宽松的政策信号再度确定,A股走出独立的反弹节奏。三季度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性有所加大,美联储鹰派的力度和持续性不断超出市场预期,市场下跌缺乏主线。四季度国内疫情呈现爆发趋势,防控政策在11月下旬出现转向,快速达峰的过程中,国内宏观经济进一步承压,海外加息势头边际有所放缓,A股市场对复苏作出提前反应,呈现以消费出行为主线的反弹行情。

  2022年市场整体看法偏中性,具体配置上主要采取“仓位相对稳定,成长/价值适当均衡”的配置策略,主要以调整行业和风格结构的方式应对市场的变化,在估值总体收缩其安全边际更加重要的判断下,侧重多风格低估值策略+高低切换交易操作。在市场接连受到超预期因素扰动叠加筹码结构风险冲击之下,进行了相应的策略修正,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及流动性环境变化,做好适度通过降低仓位回避不确定性的准备。一季度主要通过减持成长风格而增加低估值风格配置以使持仓结构更加均衡来应对市场,基于对筹码结构风险的担忧,自2月起逐月小幅降低仓位。4月底政治局会议后频繁维稳表态和稳增长政策推出后,战略上转向谨慎乐观,通过提升仓位和弹性品种的配置积极把握市场反弹机会。三四季度仓位保持稳定,持仓品种持续优化,并增加了受益于疫后修复的消费医药及金融地产链上的配置,年末向基准进一步拟合,进行结构再平衡以实现平稳开年。

  4、现金增利投资账户

  组合大体维持70-80%货币基金的配置比例运行,采取货基轮动优选辅以阶段性融出回购的策略,固收增厚收益策略主要利用有国债期货平抑利率波动的稳健型纯债基,同时保持一定二级债基的配置结构。一季度中伴随社融回升宽信用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纯债转为防守思路,配置向短债和存款类保险资管产品倾斜。四季度在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叠加房地产再获政策支撑持续放松以及市场对远期经济预期改善的背景下,纯债转向中期谨慎的操作思路,信用债短久期持有策略和杠杆票息策略为优先,辅以存款类保险资管产品,二级债基以低波动稳健风格、在周期制造和泛消费暴露的二级债基持股风格的品种为主。全年来看,组合风险可控,净值稳步积累。

  5、平衡增长投资账户

  2022年上半年账户采取积极配置策略。固收以纯债配置为主,权益在不同风格下轮动配置,由于权益整体风格偏大市值白马股,风格上并不占优,2022上半年的收益表现不佳,因此给账户净值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2022年下半年账户依然采取积极配置策略。固收以纯债配置为主,久期1-3年;权益采用行业轮动策略,选股偏向成长。由于下半年理财踩踏事件,固收面临较大的回撤的系统风险,而久期偏短的配置在经济趋势不佳的情况下也处于劣势中。权益在行业配置上较好,但下半年的选股风格偏向低估值,因此相对收益不明显。

  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拐点。其中美国通胀开始回调,俄乌战争对市场影响逐渐冲淡,欧洲在暖冬下安然度过能源危机,中国则在疫情管控的全面放松下经济开始触底。因此,股票市场在11月份之后开始反转,下游消费领域的板块快速复苏,港股反弹得更为猛烈。但同时11月份的理财赎回踩踏事件也对固收资产的收益率带来显著的冲击。

  展望2023年上半年,我们对市场相对乐观,因为疫后修复将带来生产消费以及流通环节的逐渐恢复,海外虽然有加息放缓下的衰退危机风险,但软着陆的可能性也在加大。所以2023年上半年我们继续采取积极配置策略,固收以纯债基金为主,久期维持不变,权益资产将积极进行行业轮动的配置,个股上将进行更加均匀的风格配置。

