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92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代码:688690                                                  公司简称:纳微科技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关于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部分内容。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拟以实施2022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3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41,526,697.77元(含税),占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09%;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以上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高性能纳米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微球品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芯”材料。公司秉持“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经营理念,长期坚持底层技术创新和跨领域合作,突破了微球精准制备的技术难题,实现对微球材料粒径、孔径及表面性能的精准调控,成功将产品应用于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众多领域,打破了国外领先企业长期以来的技术和产品垄断,加快了高性能色谱填料和间隔物微球的国产化速度,推动了国产自主研发产品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进程。

  通过持续十余年的跨领域研发创新、技术进步与产品积累,公司建立了全面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体系,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专有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家可以同时规模化制备无机和有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公司能够根据相关领域的关键应用需求,精准调控微球材料的尺寸、形貌、材料构成及表面功能化,进行精准化、个性化制备。公司目前可提供粒径范围从几纳米到上千微米、孔径范围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的特定大小、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均匀性微球。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用于生物制药大规模分离纯化的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微球、用于药品杂质分析检测的色谱柱、用于控制LCD面板盒厚的间隔物微球以及体外诊断用核心微球等,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分离纯化技术服务。

  本报告期公司通过增加投资控股收购了苏州赛谱仪器有限公司。赛谱仪器通过连续十余年的技术创新与产品积累,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专有技术,仪器产品主要应用于蛋白多肽、抗体、疫苗以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细化分离纯化,功能齐全,性能稳定,是实验室用国产蛋白纯化设备领域的领先企业。

  1. 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

  公司目前产品和服务主要涉及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和体外诊断等三大应用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公司主要为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提供关键的色谱填料和层析系统,同时也为药品质量检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分离和分析耗材;平板显示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间隔物微球,同时可以提供包括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间隔物微球(间隔物硅球)、导电金球、黑球等光电应用微球材料;体外诊断领域,主要提供磁微粒化学发光、胶乳免疫比浊、免疫荧光、核酸提取等产品所需的磁珠、乳胶微球、荧光微球等关键微球原材料。

  ■

  (二) 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依托深厚的微球精准制备底层技术基础和优势,拓展相关领域的产品和业务,持续提升自身的成长空间和天花板。

  ■

  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完整的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体系。公司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行业惯例及市场状况合理选择经营模式,并根据发展战略、客户需求和供应商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自身经营模式。

  1. 采购模式

  公司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建立了完备的采购体系,通过合格供应商目录对供应商进行统一管理。公司采购主要包括原材料及少量产成品,原材料用于公司自产产品生产,成品系应客户需求自其他厂商采购,用于与公司产品搭配销售。鉴于公司的产品特性,公司采购原材料品种多、质量要求较高,主要采购的原辅材料包括化工原料、定制部件、外发机械和电子加工件、包装材料、生产研发用化学试剂、耗材等。

  2. 生产模式

  公司设有生产中心对公司生产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公司主要产品均为标准品,制定安全库存指标,根据实时库存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同时根据临时订单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对于定制产品等非主要产品,公司一般根据订单组织生产。

  3. 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直销的销售模式,通过与客户对接,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筛选合适产品,并为部分客户提供项目工艺开发以及技术解决方案以实现产品销售。

  在生物医药领域,公司主要从早期研发阶段开始提供纯化产品或解决方案,深度绑定客户。在此过程中,对于较为早期的生物制药产品,公司可以在研发阶段切入,定制化研发客户需要的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并有望基于前期介入,在规模化生产阶段锁定客户;而对于较为成熟的商业化阶段生物制药产品,公司则主要提供分离提纯使用的产品(核心耗材)的一种可替代选择。借助这样的模式,公司已经与众多医药生产企业、科研院所、色谱柱生产企业及CRO/CDMO(合同研究组织/合同工艺开发和生产组织)企业等形成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整体化解决方案,推广“交钥匙”工程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除与客户对接的销售团队外,公司设有专门的应用技术开发部门,为客户提供药品分离纯化方案,从而促进公司产品的销售。

