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烟火气回来了” 消费市场回暖可期

  (上接A01版)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防疫政策持续优化,有利于促进线下消费客流恢复。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吴一凡预测,防疫政策调整将有效刺激消费恢复,以本地需求为代表的餐饮消费将率先复苏,以异地需求为主的住宿、旅游和航空消费有望紧随其后,迎来复苏时刻。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表示,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地落实,扩内需促消费系列政策逐步见效,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持续显现,居民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市场销售有望稳步恢复。

  “预计2023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8%至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至11%。”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给出了四大理由:经济、就业恢复支撑居民收入回升,对居民消费能力形成提振;充足的居民储蓄“余粮”,为消费改善提供重要动力保障;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将修复线下消费场景,并提振居民出行和消费意愿,对消费恢复形成有力支撑;低基数将为消费增速反弹提供助力。

  “按照这个势头,等春节档再上一批新电影,电影消费有希望出现爆发式增长。”老高说。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在2022-2023中国经济年会上说:“可以预期,明年必将迎来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热潮。”

  政策合力加快形成

  对于未来消费恢复态势,专家预测,促消费是扩内需的重中之重,预计2023年消费恢复、内需扩大将成为确保经济回稳向上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并从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连续释放促消费的强烈政策信号,预示着接下来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将落地实施、持续加力、形成合力。

  对于促消费的政策,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发放消费券对促进消费有积极效果,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加大力度。

  “当下,要避免脱离收入谈消费。”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看来,只有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才能有效促进消费,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中长期问题。

  宁吉喆表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须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更好地恢复发展,有针对性地增加居民各类收入。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短期看,我国消费将呈回暖趋势,出行相关消费、服务类消费支出恢复弹性更大,中长期看,消费将成为经济主要驱动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