  6、策略成长投资账户

  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一季度受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和疫情扩散影响,主要指数均大幅下跌;二季度中后段,随着基本面边际改善、预期回暖,市场信心得以重建,市场V型大反弹;经历 5、6 月份的反弹后,部分行业估值回归高位,但在疫情防控和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信用端迟迟未能企稳,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动能相对悲观,海外美联储接连超预期加息,美元指数冲高、人民币汇率显著贬值,市场再度进入下行通道;国庆假期后,市场开始博弈疫情防控政策预期,叠加房地产宽松政策持续加码,风险偏好开始企稳改善,市场演绎超跌反弹。

  加息放缓预期受挫,全球资产承压。受到服务业回暖的推动,美国2月Markit 综合PMI初值边际大幅回正至50.2%,其中Markit制造业PMI初值边际改善至47.8%,好于市场预期的47.2%。美国1月PCE同比边际回升至5.4%,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边际回升至4.7%,特别是耐用品消费支出再度上行,通胀超预期边际上行,以能源为代表的商品分项边际回升和以房租为代表的服务分项仍有韧性是本轮PCE边际上行的主因。在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增长下,通胀的回落进程并不顺畅。就业与通胀数据超预期后,市场紧缩预期再度抬头,全球资产承压,芝商所的FedWatch工具显示,市场现在主流预期已经是3月、5月和6月议息会议各加息25bps。不过,在巨大的衰退风险面前,美联储在未来的每一次加息可能都会比2022年更为谨慎。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与3月期收益率的倒挂水平已达到-91bps,是1980年以来的最大值,纽约联储未来12月经济衰退概率指数亦上升至57.13%的高位,美国衰退预期已达历史峰值。

  国内经济复苏方向确定。当前市场仍处于等待经济复苏强度的进一步确认,或者政策进一步放松的信号出现的窗口。从高频数据来看,工业需求正在全面回暖,节后开工复产加速推进的同时,钢材、水泥、沥青需求同比增速已经转正;二手房市场的量价齐升,近期30城新房销售数据也已达到2018年农历同期水平;社零及工业生产的修复程度要明显好于基建和地产,后续修复的持续性与斜率变化需继续观察;2月国内制造业PMI52.6,非制造业PMI56.7,皆超市场预期;其中制造业PMI中的生产和新订单分项上行明显,预计1~2月的工业生产景气明显改善后将延续回暖。

  总量政策目标稳健,未来行动将更积极。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的经济目标整体比较稳健,报告提出实现5%左右的GDP增速,赤字率拟按3%安排;积极的财政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扩大内需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首要安排,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关注复苏进度和政策。春季行情仍在途中,但未来1-2个月,市场的定价逻辑将逐步由预期转向现实,因此A股最为顺畅的价值修复行情窗口可能接近尾声。考虑到真正的旺季需求有待验证,现阶段的行情特征仍是预期驱动为主;大盘的重拾升势,需要实体或融资端更多惊喜的出现。行情进入换挡期,关注两会政策方向,重点关注数字经济、信创、半导体和消费板块;关注估值低位、业绩改善的复苏链的有色、化工、建材板块;同时关注新一轮国企改革带来的国央企价值重估。

  7、积极成长投资账户

  2022年,新冠病毒对中国经济供需两侧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在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疫情制约消费场景的情况下,实体经济特别是居民部门信心较差,消费恢复缓慢,地产销售则持续低迷。海外方面,2022年初的俄乌冲突爆发,造成地缘政治各方关系的恶化,同时推动欧美等各国能源与服务价格超预期上行,迫使美联储在中期选举前大幅加息遏制通胀并带动美元走强。中美利差则自2010年以来首次倒挂,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制约国内风险资产表现。这些不利因素,反映在中国股市方面,A股在过去一年里持续受压,回调幅度较大;港股及中概股受到的冲击更为巨大。

  但自2022年11月份以后,前期压制市场的多项因素出现了边际改善继续,市场迎来了拐点。海外方面,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结束、经济数据在高利率压制下显现拐点,尽管美联储加息尚未结束,海外投资者已经开始提前进行“衰退交易”——押注美债利率下行、美元走弱。国内方面,11月份以后,市场迎来了地产融资政策的实质性利好以及疫情政策的根本性调整,市场交易的逻辑围绕“后疫情”主线与经济复苏主线,防疫链、地产链、线下消费、港股互联网等板块均出现上涨,指数也低位回升。

