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7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肿瘤市场概览

  受生活方式变迁、环境恶化及社会压力增大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全球癌症年新增人数从2016年的1,721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929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2.9%。预计2025年全球新发癌症人数将达到2,162万人,2030年达到2,404万人。

  ■

  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增长率在过去5年中超过了全球同期水平,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在2020年达到了457万人,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预计2025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数将达到520万人,2030年增至581万人。

  ■

  由于人种、生活方式、气候等因素的区别,全球、美国以及中国前十位发病率的癌症疾病谱结构不尽相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0年全球预估有1,929万癌症新发病例以及960万例癌症相关的死亡。根据2020年的新增病例数排名,全球主要癌种为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在各类高发病率的癌种当中,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位居前三。2020年全球有266万新增乳腺癌患者,221万新增肺癌患者和188万新增结直肠癌患者。

  ■

  数据来源:Globocan,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随着中国人均寿命延长,中国癌症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癌症新发患者人数将逐年增加。在各类高发病率的癌种当中,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和甲状腺癌位居前五。2020年上述五类癌症的发病率合计占到中国癌症总体发病率的50%以上。中国不断增长的吸烟人数以及空气污染都是肺癌的风险因素,结直肠癌和食道癌的发病率上升主要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相关。

  ■

  数据来源:Globocan,NCCR,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

  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937亿美元增长至1,503亿美元,分别占全球药物市场的8.1%和11.6%,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2.5%。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与不断扩大的患病人群以及患者对创新疗法的支付能力上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预计全球抗肿瘤药市场在2030年达到4,825亿美元。

  ■

  从2016年到202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1,250亿元增长至1,97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2.1%。与此同时,抗肿瘤药物市场在整体药品市场的占比也从9.4%提升至13.6%。预计到203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将达到6,831亿元。

  ■

  代谢疾病市场概览

  代谢是指食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分解为更基本的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和脂肪等。当这些生理机制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代谢疾病。代谢疾病既可以是遗传的,称为遗传性代谢缺陷,也可以后天获得。代谢疾病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糖尿病、痛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代谢疾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将进一步加重医疗费用负担。在过往五年中,中国代谢疾病的患病人数呈稳定增长趋势,例如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由2015年的1.1亿人增长至2020年的1.3亿人,预期患病人数将保持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1.5亿人,并于2035年达到1.9亿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人数由2015年的1.3亿人增长至2020年的1.7亿人,预期患病人数将保持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1亿人,并于2035年达到2.4亿人。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催生了不断扩大的代谢疾病患者群体,而早诊、早筛的推进也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疾病药物市场的发展。

  自身免疫疾病市场概览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仅对外来或者危险的物质有反应,而不会对自身组织的抗原出现反应。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把自身的组织当作外来的,而产生抗体(被称为自身抗体)或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的细胞或组织。这种反应被称为自身免疫反应,它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疾病,影响了大约5%-8%的世界人口,临床需求巨大。截至目前已发现了80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常见的包括银屑病、桥本甲状腺炎、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银屑病专科新药多达19款。经检索,2021年全球销售额TOP100药品中,批准治疗银屑病的产品多达13款(2021 TOP100上榜门槛17.53亿美元)。据IQVIA Forecast Link预测,2020年到2029年,全球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CAGR)3%增长达到335亿美元。全球银屑病患者约有1.25亿。据估计中国在2017年约有866万银屑病患者,较1990年的患病人数(445万)几乎翻了一倍。2017年,在中国新发病例约有114万,与1990年(约62.5万)相比,发病人数增加了82.4%,发病率增加了28.6%。不断上升的患病率将继续驱动银屑病药物市场正增长。

  (2)主要技术门槛

  创新药物研发一般投资大、周期长且极具挑战,公司依托自主研发体系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能够在药物靶点精准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及转化医学、化学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等方面提升公司在研产品的成功率并且缩短药品研发周期。

  针对已经科学验证的药物靶点,公司建立了多方位的评估筛选平台来选择成药性较高的研发项目,并在项目立项阶段充分考虑未来产品的市场及临床价值、竞争优势、成药概率以及化合物专利创造性等因素。公司通过研发团队资深的跨国公司药物设计经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平台、高通量药物设计和筛选平台、自有的药代动力学和早期毒理学评估平台,建立了创新药研发设计平台。公司已建立自有的药理药效平台,包括临床前的药理药效评估,以及从药理药效及生物标记物的实验到临床的转化,从临床结果再指导临床前药理药效及生物标记物的研究。通过各种生物技术方法将临床前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同时通过临床试验的观察结果与数据分析帮助和指导生物标记物的进一步开发,更好的认识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和未来临床开发。

