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擘画发展新“蓝图” 上交所三十二载奋斗再出发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 本报记者 黄一灵

  

  东海之滨,申城大地,32年前的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应运而生,在黄浦江畔敲响了新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声开市锣。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走向世界,“摸着石头过河”的上交所当下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其产品线涵盖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公募REITs。与此同时,上交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三十二年风雨岁月峥嵘、三十二载奋斗谱写华章。今日的上交所正走进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征程,走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把资本市场发展一般规律与中国市场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不动摇,更好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服务实体经济广度深度显著拓展

  实体兴,国家强。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的立业之本。

  三十二年来,上交所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从“量”的维度来看,1990年开业之初,上交所仅有8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12.34亿元。截至2022年12月18日,上交所上市公司共2166家,股票总市值47.4万亿元。今年以来,截至11月底,沪市股票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是139家和3333亿元,位居全球第2和第1。

  债券市场也不容小觑,截至11月底,上交所债券挂牌数2.69万只,托管量15.9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2022年1月-11月,上交所债券发行总规模4.16万亿元,已成为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

  从“质”的维度来看,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资本市场有力畅通了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占比达62%,沪市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占比为56%。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沪市共上市600多家战略性新兴行业企业,IPO融资额近1万亿元,均占沪市新上市企业的八成左右。

  成如容易却艰辛。“上述数字背后意义深远,是上交所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体现,也为一家家忙于研发、生产、创新的企业引来了‘金融活水’,有力支持了一批规模大、业绩优的国民经济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硬科技企业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一位资本市场研究专家表示。

  “创新基因”赋能高质量发展

  三十二年来,资本市场依靠改革创新打开空间、依靠改革创新释放活力、依靠改革创新发展壮大。对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交所而言,海派文化的创新基因早已刻画在其DNA中。

  近年来,上交所一体化推进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产品创新,创下了多个境内“首家”或“首批”的成绩:2014年率先推出沪港通,创新了境内投资者“走出去”、境外投资者“走进来”的新渠道,成为境内首家推出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交易机制的交易所;2015年推出首个交易所场内股票期权,成为境内首家拥有股票现货和衍生品的综合型交易所;2019年科创板开板开市,成为首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境内交易所;2021年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落地。

  以科创板为例,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有上市公司494家,总市值5.9万亿元。多方人士普遍认为,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一系列关键制度创新实现突破,在支持和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目前,共有14家做市商为73只科创板股票(剔除重复后为60只)开展做市业务。“从做市标的成交量、成交额、换手率等方面看,首月做市交易达到预期目标,做市标的市场流动性明显提升。”多家做市商直言。(下转A0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