  站在当前时点,市场关注点已从政策边际转为基本面的实质修复。在经济复苏趋势得到有效确认之前,加之外部事件对风险偏好的扰动,A股市场短期波动率可能持续偏高。然而展望2023年,我们对经济复苏持有信心,我们仍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拐点位置,社融加速冲底之后将迎来上行周期,不过,经济复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的波动回升,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对于A股市场,我们中期仍然相对乐观。其一,当前权益资产的绝对估值、相对债券的估值均处于历史中枢下方,性价比较高;其二,即使仅是弱复苏,当前A股也没有进行充分定价;其三,考虑到我们仍处于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预计流动性层面不会过早显著收紧,宏观环境整体对市场有一定支撑。

  组合操作上,我们认为2023年主线是“修复”,体现为市场估值修复和企业盈利修复,在过去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以及企业盈利受疫情和周期(比如地产周期)冲击的起点上,这种“修复”将使今年较多的行业和个股均有很好的投资机会。由此,我们在行业配置上将会更为分散和均衡,持有个股的数目也会相应增加。重点而言,我们偏向于配置多行业(包含细分子行业)的龙头白马公司,这类龙头公司(所谓的“核心资产”)在过去的两年里下跌较多,估值在合理偏低的水平,而其基本面较为扎实,核心竞争优势犹在(甚至有所提升),盈利的“修复”更为清晰可见。同时,我们会因应市场的涨跌、行业对比、主题机会等等,对组合的结构做动态调整。

  8、季季长红利投资账户

  基于较小的账户规模和资金流动的扰动,流动性管理以及仓位的被动调整和资产配置的再平衡是账户操作的重要内容。主动操作上,仓位维持在战略配置水平,持仓品种以锚定基准的大盘蓝筹指数增强基金为主,辅以少量风格指数基金增厚超额收益。

  9、打新立稳投资账户

  在公募基金继续享受打新政策红利的背景下,账户以配置打新基金的投资策略为主,品种上倾向配置固收打底、以蓝筹风格做权益底仓规模适中的股债混合型打新基金。账户以流动性管理以及仓位的被动调整和资产配置的再平衡作为账户操作的重要内容,仓位维持在战略配置水平之上。

  10、优势领航投资账户

  2022年上半年A股经历了大幅波动,美联储超预期加息、俄乌战争、上海疫情等“黑天鹅”导致市场在1-4月份连续剧烈调整。5月份之后,随着上海疫情结束,政策推动复工复产,市场偏好迅速修复,A股出现显著反弹。但是3季度经济再度走弱,叠加9、10月份疫情反复,市场再度大幅回撤。12月疫情政策发生明显转变后,市场重新从底部反弹。全年来看,股票市场下跌幅度较大,优势领航账户在仓位上始终较高,未能规避市场下跌,净值也出现明显回撤。

  2022年,美联储加息对估值造成极大压制,疫情防控和地产风险对业绩造成杀伤,三个因素共同影响,促成全年走弱。展望2023年,上述负面因素都有望减轻,疫情防控和地产政策已经转向,美联储加息仍有可能对市场造成扰动。

  恢复经济是政策上2023年的重点,财政、货币政策预计都将偏暖。同时,A股估值处在历史上较低水平,从沪深300指数角度来看,市场已经连续2年熊市,2023年大概率会好转。从海外经验来看,“躺平”后的第一波冲击最为严重,此后经济活动逐步向正常回归,加上最近中央经济会议表态明年要改善预期、刺激内需,我们认为经济大概率在第一波冲击后开始从底部恢复,看全年我们比较乐观。