  公司的化学合成工艺和制剂开发(CMC)团队具有多年跨国制药公司研发经验,凭借对产品规格和质量要求的深入理解,设计最佳的原料药合成路线,降低生产成本和缩短进程,开发优化的制剂实现充分的药物暴露量,从而保障药效。

  公司拥有一支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全球临床团队,搭建了高效的临床设计和开发平台,具备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国际多中心临床开发能力。临床团队根据在研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分子特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诊疗情况和患者需求,借鉴同类靶标或同类适应症的临床数据,特异性地针对受试患者制定临床方案,合理地选择入排标准与试验终点,借助第三方机构高质量地完成患者招募并推进临床试验,实现了较高的临床开发效率。

  2.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益方生物是一家立足中国、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药物研发医药企业,秉承解决尚未得到满足的医疗需求、造福病人的理念,以研制出高质量的、中国创造且面向全球的创新药为己任,持之以恒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创新药物。

  益方生物拥有一个具有丰富新药研发经验的团队,深耕肿瘤、代谢、自免等疾病的研究多年,对于相关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着较深刻的理解和视野,未来将继续注重新药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研发;同时通过持续提升产业化及商业化能力,完善从新药研发到生产及商业化的全产业链布局。

  益方生物未来将持续关注患者基数较多、临床尚未满足的药物靶点。公司后续将充分利用自身在药物靶点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及转化医学、化学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现有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早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创新药物,不断提升公司在国内外创新药行业的市场地位及国际竞争力。

  截至本报告末,公司拥有1款处于NDA阶段的产品、4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和多款临床前在研项目,其中3款产品已获准开展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研发进度均位居各赛道全球或中国前列。此外,公司的对外授权产品BPI-D0316(贝福替尼)预计获批上市后可以为公司带来收益。

  更多关于公司临床在研产品情况请详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之“(一)主要业务及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之“2. 管线介绍及研发进展”。

  3.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 医药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在老龄化加剧、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和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医药市场在过去保持着稳定增长,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1,536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2,988亿美元,2016年至2020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3.0%。目前全球医药市场主要由化学药和生物药两部分组成,化学药仍是全球医药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达到10,009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的77.1%。预计到2025年,全球化学药市场将达到11,813亿美元,并于2030年达到13,010亿美元(资料来源:弗洛斯特沙利文分析)。

  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医药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3,29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4,480亿元,2016年至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2%。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部分组成,其中化学药品市场是中国医药市场中最大的细分领域。2020年中国化学药市场规模达到7,085亿元,占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的48.9%。预计到2025年,中国化学药市场将达到9,752亿元,并于2030年达到11,438亿元(资料来源:弗洛斯特沙利文分析)。

  2.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医药创新

  近年来国家在药品注册审批、药品价格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行业整体监管逐步完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行业标准与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优胜劣汰,也为医药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了健康、良好的环境与制度保障。

  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医药企业创新。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从改革临床试验管理、加快上市审评审批、促进药品创新和仿制药发展等多方面支持创新;2018年11月,CDE发布了《关于优化优先审评申请审核工作程序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政策的落地。相关政策鼓励国内医药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对国际医药公司创新药上市简化了行政审批,让医药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3. 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开发方向

  2021年11月1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以下简称“《临床研发指导原则》”),鼓励从“解决患者的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提出建议,以期指导申请人在研发过程中,落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从而促进抗肿瘤科学的有序开发。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聚焦于肿瘤、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秉持以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理念。在药物开发中始终与国际的标准和要求接轨,以患者需求为核心,采用了多种科学的研究工具指导药物开发的各环节的高效推进,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受试者的疗效权益和安全用药需求。公司在项目立项、临床试验设计等各个环节中遵循的理念方法和执行的标准均与《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精神高度一致,且在研发立题和早期临床研究阶段、关键临床研究阶段的试验方案设计均与《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建议和要求相符。

