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1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拓宽融资渠道 力挺民企上市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近年来,民营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市场预期,全面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完善民企融资机制,提高民营优质企业上市效率,扩大支持民企融资覆盖面,深化国企民企均衡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将统筹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及时总结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经验,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积极发挥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助力民企对接资本市场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为323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超六成。注册制下A股上市公司超千家,民企占比超80%。

  从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创业板民企上市公司分别为395家、1005家,占科创板、创业板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8.22%、81.24%。从行业来看,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行业公司占比较多。

  “监管部门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供给,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民营企业正在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为推动民营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不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正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上市。

  安徽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的《金融助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若干措施》提出,加快“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上市进程,推动民营和中小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期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

  多策并举化解融资难

  当前,民营企业融资仍面临一些难点。“民营企业债券信息透明度不高;通过单一金融机构帮助民营企业发债融资难度比较大;平台公司、流量型公司等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尚需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通过注册制下的一系列基础制度持续改革,将完善融资机制,解决民营企业上述难题。

  为完善融资机制,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以全面注册制为牵引,资本市场正加快支持符合条件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上市融资。

  “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全面注册制改革将继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继续优化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的审核注册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提升审核注册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董登新表示。

  债市融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近年来,证监会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债市融资支持,包括创新工具,启动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陆续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乡村振兴公司债等。同时,推动符合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发行并购债券。

  “有关部门多策并举、凝聚合力,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

  创新融资方式

  为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优质民企,监管部门正加快创新融资方式。

  一方面,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债券,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