  过去2年,在疫情影响下、叠加打击地产、限制互联网巨头等各种政策,经济整体亮点有限,有增长的行业不多,因此市场资金最终集中在稀缺的成长板块,如新能源、电动车等。若我们的判断正确,23年经济整体复苏,那么更多的行业有望重新具备投资机会,市场资金将重新布局。因此在行业配置上,我们认为2023年应更加均衡,加大在消费、地产链等板块的布局。

  11、盛世优选投资账户

  2022年上半年账户配置以非标资产为底仓,剩余资金配置以固收资产为主,适当参与股票阶段性行情。2022年下半年账户配置以非标资产为底仓,剩余资金配置以固收资产为主,适当参与股票阶段性行情。

  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拐点。其中美国通胀开始回调,俄乌战争对市场影响逐渐冲淡,欧洲在暖冬下安然度过能源危机,中国则在疫情管控的全面放松下经济开始触底。因此,股票市场在11月份之后开始反转,下游消费领域的板块快速复苏,港股反弹得更为猛烈。但同时11月份的理财赎回踩踏事件也对固收资产的收益率带来显著的冲击。

  展望2023年上半年,我们对市场相对乐观,因为疫后修复将带来生产消费以及流通环节的逐渐恢复,海外虽然有加息放缓下的衰退危机风险,但软着陆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利率债方面,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经济修复的程度还不够,且国内不存在通胀压力,人民币汇率处在5年来平均水平,央行依然有保持资金宽松的动机和环境,我们预计全年资金均较为宽松;2022年的稳增长政策和年底疫情防控解除将为2023年经济数据改善打下基础,并促使“稳信用”阶段向“宽信用”阶段过渡;理财赎回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尽管未来还有阶段性压力,但再次形成重大冲击的概率不高;预计2023年利率将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与宽信用政策预期博弈的影响下窄幅震荡,中枢上移。信用债方面,我认为经济基本面走强的预期下,票息杠杆策略是占优策略,我们建议优选短久期,可以抵抗后续债市调整风险的。股票市场方面,2023年政府工作基调重经济,前期稳增长政策以及疫情解除后的经济正常运转均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从而对权益市场带来支撑,沪深300指数从2021年初至今已有两年的调整期,并在2022年四季度一度突破股债ERP的两倍标准差,无论从长度和幅度上都具备了反弹的技术基础;我们重点看好消费、地产链和部分成长板块:1、消费,疫后修复空间最大,包括了食品饮料、旅游出行、商贸、纺织服装、影视娱乐以及线下店面相关的美容、医疗服务等;2、地产链,2022年至今受政策庇护,有望形成景气度向上,包括了地产开发、建材、家具和厨电等;3、成长板块,前期高景气的电动车和半导体可能面临阶段性调整,而光伏、海风、储能依然具备高景气,军工、CXO以及信创的景气情况还需观察。

  账户整体仍采用CPPI保本策略,以安全的非标资产为基石,以固收资产为补充,小幅参与权益市场博取弹性,力争给客户贡献稳定向上的财务收益。

  12、盛世华彩投资账户

  2022年上半年账户配置以非标资产和固收资产为主,适当参与股票阶段性行情。

  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拐点。其中美国通胀开始回调,俄乌战争对市场影响逐渐冲淡,欧洲在暖冬下安然度过能源危机,中国则在疫情管控的全面放松下经济开始触底。因此,股票市场在11月份之后开始反转,下游消费领域的板块快速复苏,港股反弹得更为猛烈。但同时11月份的理财赎回踩踏事件也对固收资产的收益率带来显著的冲击。

