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6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证券代码:688368 证券简称:晶丰明源 公告编号:2022-099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东权益变动超过1%的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本次权益变动属于被动稀释、询价转让及履行此前披露的股份减持计划,不触及要约收购。

  ●本次权益变动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公司权益的股份数量为28,564,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5.41%。

  ●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化。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胡黎强先生的一致行动人三亚晶哲瑞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三亚晶哲瑞”)《关于对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权益变动超过1%的告知函》。本次权益变动具体情况如下:

  一、本次权益变动情况

  (一)减持情况

  信息披露义务人:三亚晶哲瑞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

  ■

  注:1、减持股份来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变动比例按照公司最新股本62,903,780股计算。

  2、本次权益变动所涉及股份均享有表决权,不存在表决权委托或受限等任何权利限制或限制转让的情况。

  3、本次变动不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等相关规定情形及其相关承诺。

  4、本公告所有表格中的数据尾差为数据四舍五入所致。

  (二)被动稀释变动情况

  1、2021年5月6日,公司实施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期归属并完成股份登记,公司总股本由61,600,000股变更至62,030,080股,具体详见公司于2021年5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结果暨股份上市公告》。

  2、2022年5月10日,公司实施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二期、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第一期、2020年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期,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第一期归属并完成股份登记,公司总股本由62,030,080股变更至62,903,780股,具体详见公司于2022年5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2020年第二期、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归属结果暨股份上市公告》。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权益因上述股份归属事项存在被动稀释情形。

  二、本次权益变动前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情况

  ■

  注:由于本次权益变动包含被动稀释,表格中“本次权益变动前持有股份占总股本比例”,是以公司最新股本62,903,780股计算;若以两次股权激励归属前股本61,600,000股计算,三亚晶哲瑞本次权益变动前持有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应为21.62%,胡黎强本次权益变动前持有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应为26.89%。

  三、其他情况说明

  (一)本次权益变动为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办理股票归属登记导致的被动稀释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询价转让和履行股份减持计划,不涉及资金来源,不触及要约收购。三亚晶哲瑞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的减持计划详见公司于2022年11月4日、2022年11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的《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调整股份减持计划的公告》。截至本公告日,上述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二)本次权益变动为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的减持,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三)本次权益变动不涉及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等情况。 (四)本次权益变动不存在违反信息披露义务人此前承诺的情况。

  特此公告。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2年11月18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