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J04版:财富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2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钢基金:
扎根北京 服务北京 助力首都高效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赵若帆 张舒琳

  时光倒回至2011年1月13日,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在京举行,媒体的照片中,记录下首钢厂区炼最后一炉钢的场景。拥有九十余年历史的“功勋首钢”石景山工业区正式“退役”,与此同时,另一股新生力量却蓄势待发——就在同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设立“北京服务·新首钢基金”,首期募集资金10亿元。随后,北京京西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钢基金的前身成立。

  十二年过去,资产管理规模从10亿元到近1000亿元,首钢基金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这家由北京市政府和首钢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坐落在首钢园一隅的产业基金及资产管理机构,生于北京、成长于北京,也致力于服务北京。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首钢基金总裁张建勋,他表示,首钢基金就像一根纽带,链接着北京的资本与产业。未来,首钢基金将继续聚焦优势行业赛道,以市场化方式优化区域产业配置,助力北京市产业科学高效协同发展。

  从筚路蓝缕到问鼎一流

  十二年时间,规模扩大百倍,这似乎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数字。在张建勋看来,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多方面合力的结果。“一是离不开国家发展大势和对‘金融支持实体’的政策引导。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政策频繁出台,为首钢基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离不开北京市政府、首钢集团在首钢基金组建、投资、运营中的鼎力支持。三是离不开首钢基金团队不断探索创新、主动聚焦投资方向的努力。”

  首钢基金注重在公司内部培养核心骨干,打造出一支成熟、专业并且团结的人才队伍。同时,秉持专业化、市场化理念,吸引多年深耕产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加入,助力公司深刻理解产业。

  十二年一纪,树木的年轮生长了12圈,首钢基金也迎来了几次转折点,均是对首钢基金至关重要的“分水岭”时刻。市场化是其一,张建勋表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首钢基金积极响应中央战略,乘着改革的春风,以市场化方式吸引多元投资机构。“不管是产业端资金,还是地方政府资金,包括北京市各区以及众多金融投资机构,都成为了首钢基金的投资人。”

  另一个关键转折点,在于差异化竞争,以及选对长坡厚雪的投资赛道。历经多年投资实践,首钢基金逐渐修炼出“内功心法”,即在“低频、大额、不赋能不投资”的投资理念下,将股权投资、基础设施不动产管理和产业整合并购作为主导业务,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医疗健康、科技互联网、军工等优势行业赛道,深耕产业上下游,挖掘布局投资机会。

  放眼未来,张建勋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方向,为产业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带来全新的机遇时刻。我们将沿着二十大精神的引领,继续坚定前行。”

  协同促进北京产业高效发展

  目前,首钢基金已形成“基金+基地+产业”的生态发展模式,为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赋能。张建勋表示,“近年来,首钢基金深耕于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高精尖领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投资生态链,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除直投外,首钢基金还投资及管理了40余只子基金,覆盖了北京各区上千个项目,由此在空间上形成了与投资项目的协同。

  在张建勋看来,北京各区都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首钢基金的责任便在于如何整合好投资资源和各区的空间资源关系,围绕各空间的产业进行深耕,以服务于北京市整体的发展。

  作为一家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首钢基金在运营中是高度市场化的。张建勋表示,市场恰是补足行政短板的重要方式。“我们的终极愿景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协调配置北京市各个区的产业资源,实现北京产业间的科学高效协同发展。”

  落在具体层面,则离不开对各区差异化发展需求的挖掘。张建勋表示,去年首钢基金成立了服务首都产业发展中心,在北京市各区设立分公司,以更好贴近各区的需求。“我们把各个条线的业务和产品打造成一个整体,和各区做对接,助力首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

  纵观近年来北京市各区落地的新兴产业,如丰台区的凯普林光电,顺义区的理想汽车、中科星图等,背后都离不开首钢基金的投资支持。张建勋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解释道,与石景山区政府联合设立的全国首只科幻产业基金,不仅承载着助力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希冀,也蕴含着推动科幻产业在北京市内发展壮大的责任。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首钢基金投资理念的最好诠释。“我们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协调、配置、优化北京市各区域的产业资源,实现全市产业的科学、高效、协同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