  展望2023年上半年,我们对市场相对乐观,因为疫后修复将带来生产消费以及流通环节的逐渐恢复,海外虽然有加息放缓下的衰退危机风险,但软着陆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利率债方面,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经济修复的程度还不够,且国内不存在通胀压力,人民币汇率处在5年来平均水平,央行依然有保持资金宽松的动机和环境,我们预计全年资金均较为宽松;2022年的稳增长政策和年底疫情防控解除将为2023年经济数据改善打下基础,并促使“稳信用”阶段向“宽信用”阶段过渡;理财赎回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过去,尽管未来还有阶段性压力,但再次形成重大冲击的概率不高;预计2023年利率将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与宽信用政策预期博弈的影响下窄幅震荡,中枢上移。信用债方面,我认为经济基本面走强的预期下,票息杠杆策略是占优策略,我们建议优选短久期,可以抵抗后续债市调整风险的。股票市场方面,2023年政府工作基调重经济,前期稳增长政策以及疫情解除后的经济正常运转均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从而对权益市场带来支撑,沪深300指数从2021年初至今已有两年的调整期,并在2022年四季度一度突破股债ERP的两倍标准差,无论从长度和幅度上都具备了反弹的技术基础;我们重点看好消费、地产链和部分成长板块:1、消费,疫后修复空间最大,包括了食品饮料、旅游出行、商贸、纺织服装、影视娱乐以及线下店面相关的美容、医疗服务等;2、地产链,2022年至今受政策庇护,有望形成景气度向上,包括了地产开发、建材、家具和厨电等;3、成长板块,前期高景气的电动车和半导体可能面临阶段性调整,而光伏、海风、储能依然具备高景气,军工、CXO以及信创的景气情况还需观察。

  账户整体以安全的非标资产为基石,以固收资产为补充,持仓从底仓策略向进攻性转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控制整体回撤的情况下,增加杠杆。

  13、盛世嘉享投资账户

  2022年4月中盛世嘉享账户正式启动销售,账户配置以非标资产和固收资产为主。

  展望2023年,预计经济总体将呈现出修复态势,全年可实现略超过5%左右的增速;节奏上,预计一季度是经济的低点,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预计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消费将出现明显复苏;消费的短期弹性可能高于预期,但长期修复水平有待观察;2023年或存在通胀阶段性走高的压力。结构上看好场景修复下的消费和医药,政策驱动下的科技自主和经济修复中后期的资源,场景回归带来消费向正常水平修复,若弱预期转强,超额储蓄有望进一步促进补偿性消费。1月31日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除建立消费长效机制外,还强调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新基建对应医疗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科技自主对应信创、新材料、半导体、创新药。此外,Q3-Q4随着经济动能增强,资源品前期投资不足等供给因素可能显现,看好油气、金属等资源品阶段性表现。为明显的好转。后续随着经济的继续企稳修复,股票市场大概率还存在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2023年账户销售稳定后将在非标资产和固收资产的基础上,逐渐配置含权资产,在控制整体回撤的情况下,增加杠杆,逐渐提高账户收益率。

  14、年金策略精选2号账户

  2022年5月中年金策略精选2号账户正式启动销售,账户采用类养老金投资策略,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动态调整大类资产配置的比例,辅以细分组合构建,优选个券、个股或金融产品。

  展望2023年,预计经济总体将呈现出修复态势,全年可实现略超过5%左右的增速;节奏上,预计一季度是经济的低点,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预计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消费将出现明显复苏;消费的短期弹性可能高于预期,但长期修复水平有待观察;2023年或存在通胀阶段性走高的压力。结构上看好场景修复下的消费和医药,政策驱动下的科技自主和经济修复中后期的资源,场景回归带来消费向正常水平修复,若弱预期转强,超额储蓄有望进一步促进补偿性消费。1月31日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除建立消费长效机制外,还强调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新基建对应医疗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科技自主对应信创、新材料、半导体、创新药。此外,Q3-Q4随着经济动能增强,资源品前期投资不足等供给因素可能显现,看好油气、金属等资源品阶段性表现。账户整体以安全的固收资产为基石,逐渐配置含权资产,在控制整体回撤的情况下,增加杠杆,逐渐提高账户收益率。

  (三)市场展望

  从国内经济周期位置和性价比比较上看,2023年预计股强于债。目前权益定价的重心逐渐从衰退后期的流动性过渡到复苏前期的领先经济指标和高频景气指标。意味着后续只要复苏逻辑不打破,即使流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