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首页 | 电子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代码:002203              证券简称:海亮股份            公告编号:2022-071

  债券代码:128081              证券简称:海亮转债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重要内容提示:

  1.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声明: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3.第三季度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是 √否

  

  一、主要财务数据

  (一)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

  备注:2022年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2.51%,主要原因为报告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近6个百分点,公司对外汇风险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实行保值管理,2022年第三季度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外汇净损益11,632万元,比上年同期的2,123万元,增加近9,509万元。如同期同口径调整外汇保值损益,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经常性收益为2.6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73亿元,下降4.40%。

  (二)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的具体情况。

  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情况说明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不存在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三)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及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一)报告期末,资产负债表项目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单位:万元

  ■

  (二)报告期,利润表项目发生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单位:万元

  ■

  (三)报告期,现金流量表项目发生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单位:万元

  ■

  二、股东信息

  (一) 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二)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三、其他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进展情况

  公司于2021年11月7日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该事项已经获得公司2021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目前,项目一期一步1.25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产能已投产,实现4.5-8微米铜箔的规模量产,产品良率稳步提升。公司已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审核工作,并与国内主流下游电池客户建立了业务联系,加快推进产品认证及导入工作。

  四、季度财务报表

  (一) 财务报表

  1、合并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09月30日

  单位:元

  ■

  ■

  法定代表人:朱张泉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孙洪钧      会计机构负责人:陈 东

  2、合并年初到报告期末利润表

  单位:元

  ■

  法定代表人:朱张泉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孙洪钧    会计机构负责人:陈 东

  3、合并年初到报告期末现金流量表

  单位:元

  ■

  法定代表人:朱张泉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孙洪钧                会计机构负责人:陈 东

  (二) 审计报告

  第三季度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是 √否

  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未经审计。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10月31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
满意度:
综合得分: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证 14014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0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