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8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19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券代码:601686 证券简称:友发集团 公告编号:2023-054
债券代码:113058 转债简称:友发转债
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2年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召开情况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 “公司” )于 2023年05月18日11:00-12:00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e互动之e访谈”网络平台(http://sns.sseinfo.com),以网络文字互动方式召开了2022年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2023年05月11日,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ee.com.cn)披露了《关于举办2022年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公告》,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说明会基本情况

  1、 会议主题: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2、 会议时间:2023年05月18日上午11:00-12:00;

  3、 召开方式:网络文字互动;

  4、 会议地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e互动之e访谈”网络平台(http://sns.sseinfo.com);

  5、 参会嘉宾: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二、 本次说明会投资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公司答复情况

  公司在本次说明会上,针对投资者关心的公司经营情况、员工激励计划、公司未来发展等内容,与广大投资者互动交流,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围内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回答,具体如下:

  问题1:根据公司股权激励草案及公司年报可以看出,虽然公司钢管产销规模早已稳居行业第一,但公司未来经营目标依然会不断扩大钢管生产经营规模,并拓展新钢管品类,请问公司制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战略目标汇给公司带来什么?意义是什么?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虽然公司已经连续17年焊接钢管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焊管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会持续提升,这也标志着焊管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所以公司未来将继续推行全国布局战略,通过选址新建或收购兼并、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持续扩大产销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最终拥有价格话语权。随着公司产销规模的逐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必将持续提升,最终会铸就产品品牌及价格的话语权,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规模采购优势,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满负荷、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摊薄管理成本;以高市场占有率为基础,成为各区域市场第一品牌并成为价格风向标,提高产品毛利润。通过开发新的高附加值钢管品类,加大钢管直销占比,加强钢管终端服务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些举措必将逐步形成公司产品量价齐升的局面,大幅提高产品毛利率,持续提升公司未来业绩。感谢您对友发集团的关注!

  问题2:您好,公司未来有股权激励计划吗?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始终倡导合作文化,从创始之初就推行管理团队股份合作机制,上市之后,于2021年4月面向240名管理干部发放了2,760万股限制性股票;为“友发2025计划”的顺利实现,公司于2022年8月再次面向463名管理干部推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以及面向396名管理干部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今年暂时没有新的股权激励计划,未来公司将根据发展需要继续推出新的股权激励计划,请您持续关注公司发布的相关公告,谢谢您对友发集团的关注。

  问题3: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推进,对行业及公司未来发展有何影响?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双碳”背景下,未来数年内钢管行业中属于小、散、乱、污的落后产能(企业)必将被逐渐淘汰,这对于那些经营理念先进、管理规范、拥有一流品质和品牌、生产技术过硬、环保达标、营销渠道占据优势、重视绿色能源、实力雄厚的大规模头部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钢管行业的产能和市场必将向龙头企业以及环保投入大、规范性好的公司集中。友发集团就是钢管行业头部企业的典型代表。多年来,公司倡导合作发展理念,鼓励中高层管理团队入股,为自己干;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不仅注重环保达标,还投巨资将生产厂区打造成“国家级AAA旅游景区”,树立行业环保新标杆;公司重视绿色能源开发和使用,绝大多数企业厂房屋面铺设了光伏发电板等;鼓励全员创新,每年收到的员工合理化建议超过20万条,拥有超过百项的技术专利;产销规模逐年提升更标志着企业实力稳步增强。随着行业市场占有率向头部企业逐步集中,友发集团产品的定价能力以及产品市占率双双持续推升,净利润率和周转率会逐步提高,总资产回报率也必然提高。感谢您对友发集团的关注!

  问题4: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上升60%多,请问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三年疫情影响消除,市场恢复性增长,公司各企业适应新环境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成本控制良好。钢材价格也止跌回升,迎来了首季开门红。公司一季度产品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84万吨,同比增长5.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63.98%。感谢您对友发集团的关注!

  公司已于2023年5月17日将预征集的问答提交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e互动之e访谈”网络平台(http://sns.sseinfo.com),具体如下:

  问题1:贵公司已经参与了雄安新区的建设,未来是否有参与其他经济圈建设的打算?例如川渝经济圈,大亚湾经济区。是否会把参与雄安新区的建设进行复制和推动?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这是必然的。公司的主要钢管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几乎覆盖国内所有省份。凡重点经济区域、重要城市、重点项目,公司都会重点关注,包括但不限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川渝经济圈、大亚湾经济区等。感谢您的关注!

  问题2:贵公司一季报的财务报表业绩大幅好转,大幅好转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三年疫情影响消除,市场恢复性增长,公司各企业适应新环境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成本控制良好。钢材价格也止跌回升,迎来了首季开门红。公司一季度产品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 15.84 万吨;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降低5.48%;净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63.98%。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全国布局战略,沿着友发十年发展战略目标奋力前进,全力以赴完成“友发2025”三年目标,即实现2023年钢管净销量 1,550 万吨、净利润 12 亿元;2024年钢管净销量 1,630 万吨、净利润 14 亿元;2025年钢管净销量 1,700 万吨、净利润16 亿元。感谢您的关注!

  问题3:贵公司已经进行了两次回购,累计下来的回购金额达到了多少?连续回购的股份主要用途?未来是否还会回购?

  答: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截至2023年5月15日,公司累计回购公司股份 14,955,224 股,回购资金总额 129,458,734.6 元,主要用于团队股权激励。根据5月8日披露的回购信息,公司本次拟回购股份规模为1-2亿元,主要用于员工激励和可转债转股。

  友发集团从创业开始就推行了股权合作机制,鼓励主要管理团队成员出资入股,树立合作文化,让管理者以“主人心态”投入工作,为自己干,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友发上市后,更需要不断的激励团队努力干,还要鼓励新加盟和新提职的管理团队努力工作,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达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和氛围。

  回购股票主要还是对公司发展有信心,对公司承诺的未来业绩的实现有信心,对友发十年发展战略有信心,对行业发展有信心,更是对团队协作有信心。

  感谢您的关注!

  问题4:上市以来,募集资金的投向是什么?进度?效果?项目使用情况?以5年为周期,贵公司就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怎么样的评价?下一个5年规划?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约17亿元,用于投资建设陕西友发钢管项目,目前项目已结项,运行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成为中西部重要的钢管生产企业。

  公司2022年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人民币2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主要用于唐山友发新型建材项目建设,一期项目100万吨盘扣脚手架已投产,目前仍处于逐步达产期;二期100万吨方矩管项目已投产并达产。

  近五年(2023-2027年),随着公司继续推行全国布局战略,产销规模会持续扩大且较快增长,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望接近50%,将极大提升品牌和市场话语权。随着友发营销革命的不断深入,加大终端市场销售比例和服务功能,加强高附加值钢管产品拓展和产业链延伸,力争在“钢管产业互联网”取得新进展,公司业绩必将随之大幅提升。展望未来,公司还将适时拓展海外市场,沿着“由千万吨迈向千亿元,做全球管业第一雄狮”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感谢您的关注!

  关于本次业绩说明会的具体内容,请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e互动之e访谈”网络平台(http://sns.sseinfo.com)。

  感谢各位投资者积极参与本次说明会,公司在此对长期以来关注和支持公司发展并积极提出建议的投资者表示衷心感谢!

  特此公告。

  

  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3年05月18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