  4. 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自主研发的模式,针对具体研发项目,进行事前立项评审、事中跟踪管理、事后结项验收的全项目周期管理。各研发团队根据分工,分别聚焦特定领域进行专项开发,必要时邀请其他学科专家合作以实现技术突破;针对重点研发项目,公司亦组织核心研发团队进行攻关。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微球合成技术平台、微球功能化技术平台、微球应用技术平台以及纯化系统技术平台,可实现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的精准制造和横向应用拓展,以及配合高性能微球材料应用的仪器设备开发能力。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生物医药分离纯化和分析检测行业

  色谱技术作为目前分离复杂组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现代工业中最重要的物质分离技术之一。色谱技术主要有两大应用方向,用于工业分离纯化时被称为制备色谱,应用包括医药、食品及环保等领域,其中医药特别是生物医药是主要应用市场;用于实验室分析检测时被称为分析色谱,广泛应用于药品质量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石油化工产品杂质控制、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用分离分析等。

  生物药生产环节下游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因此分离纯化成为生物药的核心生产环节,普遍占据整个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由于可以对复杂组分进行分离,色谱技术几乎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唯一手段,高纯度、高活性的生物制品制造基本都依赖于色谱/层析分离技术。色谱填料(应用于生物大分子领域时又被称为“层析介质”)是液相色谱技术的核心关键,应用领域广泛,并对分离纯化的结果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制药生产效率的提高与生产成本的降低,离不开下游分离纯化工艺的突破创新;其中,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及其工艺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与下游制药行业息息相关。

  据Frost&Sullivan报告,全球生物药在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尤其是单抗类产品市场增长的推动下,预计从2019年的2,86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达到4,5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8%。小核酸类药物技术趋于成熟,高增长率带动下全球市场快速增长,截止2021年,全球小核苷酸类药物市场规模已经来到了49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3%。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CGT市场规模从很小金额增长到20.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53.3%,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到达近30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1.2%。随着中国经济和医疗需求的增长,中国生物药市场发展迅速,预计2018年至2023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9.4%,预计到2023年达到人民币6,357亿元的规模;其中中国PD-1和PD-L1抑制剂市场在2019年达63亿元,预计将以67.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的819亿元的规模。

  随着生物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生物样品下游纯化技术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保障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分离纯化已经成为生物药的研发重点和核心生产环节。作为主要耗材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以及实验室用层析仪器,具有产品技术复杂,质量控制严密,应用工艺多样和法规监管严格等特点,之前一直为欧美日少数供应商垄断,至今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垄断的后果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展受到抑制,国外产品更新慢,创新不足,技术换代迟缓,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限制了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因此,可替代进口产品的高性能国产化微球材料和高精准仪器具有巨大市场潜力。近年来,我国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生物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上市速度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生物制药厂家面临巨大成本与安全供应压力,因此对性能优异、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分离纯化材料产生了迫切需求;同时,我国传统小分子原料药厂商亦面临产品质量提升与环保减排的压力,可通过高性能色谱填料微球的使用改进分离纯化工艺,保障生产安全,促进传统小分子原料药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国内制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领域,美国思拓凡公司(Cytiva)、日本东曹株式会社(Tosoh)、美国伯乐实验室有限公司(Bio-Rad)、德国默克集团(Merck)等大型跨国科技公司是层析介质的主要市场参与者,美国思拓凡公司(Cytiva)是实验室层析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在中小分子分离纯化领域,株式会社大阪曹达(Osaka Soda,原名Daiso)、富士硅化学株式会社(Fuji)及瑞典诺力昂公司(品牌为Kromasil)等是色谱填料的主要生产厂家,产品主要为以硅胶色谱填料为代表的无机色谱填料;在液相色谱分析耗材领域,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美国沃特世科技公司(Waters)、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等是主要供应商。上述主要市场参与者均为具有数十年经营记录的跨国企业,业务网络覆盖主流国际市场,在产品技术方面,除长期专注于材料领域之外,更是进一步形成了覆盖生命科学、医疗保健、分析化学等多领域的丰富产品组合,具有较为可观的经营规模。