  4. 伴随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靶向药的应用

  伴随诊断是一种体外诊断技术,是在用药之前对患者进行测试以确定患者对某种药物的反应(疗效、风险等),从而指导用药方案的一种检测技术。伴随诊断可以为特定患者找到最适合的药物,可以预测某种药物或治疗手段对该患者的副作用,还可以在治疗中进行检测,以便随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正,以达到疗效最大化的目的。与靶向药市场配合的中国伴随诊断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肿瘤伴随诊断普及性不断提升。中国拥有700多家具备相应癌症诊断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越来越多的伴随诊断产品获得批准,将促进伴随诊断的高速发展,从而支持靶向药临床应用的快速扩大。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

  ■

  ■

  存托凭证持有人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表决权数量前十名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6亿元,主要原因系随着研发进度的推进,产品管线中的部分产品进入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阶段,需要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大。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证券代码:688382     证券简称:益方生物     公告编号:2023-013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

  情况的专项报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 2 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2022 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22〕15 号)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 号——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将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一)实际募集资金金额、资金到账时间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22年4月1日出具的《关于同意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证监许可(2022)682号),公司获准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1,5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8.12元,募集资金总额为208,380.00万元,扣除承销及保荐费用、发行登记费以及累计发生的其他相关发行费用(共计人民币101,646,630.18元,不含税)后,幕集资金净额为1,982,153,369.82元。上述资金已全部到位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普华永道中天验字(2022)第0542号)。募集资金到账后,已全部存放于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开设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内,公司与保荐机构、存放募集资金的商业银行签署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

  (二)本年度使用金额及年末余额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为人民币1,269,396,680.60元。本公司本年度使用募集资金人民币299,341,184.66元,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299,341,184.66元,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人民币421,117,000.00元,收到的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收益和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后的净额为人民币7,701,495.44元。明细见下表:

  单位:人民币元

  ■

  二、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一)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

  为规范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益,本公司依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以及中国证监会相关文件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根据《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规定,本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按规定要求管理和使用募集资金。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存放专项账户的余额如下:

  单位:人民币元

  ■

  (二)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的签订和履行情况

  根据上述法律、法规、规则和规范性文件及《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要求,公司已与保荐机构以及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江科技支行、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签署了《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协议》。具体情况详见公司已于2022年7月22日披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的《益方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上述监管协议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严格按照上述协议的规定存放和使用募集资金。

  三、本年度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一)募投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

  ■

  ■

  (二)募投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公司于2022年9月5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2022年第六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2022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议案》,同意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置换资金总额为17,022.96万元。公司独立董事对上述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详见公司刊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的《益方生物关于调整募投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及已支付发行费用的自筹资金的公告》(公告编号:2022-003)。

  (三)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实施方式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以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况。

  (四)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及投资相关产品情况

  公司于2022年9月5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2022年第六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2022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包合本数)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在上述额度和期限内,资金可循环滚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到期后将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公司独立董事对上述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

  于2022年度,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情况如下:

  ■

  注: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募集资金专户121919162710866开通的智能通知存款,为随时支取的存款,且不存在资金划离募集资金专户的情形。

  (五)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的情况。

  (六)超募资金用于在建项目及新项目(包括收购资产等)的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以超募资金用于在建项目及新项目的情况。

  (七)节余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将募投项目节余资金用于其他募投项目或非募投项目的情况。

  (八)变更募投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变更募投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

  (九)募集资金使用的其他情况

  由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低于《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公司于2022年9月5分别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2022年第六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2022年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的议案》,同意公司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实际情况,对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金额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分配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

  为了加快募投项目实施进度,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公司募投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考虑到公司新药研发项目涉及境内各地及海外研发,公司于2022年9月5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2022年第六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2022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部分募投项目实施主体的议案》,同意新增全资子公司InventisBio US LLC、益发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全资孙公司InventisBio LLC为“新药研发项目”的实施主体。具体情况如下:

  ■

  为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在不影响募投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公司拟在募投项目实施期间,根据实际情况使用部分自筹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所需款,并后续从募集资金专户划转等额募集资金至实施主体的自有资金账户进行置换。公司于2022年10月25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2022年第七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2022年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自筹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后续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的议案》,同意公司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下简称“募投项目”)建设和募集资金使用计划以及确保公司正常运营的前提下,使用自筹资金支付募投项目部分款项后续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

