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智造”春潮涌动
● 本报记者 高改芳 乔翔 倪铭

  ● 本报记者 高改芳 乔翔 倪铭

  

  在苏州吴中区,汇川技术1万平方米的工业机器人生产车间内,产线员工寥寥无几,一条条繁忙的全自动生产线描绘了一幅别样繁忙的春耕图。

  在上海非夕科技颇具“硅谷风”的实验室里,技术人员遥控机械臂一手持刀,一手拿叉自如地处理一只烤好的火鸡,黑科技加持下的机器人将想象中的场景逐一落地。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支持下不断探索前进,茁壮成长。作为我国六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在引入国际先进研发基地与产品中心的同时,依托区域龙头企业,快速实现机器人产业规模化发展。

  拓展业务布局

  今年大力拓展业务布局已成为业界共识。

  非夕科技刚刚举办了一场线上新品发布会,推出全球首款力控型并联机器人玄晖等新品。“在某些工业场景中,操作上不需要那么大负载能力,也没有过于复杂的动作要求,但需要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对力控要求十分苛刻。为解决此类应用痛点,在我们擅长的力控技术基础上,结合并联机器人简洁、敏捷性的玄晖诞生了。”非夕科技副总经理胡晓平说。在现场演示中,玄晖对一块弯曲面板进行抛光操作一气呵成。当工程师拿起曲面板上下左右晃动以模拟工作环境受干扰时,机器人的作业效率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汇川技术同样新品迭出。今年是这家公司成立20周年,在这一特殊节点,他们赶在春节前举行线上新品发布会,其中就包括该公司最新的220kg六关节重载机器人。值得一提的是,汇川技术是全球少数同时拥有机器人本体和核心部件生产能力的厂商,核心部件除减速机外全部自制。

  在汇川技术苏州基地的展厅内,首先跃入中国证券报记者眼帘的是汇川新一代SCARA机器人IR-S7手臂,它移动迅速,装配精准。据汇川技术机器人产品部总监陈贵顺介绍,该机器人较上一代产品运动效率提升20%以上,同时振动大幅降低,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装配产线。为进一步扩大机器人产能以匹配其高速发展,该公司在南京新建机器人生产基地,第一期产线投产之后,苏州、南京全部机器人最大产能达到12万台/年;第二期产线投产之后,产能将进一步提升。“今年会在电子、能源等优势应用领域继续发力。此外,在汽车板块将进一步加快落地节奏。”陈贵顺说。

  成立于2015年的达闼,是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其全球总部位于上海。在达闼位于闵行区马桥的机器人厂区内,工作人员正忙碌地组装人形服务机器人。达闼联合创始人汪兵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今年公司在马桥的生产基地可以实现规模化量产。”

  柔性化趋势显著

  制造业对数字化、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柔性化趋势愈发显著。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新兴机器人企业羽翼渐丰。(下转A03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