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在2000多家金融企业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下,目前虹口区金融产业的年税收体量已达120亿元左右,其中37家年度纳税额过亿元。”前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虹口区金融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均衡,不会存在因个别规模较大的金融企业经营波动而影响整体金融产业发展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控制风险。
虹口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虹口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在于金融企业扶植政策的系统性、连续性,以及区金融办市场化运行机制等。“经过多年发展,虹口金融产业整体发展环境建设已较为完善,从早前不断向外拓展优质金融企业入驻,到如今不断有金融企业主动将落户虹口作为第一选择。可以说,上海虹口在金融圈已经积累出了良好的口碑。”
双向选择
“扎根上海是毫无疑问的,选择虹口更是幸运的。”尽管已时隔多年,但谈及当年选择落户虹口,华兴证券副总经理贺意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2016年,华兴证券(彼时名为“华菁证券”)作为CEPA项下获准成立的第二家券商,正式落户上海虹口。华兴证券的大股东华兴资本创始人兼CEO包凡就明确表示,在申请过程中,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也让华兴见识到了简政放权以后政府办事的效率。
“作为一家年轻的证券公司,从在虹口落户之初租房方面的协调,到业务开展的帮助,再到主动调研了解企业发展痛点,给出实质措施和建议,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虹口金融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跃升的背后驱动力。”贺意说。
近年将办公地址迁到虹口的汇安基金颇有感触。
“公司成立最初两年办公地在陆家嘴。”汇安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窦星华坦言,“随着虹口北外滩的快速发展和建设,各类基础设施的陆续落地以及交通的不断便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办公地址及时搬迁过来。”
“事实上,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一方面虹口在筛选优质金融企业,并给予最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企业也在做选择,选择未来发展增速快且确定的地区,这道选择题做对了无疑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增量空间。”窦星华说。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彦杰告诉记者,对国投瑞银这样一家合资公司而言,具有国际化背景和企业家精神的上海虹口天然契合金融机构落户发展。
吸引形态各异的金融机构落户,正是虹口区的差异化发展策略之一。
“陆家嘴已经吸引了体量最大的一部分金融机构,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政策吸引,把体量适中,能带来实实在在税收收入、风险分散的机构集聚在一起。”虹口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一大批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企业以及外资金融企业相继入驻虹口。今年1至10月,虹口区金融产业税收同比增幅2.5%,占全区税收比重超20%,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的企稳和复苏,北外滩资管高地基础日益巩固,特色愈发明显。
“三角锚固”
如果说陆家嘴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杰出成果,那么虹口北外滩应该是新时代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标杆。新时代背景下,北外滩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与外滩、陆家嘴共同形成上海“黄金三角”核心商务区战略高地,推动上海永立潮头,实干笃行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经年累月的金融产业探索,考验着虹口的转型应变能力,也培育出以北外滩为代表的虹口金融产业“试验田”。正是在数个类似北外滩“块”的交织构联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面”才能宽阔且稳固。
虹口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虹口区金融局实际扶持资金支出在3000万元左右,主要包含企业的投资奖励、租房补贴和会展补贴等内容,以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展示的创新成果以及与金融机构对接的机会,进一步助力产业集聚。
解燃眉之急,助健康发展。多家受访企业表示,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虹口区志在推动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企业切实体会到了积极发挥政策性融资平台对实体经济“输血增氧”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有了这两笔救急款,员工的心态稳了,公司的业务也得以加速推进。”六感科技财务负责人邵梅青介绍,在虹口区人社局、虹口区科委的协助下,六感科技不久前顺利拿到了300万元的创业助力贷和500万元的科技履约贷,有力保障了企业发展。“实体企业真正感受到了金融血脉的助力。”邵梅青说。
“下一步会持续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继续助推虹口区企业改制上市及已上市企业的持续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虹口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与上交所、深交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外,今后将与北交所强化联动,携手加强主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上市企业培育和服务。同时,鼓励期货风险管理公司探索多业务模式服务中小企业有效规避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降低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