  (2)平板显示用微球行业

  尽管在单块面板中用量较小,微球材料整体仍然是平板显示行业面板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大部分显示器面板均需间隔物微球用于屏幕及边框的盒厚控制,其中聚合物间隔物微球产品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面内支撑,黑色化的微球产品应用于车载显示器内部,无机硅球应用于面板边框支撑。除间隔物微球外,在聚合物微球表面镀上镍和金等金属层所形成的导电金球,可用于LCD边框起导电联接作用,同时也是电子封装关键材料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F)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调光膜(PDLC)近年来的加速发展,也为间隔物塑胶球开拓了新的应用场景。结合平板显示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巨大体量,光电应用微球材料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3)体外诊断用微球行业

  微球是磁微粒化学发光、胶乳免疫比浊、免疫荧光、液相芯片、核酸提取等过程的关键材料与反应载体,主要依赖德国默克集团(Merck)、美国思拓凡公司(Cytiva)、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日本JSR集团等国际厂商供应。

  我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尤为迅速。据Frost & Sullivan和中商情报网整理的数据,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于2021年已达到1243亿,预计在2025年能达到2358亿,年复合增长率17.4%。终端市场的增长带动了包括微球在内的国产关键原料和关键部件等产品的快速发展。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在生物药分离纯化领域,公司经过十五年的专注投入,厚积薄发,近几年取得高速发展,目前已成长为产品种类齐全、应用项目丰富、市场占有率高(不含新冠疫苗生产专用产品)的国产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供应和专业服务厂商之一。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色谱填料/层析介质、色谱分析耗材、实验室用层析仪器、间隔物微球及体外诊断用微球等。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打破了国外少数公司对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已成功导入众多应用项目并实现销售规模逐年快速增长,同时凭借卓越产品性能开始出口至国外,成功改变以往中国单向进口高性能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的局面。间隔物微球方面,由于其是液晶面板控制盒厚的关键材料,制备技术难度大,长期以来被少数几家日本公司垄断,公司相关产品亦成为间隔物微球国产化重要突破。体外诊断用微球产品中除核酸提取用磁珠扩增产能保障防控需求外,化学发光用磁珠和荧光微球已通过客户端验证和实现小规模应用。

  公司技术领先,产品线丰富,在国际国内均具备一定竞争力。但公司的主要客户均为医药客户,该类客户由于药品法规政策、使用习惯、生产路线等原因,更换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难度较高,对已选定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黏性较大。

  公司高度重视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工作,陆续引进多位在生命科学行业具有深厚积累和具有跨国公司高层领导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全面提升销售、市场、应用技术及公司运营等环节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在客户服务上,公司积极及时响应客户需求,配有专业团队根据客户产品特性及客户具体需求选择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亦可为客户定制专用色谱填料,并提供相应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试用;在稳定的产品质量体系和可靠的产能保障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品质,扩大产品应用项目范围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由于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防控影响,医药类客户和体外诊断产品客户出于关键生产原材料的安全供应考虑,对于国产的高性能分离纯化介质、层析仪器和关键微球原材料的采购意愿加强。公司作为国内细分领域的龙头,具有种类齐全、性能优异的产品线,可依赖的质量体系和可靠的生产供应能力,以及专业高效的应用技术服务团队,将会更好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进步。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快速增长的国内生物医药市场,国产色谱填料和仪器设备供应商也迎来了巨大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和机遇,主要原因如下:1)国家药品集采政策逐步落地,药企对成本端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对性能优异、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分离纯化材料和仪器设备产生迫切需求;2)复杂的国际关系下,本土生物医药企业对于生产的核心耗材和关键设备具有较强的自主可控诉求;3)疫苗和中和抗体等带动了全球生物制药上游需求的爆发,进口填料和仪器的供货效率降低,加速了药企对包括色谱填料和仪器设备在内国产生产商的认可。基于以上趋势,具备丰富产品积累、稳定的产品质量体系和可靠的产能保障的国产化色谱填料和仪器设备供应商,有机会迎来市场扩张和份额提升的双重红利。

  生物制药生产主要分为上游发酵和下游纯化。随着近十几年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上游细胞发酵表达量由起初的不到1 g/L到现在的5 g/L甚至更高。随着上游发酵效率的提升,下游纯化的通量和效率成了生物制药生产的瓶颈;同时生物医药产品已从传统蛋白疫苗、单抗向mRNA疫苗、双抗、多抗、ADC、核酸药物等创新药物快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新的高性能纯化介质和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行业整体增长和药物迭代更新必然对色谱填料的需求和技术创新带来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内产业升级的进程加快以及环保要求的提升,很多采用传统低效高污染工艺的药物生产项目面临巨大压力。采用高性能色谱填料升级生产工艺将会得到进一步重视,这给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

