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公司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主创新练就“独门绝技”
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专精特新”企业
● 本报记者 武卫红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排头兵。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近年来,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蔚然成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 本报记者 武卫红

  “专精特新”企业蔚然成林

  今年以来,深圳新增27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深圳共培育4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全国前三,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共3842家。

  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广场的一块巨石上,“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八个大字遒劲有力。2021年10月,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在广州开发区正式落户。目前,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拥有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12家成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枢纽的广州南沙,近年来云从科技、远正智能等“专精特新”企业迅速崛起。

  “专精特新”是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广东共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7家,位居全国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有2704家。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力争培育超1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扎堆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在长期的市场竞争摸爬滚打中,“专精特新”企业尤为重视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众多企业练就了过硬的“独门绝技”,并成为诸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日前,禾信仪器发布了两款重磅质谱仪新产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细分领域,质谱仪被誉为科研仪器“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全球权威人脸识别算法测试(NIST-FRVT)近日发布的最新榜单显示,云从科技力压东芝、三星等众多强劲对手,成功斩获三项冠军,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今年上半年,云从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家人工智能平台公司。依托全球领先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云从科技正在向全球智能生态领军企业加速迈进,并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早在2014年,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就凭借突出的硬科技实力杀出重围,成为日本新干线IGBT模块微热管唯一指定供应商,近年来公司又获得中国中车、中国移动、特斯拉等国内外主流客户的广泛认可。“科技创新是企业立足世界舞台的根本,公司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打造更强科技实力。”公司董事长陈创新表示。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据广东工信厅介绍,广东省87%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在制造业,主要涉及高端装备、医药生物、化工材料、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领域,呈现出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成长性好、产业链强链稳链补链作用突出等特点,成为大湾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东莞松山湖,400多家机器人企业集聚在一起,一个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核心零部件企业及智能装备企业为主体的国际机器人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跨越。

  2021年,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目前已成为东莞“机器人军团”中引人瞩目的“独角兽”。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创新的机器人产品、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构建智能化的生产系统,不断提升企业先进制造能力。

  作为广东智能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瑞松科技,近期又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公司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机械重工等制造业高端客户提供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为制造业企业插上智能化翅膀。“中小企业大有可为,公司将继续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打造中国智造‘灯塔’企业。”瑞松科技董事长孙志强表示。

  在绿色低碳领域,广州远正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业内领先的智慧能源云控专家。公司坚持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各细分行业低碳化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公司将坚持在细分领域做专做精做大做强,成为能源互联网与节能行业的领跑企业,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公司董事长闫军威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