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管时代·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8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交所上市公司
阵营扩至两百家

  (上接A01版)此外,超八成北交所公司入选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录,8家北交所公司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这些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掌握一定核心技术,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2022年,上述200家北交所公司平均研发支出3556.26万元,同比增长21.26%;平均研发强度4.63%,约为规模以上企业平均水平的3倍。其中,七成公司研发投入实现增长,贝特瑞、海泰新能等10家公司研发支出超过1亿元;24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从专利数量看,北交所上市公司2022年新增专利超26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600项。

  面对多重挑战,北交所公司经营质量整体保持稳健。2022年,上述200家北交所公司平均实现营业收入7.68亿元,同比增长21.95%;平均归母净利润7152.99万元,同比增长12.12%,其中22家公司盈利超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88.29亿元,同比增长28.27%;生产建设稳步推进,购置固定资产等投资合计支出144.87亿元,同比增长46.68%。

  市场建设成效显现

  开市以来,北交所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市场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制度建设方面,北交所初步构建了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体系,并根据全面实行注册制的安排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同时,匹配市场定位,北交所上市准入标准与科创板、创业板保持一定差异,提供多元化融资品种、融资方式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实施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安排等。

  企业赋能方面,北交所200家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405.62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03亿元;4家公司再融资注册或发行,共计(拟)募集资金超过20亿元,助力企业实现产能扩张、技术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36家北交所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激励对象涉及核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骨干员工近2700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间,北交所一批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有声。北证50指数提供了市场表征和投资基准,带动8只指数基金发行;融资融券业务丰富了投资者交易策略,两融标的股票达71只;混合做市改善了交易质量,13家做市商为36只股票做市。

  北交所聚集效应释放,涌现了贝特瑞、曙光数创、吉林碳谷、富士达等一批创新性和成长性凸显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此外,北交所“头雁效应”有效发挥,新三板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交所已形成股债并进的发展格局。开市以来,北交所政府债券发行业务平稳启动,实现了境内交易所服务国债发行的新突破,目前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和国债规模合计超过2.14万亿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