  ■

  ■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70,584.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12.76万元,同比增长46.27%;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04.99万元,同比增长14.46%。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证券代码:688690       证券简称:纳微科技       公告编号:2023-020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续聘2023年度财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公告

  ■

  重要内容提示:

  ●拟续聘的财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续聘2023年度财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议案》,公司拟续聘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容诚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2022年度财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该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拟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情况

  (一)机构信息情况

  1、基本信息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由原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更名而来,初始成立于1988年8月,2013年12月10日改制为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是国内最早获准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长期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注册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大街22号1幢外经贸大厦901-22至901-26,首席合伙人肖厚发。

  2、人员信息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共有合伙人172人,共有注册会计师1267人,其中651人签署过证券服务业务审计报告。

  3、业务规模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经审计的2021年度收入总额为233,952.72万元,其中审计业务收入220,837.62万元,证券期货业务收入94,730.69万元。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共承担321家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审计业务,审计收费总额36,988.75万元,客户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多个行业。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公司所在的相同行业上市公司审计客户家数为224家。

  4、投资者保护能力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已购买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职业保险购买符合相关规定;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责任赔偿限额9亿元。

  近三年在执业中无相关民事诉讼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

  5、诚信记录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近三年因执业行为受到刑事处罚 0 次、行政处罚 0 次、监督管理措施 7 次、自律监管措施 1 次、纪律处分 0 次。

  5名从业人员近三年在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期间因执业行为受到自律监管措施1次;20名从业人员近三年在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期间受到监督管理措施各1次,2名从业人员近三年在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期间受到监督管理措施各2次。

  6名从业人员近三年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期间受到监督管理措施各1次。

  (二)项目信息

  1、项目成员情况

  项目合伙人:沈重,2012年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年开始从事上市公司审计业务,2019年开始在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先后为多家公司提供过IPO申报审计和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等证券业务审计服务,无兼职,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项目签字注册会计师:毛才玉,2015年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年开始从事上市公司审计业务,2019年开始在容诚事务所执业,先后为多家公司提供过IPO申报审计和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等证券业务审计服务,无兼职,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杨国杰,2004年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年开始从事复核工作,2023年开始在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先后签署和复核过多家上市公司和挂牌公司审计报告,无兼职,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2、上述相关人员的诚信记录情况

  项目合伙人沈重、签字注册会计师毛才玉、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杨国杰近三年内未曾因执业行为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监督管理措施和自律监管措施、纪律处分。

  3、独立性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及上述人员不存在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对独立性要求的情形。

  4、审计收费

  审计收费定价原则:根据本公司的业务规模、所处行业和会计处理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并根据本公司年报审计需配备的审计人员情况和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事务所的收费标准确定最终的审计收费。

  2022年度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财务审计、内控鉴证等费用共人民币80万元(不含税)。

  关于2023年年度审计费用,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根据2022年年度财务审计具体工作量及市场价格水平,确定2023年度审计费用。

  二、拟聘任财务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履行的程序

  (一)审计委员会的履职情况及审查意见

  公司于2023年4月14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续聘2023年度财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议案》,审计委员认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在对公司进行审计服务期间,恪守职责,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客观、公正、严谨、认真地为公司出具审计报告。为保持公司审计工作的连续性,审计委员会同意公司2023年度聘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财务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同意将该议案报董事会审议表决并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二)独立董事事前认可情况及独立意见

  1、独立董事的事前认可情况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在为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过程中,遵循了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准则,为公司提供专业、优质的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在业务的处理上具有丰富的经验,该事务所执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执业素质和执业道德。因此,我们同意将《关于公司续聘2023年度财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议案》提交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

  2、独立董事的独立意见

  经核查,我们认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具有相关业务执业资格,在历年的审计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审计,工作勤勉尽责,独立、客观、公正,按进度完成了公司的审计工作,出具的财务报告能够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续聘该所可以保证公司审计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我们同意续聘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作为公司2023年度审计机构。