  等额置换具体原因为:募投项目的相关支出涉及人员工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薪酬费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及相关银行的操作要求,员工薪酬支付、个税及社会保险代扣不能通过募集资金专户直接支付,应通过企业基本存款账户或指定账户直接办理。若以募集资金专户直接支付募投项目涉及的研发人员薪酬,会出现公司通过不同账户支付人员薪酬的情况,不符合相关要求。公司拟根据实际情况先以自筹资金支付上述募投项目相关款项,后续按月度统计以自筹资金支付募投项目款项金额,每季度结束后定期从募集资金专户支取相应款项转至实施主体的自有资金账户,等额置换公司自筹资金已支付的款项,该部分等额置换资金视同募投项目使用资金。

  四、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按《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有关规定和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了募集资金的存放与使用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五、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出具的鉴证报告的结论性意见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认为公司的募集资金专项报告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2]15号《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及相关格式指南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如实反映了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充分适当的证据。

  六、保荐机构对公司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所出具专项核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

  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符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及《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的规定,公司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特此公告。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4月26日

  证券代码:688382     证券简称:益方生物     公告编号:2023-014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届监事会2023年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一、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23年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4月24日在公司会议室以现场方式召开。会议通知已于2023年4月14日以书面、电子邮件等方式送达全体监事。本次会议由监事会主席冯清华先生召集和主持,会议应出席监事3人,实际出席监事3人。公司董事会秘书和证券事务代表列席了本次会议。本次监事会会议的召集和召开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二、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一)《关于审议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及摘要的议案》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等内部规章制度的规定;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符合相关规定,公允地反映了公司2022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事项;年度报告编制过程中,未发现公司参与年度报告编制和审议的人员有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监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表决结果: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具体内容详见同日刊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的《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以及《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本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二)《关于审议公司〈2022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的议案》

  表决结果: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本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三)《关于审议公司〈2022年度财务决算报告〉的议案》

  表决结果: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本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四)《关于审议公司〈2023年度财务预算报告〉的议案》

  表决情况:同意3票,弃权0票,反对0票。

  本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五)《关于审议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截至目前公司不存在可供分配的利润,同意公司2022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表决情况:同意3票,弃权0票,反对0票。

  本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六)《关于审议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议案》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各项规定,所包含的信息能从各方面客观、真实、公允地反映出公司当期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等事项;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表决结果: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具体内容详见同日刊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的《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

  本议案无需提交至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七)《关于审议公司2023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公司2023 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交易价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符合公司实际发展的需要,符合市场规则,不存在损害公司和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况,决策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表决情况:同意3票,弃权0票,反对0票。

  本议案无需提交至公司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八)审议通过《关于审议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的议案》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的存放及使用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的规定,对募集资金进行了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并及时履行了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具体使用情况与公司已披露情况一致,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表决情况:同意3票,弃权0票,反对0票。

  具体内容详见同日刊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的《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2023-013)。

  本议案无需提交至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特此公告。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2023年4月26日

  证券代码:688382     证券简称:益方生物     公告编号:2023-015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修订《公司章程》及公司部分内部管理制度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4月24日召开第一届董事会2023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修订〈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议案》《关于审议〈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事务管理制度〉的议案》及《关于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议案》,具体如下:

  一、《公司章程》修订表

  ■

  二、《募集资金管理制度》修订表

  ■

  除上述条款外,《公司章程》及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中的其他条款内容不变。《关于修订公司章程的议案》《关于修订〈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的议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公司章程》及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于同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予以披露。

  三、其他内部管理制度

  根据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公司制定了《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事务管理制度》并修订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事务管理制度》及《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于同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予以披露。

  特此公告。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4月26日

  证券代码:688382        证券简称:益方生物        公告编号:2023-016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证券事务代表辞职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期收到证券事务代表徐玲女士的书面辞职报告,徐玲女士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

  徐玲女士辞职后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其辞职不会影响公司相关业务的正常开展。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徐玲女士未直接持有公司股份,亦不存在应当履行而未履行的承诺事项。

  徐玲女士在公司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公司及董事会对其在任职期间为公司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公司董事会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将尽快聘任符合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证券事务代表职务,协助公司董事会秘书开展工作。

  特此公告。

  益方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4月26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