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8日 星期四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恒拓开源总经理刘德永:
加大自主创新 迎接智慧航空新阶段
● 本报记者 杨洁

  ● 本报记者 杨洁

  

  “我们的产品每天支撑超过1.2万架次航班的运行保障,每天为约10万航空机组人员提供航行服务支持,每天为约3000架次飞机提供运行管理服务,每年为3000万张机票提供后台支撑服务。”在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恒拓开源董事、总经理刘德永言语中流露自豪。

  作为一个创业20多年的老兵,刘德永见证了中国民航信息化从仰望、跟跑、到并跑的全过程,“现在已到了需要自主创新来实现领跑的阶段了。”他判断,民航业被积压的IT需求正在稳健复苏,甚至可能会快速释放,“恒拓开源做好了迎接行业复苏的准备”。

  处于第一梯队

  中国证券报:公司产品在国内外竞争中处于怎样的水平,具备了怎样的壁垒和护城河?

  刘德永:恒拓开源面向航空公司、机场、航油及其他保障单位提供全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保障我国民航安全运行的核心软件供应商之一。在航空公司的部分核心业务领域,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是国外软件厂商在我国民航信息化领域的可靠替代者。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整体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甚至靠前的位置,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在追踪新技术和开源化等方面也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公司如今已成长为民航IT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领军者,这是公司团队保持对民航IT服务的持续专注、不断创新、长期积累的结果。

  中国证券报:我们注意到,恒拓开源业务范围已经拓宽至民航业务以外的领域,这是短期选择还是长期的战略方向?向非航空领域拓展业务的难度大吗?

  刘德永:向非航空领域发力是公司的长期战略选择,这样能更好地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实现快速成长。开展非航空领域业务确实具有很大挑战。不过,通过一年多的内部孵化,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初具规模。未来,公司计划继续通过并购整合持续推进新行业的拓展和新产品、新能力的建设,致力于打造以航空为主,多支柱发展的业务格局。

  预期稳健复苏

  中国证券报:当前行业需求在发生哪些变化?行业低谷期,公司在做哪些准备来迎接复苏?

  刘德永:过去三年其实都不好过,好在公司作为行业核心业务供应商,现金流保持得不错,加上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支持,心里不慌。

  因为受疫情、油价、汇率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导致航空IT建设的进展有所放缓,航空智慧化建设节奏被打乱。但行业发展趋势没有变化,IT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延缓、积压。当前行业在复苏中,过去积压的需求会快速释放。行业IT需求在未来几年释放的节奏会变快,机会会更多。

  在低谷期,依托良好的现金流和资金储备,公司一方面持续大力投入研发,保持技术领先,研发和推出了一批智慧航空应用产品,如数字化放行、智能飞行计划、PLM等,从目前市场反馈来看,这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已见到成效;另一方面优化了人员结构,建立了更高效率和素质的团队,以更好地迎接即将到来的行业复苏。

  中国证券报:你对今年民航业的预期和判断是怎样的?

  刘德永:行业整体稳健复苏,国内国际业务复苏节奏不同,国内业务快速恢复,国际业务平顺恢复。

  向智慧航空迈进

  中国证券报:目前我国民航信息化整体水平怎么样,航司的投入意愿和投入水平怎么样,与国外对比如何?

  刘德永: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民航信息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基础设施迅速完善,大量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信息化总体达到了比较良好的水平,目前处于由数字化转型向智慧航空发展的过程中。

  从投入水平来看,我国民航业IT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与国外相比差距仍较大,比如国内航空公司IT投入占比为1%-3%,机场为5%-8%,预期未来还会进一步提升。

  中国证券报:你认为民航信息化建设未来有哪些提升的空间和方向?

  刘德永:有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我们在重点关注:一是基于信创要求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发展趋势。经过全行业的努力,民航信息化系统在“卡脖子”的问题上并不严重,但基于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要求的系统优化和更新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也同时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恒拓开源作为核心供应商,很早就在做准备,目前公司新研发的产品完全能满足国产化的生态适配要求。

  二是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智慧航空的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崛起,自然会对行业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契合这一趋势,打造基于新架构、新技术的新一代数字化、智慧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此外,在数据服务、专业的业务支持比如气象服务等领域,国内与国外行业巨头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也需要重点关注。

  中国证券报:AI大模型等新技术对软件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公司有何研判和准备?

  刘德永:目前AI大模型是个很热的话题,很多企业譬如百度、阿里等都推出自己的通用大模型,我们也在积极关注和跟踪研究,在探索能否基于我们行业Know-How和数据积累,打造基于行业的垂直大模型。AI在行业应用一定是个趋势,公司已经安排专门团队在研究行业应用的落地场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