  (三)董事会的召开、审议和表决情况

  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续聘2023年度财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的议案》,同意公司2023年度聘任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财务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并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四)公司本次聘任财务及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自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特此公告。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4月26日

  证券代码:688690       证券简称:纳微科技       公告编号:2023-018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公告

  ■

  重要内容提示:

  ●分配比例:A股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3元(含税),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本次利润分配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具体日期将在权益分派实施公告中明确。

  ●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分配比例,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本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低于30%,是公司基于所处行业、公司发展阶段、公司盈利水平及资金需求的综合考虑。

  ●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审议通过之后方可实施。

  一、利润分配方案内容

  根据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127,578.72元,其中母公司实现净利润229,832,354.84元,按母公司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2022年当年实际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206,849,119.36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472,775,027.50元。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3 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根据公司目前总体经营情况及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公司拟以实施2022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1.03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41,526,697.77元(含税),占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09%;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二、本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低于30%的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及特点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用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近年来,我国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快速发展,生物药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上市速度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生物制药厂家面临巨大成本与安全供应压力,因此对性能优异、供应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分离纯化材料产生了迫切需求;同时,我国传统小分子原料药厂商亦面临产品质量提升与环保减排的压力,可通过高性能色谱填料微球的使用改进分离纯化工艺,保障生产安全,促进传统小分子原料药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国内制药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公司处于难得的市场发展机遇期,需要积极投入资金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和实施战略布局。

  (二)公司发展阶段和自身经营模式

  作为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主要耗材,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具有产品技术复杂,质量控制严密,应用工艺多样和法规监管严格等特点,之前一直为欧美日少数供应商垄断,至今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公司目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所占市场份额仍较少,需要在新产品研发创新、应用技术服务和生产供应能力等多方面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三)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及资金需求

  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127,578.72元,公司2022年度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41,526,697.77元(含税),占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09%,符合公司在《公司上市后未来三年分红回报规划》中的相关规定。

  (四)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较低的原因

  现阶段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期,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自有运营资金促进公司快速发展。公司2023年有提升应用技术服务平台及营销能力、建设研发中心及应用技术平台工程以及收购等重大资金投入计划。

  (五)上市公司留存未分配利润的确切用途以及预计收益情况

  对于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公司将继续运用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中,积极推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支持业务的不断开拓,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以更优异的经营业绩来回报广大投资者。

  三、公司履行的决策程序

  (一)董事会会议的召开、审议和表决情况

  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同意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并同意将该方案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二)独立董事意见

  独立董事认为: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充分考虑了公司盈利情况、发展阶段及资金需求等因素,符合公司利润分配政策和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兼顾全体股东的利益及公司的长远利益、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存在损害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一致同意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并同意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三)监事会意见

  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召开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监事会认为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符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其他制度的规定,符合公司当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了公司现阶段的战略需要,适应于公司目前经营情况及发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公司持续、稳健地发展,符合公司及股东长远利益要求。监事会同意将该方案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四、相关风险提示

  (一)本次利润分配方案结合了公司发展情况、未来的资金需求等因素,不会对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

  (二)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审议通过之后方可实施,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4月26日

  证券代码:688690       证券简称:纳微科技       公告编号:2023-021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1、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情况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1]1395号文核准,本公司于2021年6月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400万股,每股发行价为8.07元,应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5,508万元,根据有关规定扣除发行费用4,714.39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金额为30,793.61万元。该募集资金已于2021年6月到账。上述资金到账情况业经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容诚验字[2021]201Z0031号《验资报告》验证。公司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管理。

  2021年度,本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为:(1)上述募集资金到账前,截至2021年6月18日止,公司利用自筹资金对募集资金项目累计已投入871.92万元,募集资金到账后,公司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871.92万元;(2)直接投入募集资金项目8,044.47万元;(3)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相关产品16,000.00万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4,916.39万元,扣除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后,募集资金余额为5,877.22万元,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利息收入净额254.95万元,募集资金专户2021年12月31日余额合计为6,132.17万元。

  2022年度,本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为:(1)直接投入募集资金项目4,688.96万元;(2)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相关产品12,800.00万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26,405.34万元,扣除累计已使用募集资金后,募集资金余额为4,388.26万元,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利息收入净额539.28万元,募集资金专户2022年12月31日余额合计为4,927.54万元。

  (下转B393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